收藏 分销(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602818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大海的歌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应该让孩子们自读自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海之美,感悟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的发现之美。所以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从而在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读中得。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这组诗歌时,我先让学生个别朗读课文,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了解到了大海的哪些特点,又体会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个性化的体会去品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大海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在教学中,真正将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在质疑问题的安排,美读欣赏的训练,各个教学环节都是以人为本。如:让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后,

2、再把课文读一读,看看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哪些疑问可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抓住有关词句精读体会,最后使学生明白。2帽子和鸟窝教学反思: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漫无边际地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勇于提出问题的学习习惯。对于生字的学习与理解,应掌握适当的时机,不一定固定某种模式,如讲读课文前,或分析课文之后。可以顺情、顺势而学。板书到这两个生字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此时学习生字既能印象深刻,又有助于理解意思。本课在朗读上多设计了几个环节。因为,全篇都是孩子的语言,从朗读的语气、语调加强变化,让学生进入一种与课文情调相符

3、的气氛中,陶冶学生的情感。然后让学生自渎,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边读边想象,读中如境,读中如情,读中明理,以此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3吹泡泡教学反思:吹泡泡这篇课文,是s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著名作家冰心写自己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吹肥皂泡泡的童年趣事。表达了冰心对自己童年时代快乐生活的留恋之情。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吹泡泡的,体会冰心奶奶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把吹泡泡的过程写清楚的。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学吹泡泡的环节。主要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培养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浓厚兴趣。教学一开始,我先以一段柔美的音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

4、氛围。我让学生边吹边观察:我吹的泡泡怎么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来讲,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接下来是描述泡泡,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知,并提出听的要求:听清楚文中说的是谁?在哪里?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反馈后,再放第二遍录音并要求学生回答,录音里是怎样介绍泡泡的,主要以学生模仿为主。然后归纳出:是从颜色、大小、形状三点来介绍的。在说的过程中,我安排学生先仿说后扩说,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先易后难,也符合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整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4沙滩上的童话教学反思童话离学生们并不是很远,因此,学生对此很是感兴

5、趣!好多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课文的语言和孩子们贴近,但其中还包含着孩子们自己编的童话故事,显然这样散乱的语言不利于孩子们了解故事的内容,因此老师就要帮助学生用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进而帮助他们自己也来编故事。读和说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读和说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地理解课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孩子们喜欢在沙滩上堆城堡,能堆出一个奇异的世界;孩子们喜欢童话,因为那里也有一个奇异的世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和课文中的孩子产生共鸣,渴望像他们那样游戏。此时教师创设情景,让他们的渴望变成现实,也来做编童话的游戏。5山雀教学反思: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一个有趣的动物故事,作者

6、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写“我”堵住树洞里的小山雀,而另一只山雀站在树枝上不时地尖叫。“我”想象它是为了救它的朋友而掩护和传送“信息”。这是两只多么友好、聪明、有趣的山雀呀!由于课文篇幅很长,且对话形式多样,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去认真预习,把课文读通、读熟。在教学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山雀之间友爱互助的精神,我主要指导学生朗读对话。我先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自由山雀和被拘禁山雀的对话,来让学生从中体会山雀的友好、聪明。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体会了山雀的聪明、可爱,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与保护之情。6蜗牛教学反思: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

7、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个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做到会用文字和图画等方式观察记录蜗牛的行为特征,会用简单表格统计、整理蜗牛的食性等情况,活动过程中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想法。课后

8、很多学生饲养的蜗牛都产下了卵,孵出了小蜗牛。他们在学习中都体验到照顾小蜗牛、观察它的生活和成长是十分有趣的事。这样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7狐假虎威教学反思:这个故事形象生动,适合孩子们表演,在组织课上,我就尽可能多的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孩子的朗读特别重要,特别是多种朗读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朗读中不光要求学生的朗读貌似,而且更要求神似。需要学生不仅会读课文中的对话,而且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揣摩课文中人物的心情。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了解课文内容。老师则起指导

