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构建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 -浅谈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摘要:教师的精彩完全在于学生的精彩!一节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既是诗意的,又是高效的,应该是语文的,又应该是训练的。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应该是在训练学生的某项语文能力。关键词:构建 高效 定位 “语”味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走在新课改继续推进的道路上,语文人的天地里永远充斥着坚守与创新、理论与实践、工具与人文的种种大讨论,如滚滚洪流,裹挟着时代的躁动与虚浮。语文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改革步履艰难,语文教师困惑迷茫颇多,如何构建科学化的语文教学,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优化和语文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摒
2、弃繁杂,我只想恢复语文教学的生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对语文的兴趣。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用“爱“,营造生命教育的氛围“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充满着温馨的,它尊重生命,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充满真情与关爱的人性、人情、人道的氛围,为生命教育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温馨的教学气氛。而这种氛围的营造,就得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具有一颗关爱学生的仁爱之心。美国学者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我们教师要用爱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爱是可以修复一切伤痕的良药。”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该具有一个宽广博大的胸怀,能够容
3、下一切生命,让每个生命在关爱目光的注视下充满希望。或许,在日常工作中,会出现过有的老师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优等身的身上。殊不知,教室里的每个角度,教室里的每一个生命都需要仁爱目光的关注。你关注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太阳,哪怕是一束阳光,心灵的世界也足以明亮。以爱的目光关注优秀者,会让他们扬鞭奋蹄,更上一层楼;以爱的目光关注学习后进者,会激励他们战胜自卑,树立自信;以爱的目光关注心灵受伤者,会让他们的生命重新焕发生活的激情以真诚的爱去关注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和谐有爱的课堂上接受生命的教育,感受生命的尊严,从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二 、生“强”师“弱”,动态中追求永恒“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要看教
4、师给予学生多大的思维和表达的空间;语文课有没有语文味,要看教师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站了20年讲台,也听了风格不同形式各异的语文课,对此很有感触,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要基于理性思维的师生定位的建立,怎样准确地进行师生定位,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生强则师弱, 学强则教弱 ”。生强是目标,是一个渐进的培养过程,学生要能在课堂上茁壮成长,自主学习,善与学习,师弱是保障,教师是主导,但不是主体,要学会有意识地逐渐弱化自己。这种“弱化”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强化,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全面提高,要求教师强化课堂的掌控能力,强化教学的理解能力,强化对教材的解读、选点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强化对学生合作交流、
5、展示表达的适时介入、精讲精评能力,强化对学生知识体系化、思维化的建构能力,强化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意识和深度意识。 一节黄河颂的教学,没有了老师的讲台,学生完全成了课堂的主体,而老师站在旁边仿佛是这一幕精彩演出的导演。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表现出了空前的热情,从字词到作者到内容到朗诵,一节黄河颂照样可以上得有声有色,气势恢宏,我震撼了,语文课,难道不就应该这样上吗?课堂充满活力,学生能生动活泼的发展,形成一个充满情感、思维自由碰撞的教学场,师生置身其中,成为享受生命、享受求知乐趣的过程。从教师一方来看,没有什么出彩之处;但从学生一方来看,收获颇多-教师的精彩完全在于学生的精彩!师生定位应以学生
6、为中心,但不全然否定教,将教师弱化、边缘化。关注学生一定要关注教师,关注学必然关注教,教是为了帮助和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二者之间应始终保持动态的平衡,最终在达到在教与学的平衡中把握规律,动态中追求恒久。三、“含英咀华”,关注“语”味教学探究语文课应该怎么教是有意义的,但是探究此问题应该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语文课该教什么?我曾听过一位教师讲罗素的我为何而生这堂课倒是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分析“我为何而生”学生热情高涨,畅所欲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但一节课下来,我找不到属于语文的东西,只看到了一些思想政治的呈现。这是语文课吗?离开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语文课还是语文课吗?我困惑苦恼
7、。须知,语文学习的高楼大厦再怎么壮丽雄伟,也无非筑于一词一句的基本构件之上。语文素养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具体行为,一种对言语的高度的感受力、深刻的洞察力、充分的表达力。缺少基本元素的分析、掌握、运用、积累,语文学习便容易滑入水月镜花、海市蜃楼的虚幻之中。这里所说的词语教学,不仅指认读、书写,更包括含义、韵味。“语文味”最纯正的味道就是“语”味,真正的语文课,必须要有语文的味道,离开了语文知识的积淀,离开了语言文的表达,离开了语文独特的审美,再花哨再热闹再活跃学生在有兴趣的课堂,也必定不是真正的语文课。曾经听了张老师的泥人张,觉得她这方面做得很好,值得反思与借鉴。例如:“只见人
