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著山水之美 品人生之境 【单元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2.品味文中描写自然风光的语句,感受美景与语言特点。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单元教学设计说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文言诗歌单元,选入内容为: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诗四首。选文都写了不同的山水之景,共有情景交融之境。由此本单元的整体设计以池莉的人生三境界为引,以赏不同地点的景色为切入点,品景体情为两条学习主线,来感受山川之美,进而体会到山水世界带来的不同趣味与感受,从而感受到诗人笔下品山赏水中展现出的不同人生境界。【单元主题及课
2、时】主题一 :赏三峡画廊,品三峡魅力 课时:二课时主题二: 回望黄州地 课时:一课时主题三:诗意西湖,潇洒人生 课时:一课时主题四:走进田园话陶潜 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 主题一 赏三峡画廊,品三峡魅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三峡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砬子河学校姜振艳一、设计说明 三峡 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优秀的游记体散文,出自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地理巨著水经注。文章抓住三峡景物的特点,采用大笔点染的手法,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先描山后摹水,思路清晰地描绘了长江三峡山势的雄奇险拔、四季江水景色各异的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 本文写景
3、句句精妙,作者变化视角描摹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卷。教学本文,应在疏通文意、把握写景脉络的前提下,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三峡壮景,体会三峡景物的神韵和作者独特优美的表达魅力。据此,我确立了“赏三峡画廊,品三峡魅力”的主题,精选课内外语文主题学习内容来扩展学生阅读,采用诵读、想象、品读、延伸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涵咏品味,体会意境,感受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二教学内容1、课前引读:语文主题丛书八年级上第六册王充闾的读三峡、宗璞的三峡散记2、课上研读:三峡,穿插早发白帝城3、拓展延读:语文主题丛书第六册中余秋雨的三峡、金黔的三峡人物的记忆三、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积累文言词汇;译读,理解课文内容。
4、2、反复朗读培养语感,熟读成诵扩大积累,品读语言感受三峡的雄奇秀美。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语言和文章整体布局的精妙。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抓住精彩句段词句品析三峡的景物特征,欣赏三峡壮景,深入意境,感受其画面美。教学难点:译读;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四、课时安排:二课时五、教学准备:选择长江三峡风光图片、三峡风情视频录像下载,制作PPT教学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六课前预习1.作家作品早知道:结合注解了解郦道元和水经注,完成填空。2.读文积词我能行: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译读课文,标注不理解的词句。3.选文助读
5、我先行:读语文主题丛书八年上第五册人生三境界、第六册读三峡七、教学设想(一)导读,初识三峡美景 “船窗低亚小栏杆,竟日青山画里看”,雄奇秀美的三峡堪称我国万里长江上的山水画廊,从古至今吸引了无数游人徜徉其中,现在我们就先通过一段视频来一睹为快。(播放三峡风情视频)结合课前阅读宗璞的三峡散记谈一谈三峡印象;(追问三峡地理位置,教师PPT适当补充后引入郦道元的三峡学习。 说一说课前阅读王充闾读三峡中读三峡的三重灵境。(二)译读,夯实文言基础1、教师配乐三峡情范读,学生听读,随语音借想象进入三峡雄奇秀美的境界之中。PPT强调: 阙 (qu ) 曦 (x) 属 (zh) 涧 (jin) 巘(yn)2、
6、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一读:咬准字音、句读恰当;二读:力求流利,有节奏感;三读:抑扬顿挫,读出韵味。3、配三峡情全班朗读,感受课文音韵美。4、疏通文意:熟读基础上,结合语境试析预习中标注的不理解的词句。前后四人讨论交流,互相解疑,教师巡视指导。再次齐读课文,感受语义释然的三峡美。(三)、品读,寻赏三峡山水画韵1、三峡美,三峡更美,那么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作者抓住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点?明确:两方面,第一段重点写山,二、三、四段重点写水,描绘四季不同景象。先写山,后写水,脉络清晰。山:山高岭连,遮天蔽日 (PPT三峡群山图片)水:夏季水疾、迅猛;(PPT三峡急流图片)