9、作用。如:引导学生读句子“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我先让学生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自由读,个别指名读之后,让学生自己把句子演出来,看看是不是把这句句子读懂了。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边读边演,再让同桌之间进行合作表演,进一步读读懂句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这是值得深思熟虑的地方。鹬蚌相争教学反思:没有作好充分准备,所以上课前心里多少有点紧张。还好,踏上讲台后,人忽然轻松多了。个人感觉上得不是太好,有点乱。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引入部分太长,有同事帮我算了一下时间,差不多花了8分钟,教师口述后再观看动画,不仅内容重复。而且

10、浪费了时间,造成后来时间不够。2、对一些精彩的句子,教师的点评还不到位。(这也正是我苦脑的地方)3、对于重点词“毫不费力”处理得不太好,未能达到教材的要求。4、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寓意这环节放在课本剧的表演后显得有点脱节。科组建议再读课文后即引导学生说出寓意,然后再表演出来。8好伙伴教学反思:好伙伴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护林员马哈多和他的猎狗救了一只乌鸦,乌鸦成了马哈多和猎狗的朋友,他们友好相处。有一次,猎狗掉进了枯井里,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猎狗送食物,体现了伙伴之间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根据课题质疑。如文中的“好伙伴”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们是好伙伴,等等。接着

11、,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看读了课文后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再提出来讨论交流。然后在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把最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学完了课文,我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猎狗是怎样从枯井里被救上来的,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其想象力。最后,我还让学生讲一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与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或看到的、听到的人与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9电脑棋手教学反思电脑棋手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故事。通过写“我

12、”与电脑棋手下棋,几经失败,终于反败为胜,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清楚“我”与电脑下棋能反败为胜的原因。难点是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我讲解课文内容时,按事情的发展顺序“下棋前”“下棋中”引导孩子们理清课文的思路。“下棋前”略讲,运用分角色朗读,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从“我”与电脑棋手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电脑棋手是个什么样的人?然后适时适量地加以点拨指导。“下棋中”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花费的时间相对较多一些。重点讨论两个问题:先是谁输,谁赢?为什么?后是谁输,谁赢?为什么?让孩子们在一边读,一边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明白:先是“我”输。原因是我采

13、用常规棋谱走,而人们在电脑中输入了常规棋谱地走法,所以电脑能敏捷应对,轻松取胜。后来是“我”赢,电脑棋手输。原因是我仔细观察发现电脑对付常规棋路很有办法,而对一些突破常规的“怪棋”无可奈何。于是“我”出怪招,走“怪棋”,电脑就难以应对,只有输了。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启发孩子们明白道理: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就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发现。10走马灯的奥秘教学反思: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让学生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难点是:对走马灯的构造及走马灯转动的原理的认识。生字教学抓住多音字“转”和“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查字典理解字义并组词。从课后反馈

14、的信息看主要错误有“蜡”字“虫”字旁写为“火”字旁。“形”与“型”在组词时分辨不清楚。在讲解课文内容之前我引导同学们看图,让学生说说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是怎样的神态,自由说,再读课文,找出对应的段落,引导学生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比较好,大家都动起来,分散精力的同学少。在朗读指导时,重点指导多音字“转”在不同句子中反复出现的不同读音。因本篇课文浅显易懂,接近学生的生活和情趣,所以学生也理解得好,课后问答基本能叙述清楚,真正让我领会到:“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11孩子考科学家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课文写的是英国有一对

15、小兄弟特别喜欢捉虫子玩,爸爸向他们讲述了达尔文的许多故事。当他们得知达尔文要来家里做客时,用四种昆虫的部件拼了一只虫子标本想考考达尔文,结果被达尔文识破了,兄弟俩对达尔文更加尊敬了。课文重点写了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本课我采用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读课题后对课题进行质疑,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将课文读通、读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主要让学生解决“达尔文是怎样考科学家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俩为了考达尔文而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指导学习817自然段,通过多次和多种形式地