8、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张老师启发学生,抓住“左手”、“鞋底下”、“只瞅着”等几个关键词语,多元思考,生成了许多意外的惊喜。首先,用“左手”捏,说明泥人张对海张五的不屑。何以见得?原来,古人多以右为尊,以左为贱。泥人张未必博古通今,但与“握右手为敬”一样,这多半出于他的道德本能、道德规范也未尝不可。 其次,细究“鞋底下”也蛮有意思的。泥人张为何不从地上挖,偏要从“鞋底下”抠?“抠”肯定比“挖”“抓”更费力,更不方便。但是,正因泥团是从泥人张鞋底下
9、抠出来的,意味着海张五这种人,别以为别人面前“架式挺牛,横冲直撞”,在泥人张看来,却“全然”不是个“人物”,只配踩在脚底下,任人踩,任人踏。再次,“只瞅着”表明两层泥人张的意思:一,骨子清高。泥人张从不会正眼瞅海张五一下,这种人,根本无法与泥人张相提并论,现在,泥人张有过之而无不及,索性连白眼也不给,只凭眼角余光,就把海张五的骄横牢牢印在脑中,塑在泥巴上,浑身上下透出一种傲然骨气。同时,也衬托出泥人张手艺的高妙,他的拿捏,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完全是用“心”塑像,而不是一般庸匠那样,两眼巴巴地盯着模特,再盯着手中物件,将头转得拨浪鼓似的,亦步亦趋地去完成。由此可见,一节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应
10、该既是诗意的,又是高效的,应该是语文的,又应该是训练的。真正有语文味的课堂,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应该是在训练学生的某项语文能力,这应该是统一在一起的授课元素,不能把他们简单的割裂并加以孤立。四、“兴趣”,“欲望”-更具魅力的语文教师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方法很多,而要确立其长期的有效性,我觉得最终应落实到“兴”味与“欲”味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吸引学生充分的注意和参与到课堂中去,则任何后续的教学操作都不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不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会被学生丢掉,语文的人文性也不能被学生真正领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的
11、地位,是有其根据的。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之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教师上课时注意感情不投入,精神萎靡不振,表情木然若鸡,语言枯燥乏味,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哪里有学习兴趣,哪里有激情!怎能体会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呢?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去体验某种情感,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教师要用自己丰富的神情和生动的语言去点燃学生求知的欲火。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的是老师真挚的感情、热情洋溢的语言,得到的是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喜欢诗歌的我,对于别人不喜欢教的诗歌,我
12、却教的有声有色,一首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在反复的诵读中把我和学生的情感一起推向了高潮,整个诗歌单元学下来,学生兴趣盎然。我的课代表对我说,老师,这几天 ,咱们班可爱语文了,课间也有学生大声朗读诗歌,早读课就更不用说了。要知道,这些初中生高中生,面对升学的压力,常常觉得语文是见效最慢的科目,都不愿意下功夫,就是学校规定必须学语文的早读课,学生都在学习英语或其他科目。他们之所以去学诗歌,纯粹就是因为一种爱,因为我对诗歌的爱波及和感染了他们,使他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现在回头看,那些课,自己真的是做到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那个单元的课,是我上过的最诗意最高效的课。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
13、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如果学习仅是学生通过教科书这个载体、教师的讲解这个媒介来进行的话,那么学习起来被动枯燥,又哪有兴趣可言?采取一种新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熟悉每一个故事的背景,走进那个特定的时代,了解每一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把握每一个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篇都蕴含着一个轰轰烈烈的时代,每一段文字都折射出作者爱恨情愁的思想感情。如果课下安排学生借助网络、书籍,走进特定的时代,走进作者的生活,把握每一个沧海横流的岁月的脉搏,
14、还原课文到原始的生活中,让人物动起来,无疑,每一篇课文都会充满灵性。反之,如果教师只是自己课下去做这些工作,就会剥夺学生课外自学的权力,同时也夺去了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有意识的把课内的每一篇文章当作一个例子和媒介,由它去引出课外那浩淼无边的文学海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受文学之美。学生可以从中汲取无穷的营养,来满足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渴求和欲望。学生对文学的本身产生出的这种强烈的爱好,比一两节学生自己的争论探讨要重要的多,所以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是最佳调味师,用美味诱引学生走进语文的世界,并让他们在这个世界
15、里流连忘返,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探讨的欲望,交流的欲望,知识的传授就在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中不知不觉的进行着,而教师却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是一个寻常的语文教师,在平凡的语文课堂上,苦心经营自己的语文小天地,如此而已。在语文教育的各种思潮与主张充斥的今天,我常想: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不要,只求坚守脚下的每一方泥土,我要让学生收获的不只是分数。所以爱的氛围会始终洋溢于我的课堂每一个角落,纯正的“语 味教学是我有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必须选点,学生永远是我课堂的精彩,其兴趣与欲望也是我要在学生生命力注入的诱人美味。因为我深知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着眼于长远,着重于全体,立足于简约,遵循与体系,灵活与手段,成就与成效。参考文献:1、语文月刊2009.42、中学语文教学2012.11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10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