7、春、冬水清、树荣、山高、草盛;(PPT三峡清幽之景)秋林寒涧肃,猿鸣凄清。(PPT三峡凄清之景)(PPT)过渡:始读三峡,我们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再读之,我们就会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融为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2、再读三峡,体会作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语言魅力。(1)品读第一段写山的句子,赏三峡山之雄奇壮美。明确:正面描写,视点变化多姿。全景俯视:“三峡七百里中” 先将三峡之长景尽收眼底。横向极目远眺:用“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勾勒出两岸群山连绵不断、岭岭相连的画面。纵向仰视:用“重岩叠
8、嶂,隐天蔽日”,突显出两岸山峰之高峻、险拔的画面。侧面烘托: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极言三峡山之高峻,峡谷之幽深,只见一线天的奇异景观。小结:“咫尺应须论万里”,作者惊叹自然的神奇,宏观勾勒,大笔点染, 33个字就总写了山势的磅礴,勾勒出700里三峡山高岭连峡长的特点。齐读第一段,语气宜沉稳厚重,感受三峡山势的雄壮气势和作者的欣赏赞叹之情。 引背: 以上述关键词为提纲,开展“一分钟背诵比赛”的小活动。(2)品读第二段写夏水的句子,赏三峡夏水奔放之美。明确:“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表现夏水漫上山陵,上行下行船不通航,突出水大猛涨之势。“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这句与李白的“朝辞
9、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印证,说明水流湍急,迅疾凶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用比喻夸张手法写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小结:作者写夏水,着力表现它的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奔腾气势,与前面写两岸群山的肃穆寂静形成强烈反差,读来令人惊心动魄。齐读第二段,语速由适中渐快,感受三峡夏水的迅疾凶猛之势和作者热爱、赞叹祖国河山的豪迈情怀。(3)品读第三段,展开想象绘三峡春冬画卷的清幽美。明确:(PPT自动切换三峡春冬图片)每至春冬之时来到三峡,我们俯身看到是雪白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深潭以及潭中倒影的各种景物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的风光。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泉飞、
10、柏怪、加之那澄清的水,茂盛的树,高峻的山峰,繁茂的草,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妙趣无穷的画面!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齐读第三段,语气舒缓沉静,感受三峡生意盎然、错落有致的清幽之美和作者热爱祖国山川的博大情怀。 四字词引背。(4)品读第四段,赏三峡秋之凄婉美韵。明确:“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表现三峡秋季峡谷的凄凉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以猿鸣声的连续不断,凄凉怪异,进一步体现三峡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特点,也以此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以渔歌收束全文,余韵悠长。齐读,第四段,感受秋峡凄凉萧瑟的凄婉美,感受作者借渔歌叹人生多舛,百姓艰难的丰
11、富内心世界。(5) 发挥想象,用“三峡的_ 美,你看 ”的句式同桌语言训练。示例: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四) 研读,探三峡独特优美的表达魅力。三峡出自郦道元水经注。“注”, 就是注释,即一般的解说性文字。但郦道元用文学的语言将注释写成游记般的文字,且对后代有机文学产生很大影响。将下列宜都记中文字与三峡相关语句比较,体会郦道元独特优美的语言视角。1、山松曰: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宜都记2、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12、宜都记3、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宜都记明确:1、一千五百年前的三峡,一直是人们眼中狂暴不羁的怪兽,令人心生恐惧,但郦道元笔下流淌出来的,都是对三峡的探幽览胜,是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是让人留恋往返的山水画廊。国外,曾有一个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所口吐出的答案是: “三峡!” 余秋雨三峡2、2和3句分别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不见曦月”“常有高猿长啸,哀转久绝”意思相仿,但在练字选词、音调节奏、句法运用、情景韵味等方面,郦道元的表达要好得多。他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