16、读,让学生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尽管这对小兄弟为考达尔文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一眼就识破了,可幽默的达尔文却没有直接说穿,而是叫这两兄弟为小“叫虫”,让这两兄弟对达尔文更加敬佩了。这节课就轻松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兴致也很高。12空气在那里教学反思: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就是让杯子里的空气倒入另外一个杯子。许多同学想到了直接反转,空气就倒入另外一个杯子的方法。但是利用水槽来实验时比较有难度。反思一下主要是因为在第二环节杯子里有空气时,没有将空气在水中冒气泡的现象解释清楚,应让学生自己说出冒的气泡是哪里来的?这说明了什么?13古诗两首早发白帝城教学反思:课前,我让学

17、生收集的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并充分利用诗歌琅琅上口的特点,让学生读中感悟。(一)以旧知导入,创设和谐生动的学习氛围以学生积累的知识入手很容易调动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热情地参与学习。以词的理解带动对诗歌的体会很快地启迪了学生的思路,成功构建了交流时畅快讨论、这样“以境促思,以思促说”为学生顺利进行交流而架桥铺路。(二)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参与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参与者。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2、生生互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

18、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3、师生与环境的互动。充分利用环境,把课内延伸到课外,如收集李白的诗歌,举办“走近古诗朗诵会”、办一期“李白诗歌小报”等等。教学石诗应用这样的方法,真是不太费劲,但最后还是免不了让学生背诵整理后的诗意以备考用,实在是大煞风景而又别无选择的做法。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凭借搜集的资料介绍庐山,有介绍景点的古今文章摘要,有关庐山的古诗,有展示庐山景色的图片。相机引出课题,并结合课文第一句话指云雾是庐山众多景物中最有特色的。然后引导学生初读课文,

19、随作者去登庐山,看看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结合语境及生活经验的意思;结合学生以往看西游记等动画的经验,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意思;利用图片,想象“云遮雾绕”、“茫茫的大海”的景象。学习中抓住重点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深入体悟庐山云雾的体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优美的写景的文章,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爱国感情的教育,首先应该使学生体会的庐山的美,庐山的

20、云遮雾罩的美妙景象,了解到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在课前,布置学生用搜集的资料介绍庐山,可以是介绍景点的古今文章摘要,可以是有关庐山的古诗,还可以是展示庐山景色的图片。理解词语时可借助学生的已知经验,再适当引导,能起到很好的效果。14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反思:本课是写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草原的热爱。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欢腾,同是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如何让学生也能体会到大草原的美丽、广阔、欢腾呢?我先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大草原有一种向往。学生有了兴趣,课上起来就顺了。接着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听老师范读课文,自己

21、谈体会,让学生说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就着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分段体会本课优美的词句,体会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最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想对大草原说些什么?整堂课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充满了新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体现。学生自读自悟,介绍大草原的美丽、广阔、欢腾,品味其中的重点词句。孩子们抓住“清亮、一洼洼”感受湖水的清透、通过“开满”“各种各样”“清香”等词感受野花的多、美、香。学生只有感受还不行,还得发挥学生的想象,我问学生:“欣赏到锡林郭勒大草原的景色,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积极发言,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表现了同学们对大草原的热爱。15赵州桥教学反思:可以说整堂课上下来,我的教学目标基本

22、已经完成。但不足之处依然存在。比如开头揭题导入部分,我采用的是新旧桥梁对比的方式,却忽略了学生对于1300多年前古代人民的工程建造水平的认识并不充分。这一番对比之下,他们并不能看到历史的发展,工程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当初隋朝石匠的创举,也使得他们对赵州桥的雄伟理解并不充分。这使我认识到需注重发展性的人文熏陶,将新旧对比这一环节置于整个课堂教学环节的最后位置,改为采用介绍隋朝以前古代桥梁的大概资料,会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通过感知历史的发展进程,发展他们的历史人文认知,才能让学生对文本有真正深入的把握与领会。16七颗钻石教学反思:我读七颗钻石这篇文章的第一感觉是,这里能找到许多“大爱”,所以我个