13、“林寒涧肃”,使后 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余秋雨三峡(PPT)过渡:卒读之(三峡),则深入画境,浓酣忘我,“冲然而澹,悠然而远”,进入易经中那“天地因蕴,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五)延读,赏古今名人三峡情结要求:1、默读语文主题丛书第六册中金黔的三峡人物的记忆分别勾画出屈原写与三峡有关的诗篇,杜甫、李白、刘禹锡、陆游写三峡的名诗,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诗句。2、说说哪一个与三峡有关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3、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_,(山险水急三峡景)天高地厚华夏情。(六)、课堂小结:作者仅用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
14、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是美不胜收。池莉在人生三境界中曾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说明人生有三重境界,我们赏郦道元笔下的三峡风光经历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一重境界。通过学习不断和感悟,我们在历经迁客骚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的第二人生境界后,最终都会情有独钟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即“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第三重人生境界!(七)、课后推荐阅读:1、语文主题丛书第六册中余秋雨的三峡2、通过网络查找三峡工程有关资料,说说现在三峡之美与郦道元时期有什么不同之处? 3、背诵全文,自选角度写一段三峡观光导游词。 主题二: 回望黄州地 人教版教材八上第
15、六单元记承天寺夜游主题拓展阅读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砬子河学校 孙立静【设计说明】当代散文家余秋雨说“苏轼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轼。”黄州是苏轼最重要的人生驿站。被贬的苦难如重锤敲击着他的心灵,也由此塑造了他的精神世界。在人生的低谷他完成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观的塑造,达到了自己创作的巅峰!此课设计借由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加之卜算子、浣溪沙、定风波三首诗歌,以“回顾黄州地”为主题,感受苏轼笔下黄州之景,心中之情,感受苏轼挫折人生下展现出的旷达人生之境。【阅读内容】课前阅读:苏东坡突围苏东坡的数字人生 背诵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重点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延伸阅读: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 定风波【教学目
16、标】1、正确流利朗读诗文,借助注释和所学旧知,疏通文意,并背诵部分诗文。2、品析诗文中景色描写的语句,体会苏轼在黄州之地流露的情感,感受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旷达的人生境界,进而加深对苏轼的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有一位中国文人,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这样评价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他的
17、全部”。可见这位文人的生活如同一部书一样丰富。他就是苏轼。请同学们结合课前阅读和自己的所知所学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到的苏轼。 人生经历起起落落让人心也漂泊不定复杂难耐。因于自己的脾性和坚持,苏轼的一生也难免风雨。黄州就是他人生的一段坎坷之地。那时的他,生活是怎样的,又有着怎样的心境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州之地的苏轼,走进他眼中的景,心中的情。二、初到黄州心之境:感知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1、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诵读展示(诵读展示中,从读音、节奏、语气方面,进行学生间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2、品读诗歌内容,苏轼写了哪些景物?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由此你体会到苏轼初到黄州时有着怎样的心情?明确
18、:残缺之月映照疏落梧桐的夜晚,由此孤寂、凄清之感丛生,借孤鸿之影自比,“恨”、“冷”之字,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与忧愤。“不肯栖”之语也含有着高洁自许,不同流俗之心。三、旷达境界词中显: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一轮残月之景让我们感受到苏轼遇困境时内心的颇不宁静。失意人生,一时的苦闷自是人之常情,可又该如何面对漫漫人生路呢?又在一个月夜,此时的苏轼见到了何样的月色,又怀有怎样的情?一起走进记承天寺夜游。1、指导学生自读文本,夯实基础。 (1)一读文本,校准字音,点名朗读。 (2)再读文本,注意语句的停顿和节奏。 (3)三读文本,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思考:请用自己的话语说一说文中事件的时间、地点