23、人认为这是一篇“爱的集中”文。所以,引领学生反复阅读,层层思考,悟出一点一波三折之美,感受趣的存在之后,应该把学生引到这种爱之中。七颗钻石是一篇童话故事,因此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参与面比较广,学生很感兴趣,想象得也比较好。比如,“让学生想象有一位仙人看到了小姑娘的遭遇,她会看到什么,又会怎么想,怎样做的?”这里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想的还不是很深入。(比如还可以展开想象,小姑娘在找水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她又是怎么克服的)又如,在让学生转换角色时,学生就是小姑娘,我问:“你为什么这样匆匆忙忙的啊?”这时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他们完全投入在那种情景之中,急着为母亲去送水啊!再如,在解决第三个问题时,我

24、问:“小狗会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小狗又会向小姑娘欢喜地说什么?”我用亲切的评价语引导学生说,学生非常愿意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本课有很多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因此,课后我还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环节再进行创造,这样的小练笔学生乐在其中。爱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爱是有回报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这个爱就会像钻石一样出现在你的面前。并且会变成美丽的星星,让世人观赏、享受。不要以为三年级孩子小,三年级的孩子也会创造出奇迹来的,一定要相信这些孩子。17平分生命教学反思:课文写的是年仅10岁的哥哥为重病的妹妹勇敢地现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自己剩下的生命。赞扬了小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

25、亲情。学习这篇课文的要求是体会兄妹间的浓浓亲情,感受男孩为妹妹无私奉献的勇气和情怀。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贝贝的动作、神情、语言的句子,从重点词句中让学生去感受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去体会贝贝的勇敢和对妹妹的无私的爱。教完平分生命这一课后,核对目标,觉得各目标都有涉及,但并没完全落实,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三年级小学生问题意识很强,教师要充分为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情境,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解决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或许比解决问题还重要。我在教学时,首先从题目入手,先板书“平分”,让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分?世界上都有什么可

26、以平分?再板书“生命”,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平分生命?从而引出课文内容。此外,学生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关注与关怀,给学生充分地鼓励和引导。教学中有一生问:“医生的手心为什么渗出了汗?”学生看法有所不同:“医生怕手术做不好,危机妹妹的生命,非常紧张。”“医生被小男孩的勇气所感动。”学生的语言那么纯真、可爱,也体现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感受。倾斜的伞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口吻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雨伞的场景,表达了爷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之爱,教学时,我只要

27、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课文对前后两个场景的描写,并通过想象再现两幅画面。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个鬓发双白的老人和一个小姑娘同行。老人撑着一把墨绿色的伞,伞外向了小姑娘。老人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但他微笑着毫不介意。另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个须眉皆白的老人和一个女青年同行,老人步履蹒跚。女青年同样撑着那顶墨绿色的伞,伞歪向了老人。女青年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她似有所思。学生从当年外公把关爱更多地给予外孙女,到后来外孙女也把关爱更多地给予外公的画面中,体会到外公的爱幼之爱和“我”的爱老之爱都是一种亲情之爱,体会到这种亲情的至纯至真。感悟“倾斜的伞”所

28、倾注的所传递的那种温馨的情意。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课文注意写了人物(特别是外公)的神态,透过人物的神态可以窥见人物的情感变化。写外公的神态,是由当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到多少年后的声音“微微颤抖”“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由其神态可以看出其情感的变化时由当年施爱于晚辈而高兴,到后来得到晚辈的关爱,受到了爱的回报而激动。“我”则是有当年的“惊讶”“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后“心热”“不知不觉中”“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在外公爱心的浸润和潜移默化的到的影响下有所感悟。通过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爱的力量,感悟不仅亲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而且应该推而

29、广之,珍惜人间真情,使所有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一颗小豌豆教学反思: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它讲的是一颗小豌豆陪伴一位病重的小姑娘,使小姑娘逐渐康复的事。表现了小豌豆的乐于助人的精神。这个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若在平日的随堂课里,只需给学生列一个这样的阅读提纲:1、本文主人公是谁?2、文章讲了主人公的什么事?表现了什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因为考虑是“空中课堂”,又没有学生,因而就不能采取讨论的形式了,又顾虑收看“空中课堂”的不单单是学生,还有一些不熟悉课本内容的观众,因而就想尽可能让观众熟悉课文内容。问题一个接一个设置,只为了让学生一段不漏地反复地读课文,

30、结果是把简单的内容复杂化了,重点部分倒显得不够突出了,板书也显得有点多此一举了。究其原因,顾虑太多,违背了文本的简单通俗的编写意图。自认为本节课对形近字、多音字的处理还是突出了一个“精”字。本篇课文中可列举出的形近字不止一组,多音字也不止一个。若在平日,必定会一一列举出来,惟恐学生记不牢,也不管是新增的还是旧学的。考虑到“空中课堂”时间紧凑,因而在处理形近字、多音字时作了取舍。形近字精选了一组,多音字精选了一个。形近字放在了板书课题一环节中,既自然又巧妙,更让人印象深刻。对本文新增的多音字“蔓”字,我有意把它单独列举,就此一字,反复巩固,学生记住它并不是难事。总结经验,考虑了课堂的有效性,学会

31、了取舍。群众也在淋雨教学反思:这是一篇革命领袖人物故事。写的是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和人民群众一样淋雨欢送外国元首的感人情景。因为这篇文章写于40年前,一切距离学生太遥远了,虽然在这之前,学生对周总理有所了解,知道他是人民的好总理,但放到具体文章中,学生理解就有点难度了。其次,在讲解课文时,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读后想一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书上画下来,然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课文的难点是为什么一个国家的总理要坚持和群众一起淋雨,而又不顾自己淋得湿透去关心群众冷暖,再将这部分内容时,我让学生抓住特殊环境下周总理的言行

32、举止,感悟周总理的精神风范,达到敬仰周总理爱国爱人民的崇高品质。如“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让学生从“不时抬起”和“负过伤”体会到周总理对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热爱。在“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中的“轻轻”和“谢绝”体会周总理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关心人民胜于自己的高尚品质。总之,对于这样距离学生较远的课文,老师得想办法让学生从另一个途径进入,让学生感悟理解,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珍贵的教科书教学反思: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能紧扣主题,并能有效地把握住教学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了“长文短教

33、,抓住重点词句培养语感,读中悟情,渗透学法”,课堂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反思整堂课,自己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一、紧紧围绕“教科书的珍贵”这一重点主题展开多层次的“读”。第一围绕问题读。让孩子们自己读书、感悟、发现,“找一找、画一画”,初步找到了文中的几个关键处。第二是引导感悟读。通过抓重点词、句如“振奋人心”“争先恐后”“节省”“完整无缺”“念叨”等词的理解与感受,通过激情朗读,孩子们一步步明白了因为这些书不但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孩子们非常渴望的,而且印书用的纸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从党中央印文件的纸中节省出来的,更是张指导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真切地

34、感受到了书的珍贵。第三是想象补充读。通过文本中的插图,激发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渗透朗读的方法。通过这堂课,我充分地认识到:多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地读、忘情地读,带上表情、加上动作读,边读边想边品味,学生在想象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达到了“情动而辞发”的效果。二、抓重点词、句,抓标点,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想象,培养语感的“读”通过“理解和想象”的语感训练,再现了课文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鲜明、准确、丰富的语感形象,丰富了课文内容,渗透了读书方法,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参与教与学的活

35、动,同时也让学生在大量的训练过程中,丰富语言,增强语感。这篇课文中有些词语并不深奥,表面意思也不难理解,但它用得十分精妙,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解一解、想一想、比一比,体会其用词的准确性和精神实质。如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学生理解:书被“压”在下面指导员的血肉之躯在上面;书“完整无缺”指导员却身负重伤。让学生进行比较,体会到指导员的舍身护书。又如:“好半天,他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念叨着书书”让学生理解“念叨”是由于牵挂而不住地说,指导员身受重伤,刚醒来最牵挂的是教科书,从而体会到指导员把教科书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进而体会