19、、起因、经过及所见的景色?2、品赏月下景再见月景,再写月景,此时苏轼感受到的是怎样的月景呢?结合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明确: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竹柏的影子比喻交错相生的水草,使得月景静动相生。虽句中无一月字,可处处在写月,生动形象的让我们体会到月光的皎洁空灵,也尽显亦幻亦真的意境与诗意情趣。3、研析心中情在这样的景致下,苏轼心中又有着怎样的情感?结合文中的词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小组讨论交流)。明确:空明的月色美景也展现着苏轼内心的一份淡然闲适之心,闲于此居,赏起美景,生活的不平顺已不再似卜算子笔下强烈的孤苦之感,月夜已赏其美趣,展现着已抛却人生忧扰,乐观面对生活的豁达的
20、胸襟和旷达的人生境界。但,“闲”中似乎还有一丝丝的落寞之感。四、人生境界黄州成:品读浣溪沙定风波苏轼旷达情怀是在三次贬谪、多次流放中仍表现出安然处之宠辱不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此解救了苏轼,也成就了苏轼。1、自读浣溪沙一词,尝试带着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诵读此诗词。(1)苏轼写了蕲水清泉寺哪些景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明确:写了溪边兰草、松间沙路、雨中杜鹃,渲染出清新优美、淡雅宁静的春景,又带有丝丝落寞悲凉之感。(2)此诗由景入情,字里行间苏轼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情感?介绍文中典故:词中的“白发”、“黄鸡”语出白居易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西前没。腰间红绶系未
21、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诗是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失,调子比较低沉。苏轼这里说不要徒自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明确: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长青,大可不必为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字句中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把人生上的失意化为了积极的人生选择,此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2、自读定风波一词,感受雨中苏轼的豁达人生境界体现在何处?明确:此词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诗词中字字句句都在彰显着内心的无所畏惧,敢于搏击、豪迈的胸襟,那一句“也无风雨也无晴”到出了这时的苏轼已经真正让豁达住进了内心,生了根也发了芽,我们看到了足以让我们敬仰的一种面对困苦之境的崇高
22、人生境界旷达之怀!3、 基于今日对苏轼的所学所感,请以对联的形式为“回望黄州地”填补出下一句。(例:旷达此誉成)五、 结语:黄州,苏轼在黄州完成了从一个俗人到超人的转变,从风风雨雨到无风雨无晴朗的转变。池莉笔下看山看水的三境界,从苏轼看来,已经跨越过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之境,走向“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的第三重人生境界。有人说,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事。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如果做不到,请你再读读他的文字吧!六、推荐阅读:苏东坡传林语堂 一首清冷的月光曲主体丛书6 七、作业:背诵
23、今日所写诗文诗意西湖,潇洒人生 人教版教材八上第六单元湖心亭看雪拓展阅读教学设计 吉林省抚松县第十中学 于海波一、设计说明湖心亭看雪 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内容之一,湖心亭看雪 是一篇描写西湖雪景的小品文,出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之手。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西湖雪之世界。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既有独自赏雪的雅趣,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潇洒与惬意。一言以蔽之,湖心亭看雪不外乎“景”和“情”二字,针对这一特点,确立了“诗意西湖,潇洒人生”的主题,并以此为切
24、入点,穿插语文主题学习内容。再聚焦文言文教学的核心,以“读”贯穿整节课堂,采用“一线串珠”式方法,设计“导读译读疑读研读品读背读延读”七个环节,层序递进。二教学内容课前导读:语文主题丛书八年级上第六册诗意西湖,醉人也醒人,西湖雨景,西湖诗五首。重点研读:湖心亭看雪,穿插红楼梦的诗词及柳宗元江雪、林清玄的小诗。延伸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田邀的潇洒人生三、教学目标1、利用注释或工具书,借助旧知,疏通文意。 (理解写的是什么)2、理解白描手法及融情于景于事的写作特色,并说出其作用。 (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3、慢慢地“咬文嚼字”过程中“感悟古汉语语言的魅力,并引领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