36、教科书是多么的珍贵这一教学难点,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句子中用了两个省略号,学生体会指导员刚刚醒来,没有什么力气,说话断断续续,理解标点后的朗读,更加准确与投入。以上这些潜移默化的引导,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的读书方法,以及通过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去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感的产生是以“感”为主,它离不开生动具体的想象。因而,在教学中,我启发想象,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在心中产生“内心视像”,品味语言文字,感悟课文的意境,获得丰富的语感。如:“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我引导学生想象指导员在危险发生的一刹那,心里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体会到文

37、中没有描写但完全可以想到的感人场面:指导员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书,献出宝贵生命,与“必须保护好书”的内心。再次让学生感受到书的珍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在学生找出指导员临牺牲前没说完的话时,及时利用文本中的插图,激发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补充指导员未说完的话,并进行多人次的交流读,从而让学生在补充读中领悟到教科书寄托着老一辈的激励。神童的秘诀教学反思:文中的主人公陈毅,是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学生对他却不大熟悉,因此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帮助他们更好地体会文本。整个课堂围绕“秘诀”展开,学生们通过寻找关键词句来了解这位勤奋好学的“神童”,在这个过程中,借助陈毅的榜样作用,学生不

38、仅了解了他的学习方法,更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了陈毅那刻苦好学的精神。今天的教育追求“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就要随时授“渔”,点滴积累日后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回顾整节课,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1要预设,更要灵活。教师设计的,并不一定就是学生所想的。本文由“秘诀”所引出的两条线,在课文中处处有体现,教师所想的,只是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学生找却有随意、随处性。教师能随机应变,随学生的表现而灵活处理课堂这一点有待学进一步提高。2要讲解,更要到“点”。文中的一个典型事例,讲因陈毅专心看书而把饭烧糊,妈妈火冒三丈的事情。此处过度

39、强调妈妈的“火”,而没有透过文字,看到文字背后的含义。这里有一个反衬作用,是通过这一件事,更加突出“勤奋”二字。讲解,要偏重主题。3要拓展,更要合情。本文向课文延伸有两个点,一个是好的方法,另一个是积累激励人勤奋学习的名言。课前全我也搜集了一些好的方法,包括了预习、复习、阅读等等。学生课后反映,有些方法不懂,细想,才发现有些方法超出了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范畴。拓展,应该是在学生现有基础上的拓展,如此,才能有效。说话算数教学反思:本节课应该紧密联系实际,老师对孩子而言,是无所不能的,也是最信赖的。对于老师给他们的承诺,孩子一定从说出承诺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期盼着什么时候能兑现。这件事也许在大人的

40、眼里是一件小事,但对于孩子而言却非同一般。因为那是老师对他的肯定。虽然我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但却给我敲响了警钟。平时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想尽办法做到。可是我们在生活中却常常犯下这样的错误,说过的话,就抛掷脑后了。要知道孩子的心和水晶一样透明,折射出我们的言行品质。因此,你要求孩子说话算数,你对孩子首先要说话算数。如果确实无法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想孩子解释原因,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才能对诚信的重要性有一个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江雪教学反思:江雪一诗描绘了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诗的前两句是画的背景。“千山”、“万径”对举,鸟影人踪都已“灭”、“绝”,天地似乎唯留下茫茫冰雪。

41、后两句是这幅画的主体,流露出诗人凄清、幽独的落寞情调。这位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学生在细读古诗时质疑:“为什么老翁独自一人在这样寒冷的季节在江上垂钓呢?”“这个问题问得真有水平!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有的同学说:“他想这时钓到鱼拿到菜市场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有的同学说:“他要抓紧时间钓到更多的鱼,好挣更多的钱。”都以为老翁钓鱼为了赚钱。这时,我先称赞这些同学想象力真丰富,再告诉他们,这儿并非如此,此时简介诗人柳宗元生平,告诉同学们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和压抑,又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于是就借描写山水景物,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

42、寄托自己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孤傲高洁之情。在大家弄清诗句描绘的景物后,再展开想象,要用自己的语言,把诗中描绘的画面描写下来,同学们有物可谈,锻炼了习作能力。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让学生孤立地去理解诗句会比较乏味。所以,课题引入后,我就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教学设计中表现为“这些都是古诗里面所写到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吗?”。老师在放的过程中学生所进行的是具有创新性质的发散思维。在学生短暂的发散思维后,有探讨意义的问题果然在学生中产生了:图中头带斗笠,身披蓑衣的老人是谁?当时,有几个耍小聪明的同学就认为:既然古诗是诗人写的,那么最有可能图中的老人是

43、诗人了。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质疑,大部分同学都持观望的态度。此时此刻,我就以这个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古诗,从古诗中寻找答案。当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就十分浓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把自己的看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说话的能力,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又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学生的参与面广了,学习兴趣浓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尽管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没有了,但是兴趣有了,学生有了自主发表看法的机会,有了自我评价的机会,有了自我比较的机会。我认为,在这样放的课堂上,学生才算是走进了课堂,是真正的主人。但是,给我

44、启迪最深的是: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说出了精彩! 父亲树林和鸟教学反思: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上课时,先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读通、读正确,注意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引导学生运用“多读多想“的方法,弄懂课文所讲的内容,弄清课文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我以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畅谈感受,渲染与课文相对应的气氛,形成了一个心理场,直接作用域学生,让学生去感受,促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如“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的父亲。”“茫然”形容完全不了解或不知所措的样子,那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

45、学生却不大理解。所以在讲解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茫然”和“凝神静气”。“我”并没有看见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父亲却说林子里不少鸟。“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这么说,所以茫然地望着父亲。父亲凝神静气地站在树边,从中可以体会到父亲不想惊动鸟,看出父亲对小鸟的喜爱。而在最后“我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里掠过一阵沉重,也由衷的地感到高兴?学生在理解这句时能体会到的只是第一层意思,我心情的沉重是因为小鸟在黎明飞翔时最容易被猎人打中,而对于我又由衷的高兴却无法理解,在讲这部分时,让学生联系前面所提到的父亲一生喜欢小鸟,对小鸟非常了解,而且他不是猎人,是不会去伤害小鸟,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46、。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一个小山村的故事教学反思:这篇课文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使周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从而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小山村曾经怎样美丽;2、了解小山村消失的原因。3、给你的启示。教学重点是: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山村由美

47、丽走向毁灭的原因。难点是:体会文中蕴涵的深刻道理。在这节课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词句感受小山村的美丽,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美丽的小山村后来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来阅读课文。这一问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然后,我抓住理解这个问题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小山村的变化。从而让学生自己体会到是因为村里的人对树木的任意砍伐,最终导致小山村消失了。并从中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看到小山村的人们这样任意地肆破坏森林,自己的心情怎样?自己想对这个小山村的人们说些什么?这时学生们像炸开了锅的蚂蚁,你一言我一语的,都充分

48、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南极,一片净土教学反思:教学时,首先,我引导学生运用默读、朗读等方式,读通、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2、边读书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样做的?大家为什么这么做?3、还有什么不懂,做上记号和同学、老师讨论。接着,我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课后提出的问题“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样做的?大家为什么这么做?”展开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语句进行理解。1、南极属于全人

49、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这已成为所有到南极的人们的共识。2、“请不要拾石头!”“请不要挑逗企鹅!”“请注意,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因为拍摄需, 要也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3、“为我们驾驶哮喘的卡地亚小姐不顾风浪,执意去追赶那只漂得很远的塑料袋,直到捞上来为止。”通过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并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的环境。炎帝创市教学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炎帝创市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位帝王炎帝,创市的过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教学时学生没什么兴趣。我觉得可以通过提问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激发思维的动机,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于是,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炎帝创市后,老百姓为什么觉得方便多了?”进而让学生交流,畅谈所感所想,学生争先恐后,争着举手发言,没想到学生思维这么活跃,想象力这么丰富,课堂气氛顿时激昂高涨。学生在自主讨论学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