25、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孤傲高洁的情感”。(情感目标)4、用普通话准确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并扩大阅读积累。 (技能性、积累性目标)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课前预习1.“留心注解探身世”根据课文及随堂练习的相关介绍了解作者身世。2.“字词障碍一扫清” 朗读课文,给生僻字词注音。 结合注解,译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写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句。3.“难词疑句且曝光”用铅笔标出还不理解的词句。4“读书为伴重积累”读语文主题丛书八年级上第六册诗意西湖,醉人也醒人、西湖雨景,背诵西湖诗五首。课堂学习一、 导读,入“诗意西湖”之情境主题导引一读了诗意西湖,醉人也醒人、西湖雨景,背了西湖诗五首,畅谈西湖印象。教师
26、引导:“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明代汪珂玉曾说: “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 ” 今天我们到杭州西湖,随张岱去 湖心亭看雪,看看西湖的雪景又将呈现怎样的风情。(出示课题)二、译读,夯实文言之基础1译读教师伴竹笛曲 别样的乡愁范读,学生听读,尽可能随着行踪的变化、景物的呈现,想象并进入所营造的情境之中。提示字音:更(gn)定 毳(cu)衣 雾凇(sng)沆砀(hng dng) 一芥(ji)2、指导学生自读:第一遍:重在整体感知,注意语音 (正确、流畅)。第二遍: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 (节奏、停顿、快慢)。第三遍:重在进入情境,注意语气
27、 (轻重、抑扬、抒情性)。3、疏通文意:自读:参照脚注、利用工具书、回顾旧知、结合语境、自我揣摩。同桌间讨论交流,质疑解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齐读课文。三、品读,赏“诗意西湖”之雪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朗读提示:叙事和写景部分之间应有一个较长的停顿,叙事部分用中速,写景部分用慢速,并且读出喜悦空灵之感,并讨论以下问题:(一)文章开头哪些词句表现出天寒地冻的天气?从文中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并根据插图想象其画面。明确:“湖中人鸟声俱绝”与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着相同的意境。天地茫茫,一片肃杀和冷寂。“拥毳衣炉火”也从侧面表现了天气的奇寒。(二)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
28、,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1、用“去字法”品渺远意境:古人讲“惜墨如金”,“天与云与山与水”拖沓,“与”字啰嗦,不如“天、云、山、水”简洁,你们说呢?明确:不能去掉。这几个“与”字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混沌难辨的景象。2用“改字法”品精美语言此句中的量词使用是否妥当?改成“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好不好?为什么?明确:“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表现出天地之浩大苍茫,人物的渺小轻淡,人似乎完全融入天地之中,更感诗意西湖,令人拍案叫绝。3用“对比法”品白描手法本文雪景描写与下
29、文相比,有何异同?我们笔下的雪景:“雪来了!她憋足了劲地下,纷纷扬扬的大雪漫天飞舞,悄然无声的下;细小的似棉絮,大片的像鹅毛,她们随风飘舞,奔跑着,旋转着,一刻也不停。”明确:本文写景不用任何修饰渲染,寥寥数语却生动传神,这种描写方法就是白描。四研读,品“潇洒人生”之雅趣(一)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张岱,你会用哪个字?(答:“痴”。)这个“痴”是贬义吗?主题穿插二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曹雪芹在 红楼梦中有一名诗,读一读,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明确:“痴”似贬实褒,表明这种超凡脱俗的情趣正是常人难以理解的,这也正是作者的得意处和感慨处。以舟子喃喃自语作
30、结,余味无穷。(二)张贷有哪些“痴”行呢?明确:1。作者选择在夜深人静最为寒冷的时候去看雪2很显然前往湖心亭的并不止张岱一人,而是有“舟子”陪伴。那么作者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三)从张贷的“痴”行,可以看出张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明确:生可填写“与众不同、超凡脱俗、闲情逸趣、痴迷于山水、清高孤傲”等。表现出作者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和超凡脱俗的孤怀雅兴。教师强调:结合张贷人生经历,总结这就是张贷的“潇洒人生”。(四)1文中有如此雅趣的只有张贷一人吗?(答:还有两位金陵客居者)。作者见到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明确:写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此处亦可说:我见二客多痴情, 料二客
31、见我应如是。写痴情二客“大喜”,“拉余同饮”, 正是借二客之眼, 写痴情之“我”。一笔不写自己, 却笔笔暗写自己, 对面落笔, 这种写法十分巧妙。2主题穿插三红尘滚滚,何不潇洒走一回。想一想:还有哪些古人也有如此“痴”心?背诵: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朗读林清玄的小诗:白鹭立雪 ,愚者看鹭,聪者观雪 ,智者见白。五、延读,悟“潇洒人生”之情怀主题拓展四1 学生默读语文主题丛书中田邀的潇洒人生2 用潇洒人生中的语句来评价张贷,感悟情怀3 根据本文的内容、意境、情感,创作一副对联。老师给出上联,学生对下联。上联:赏西湖寄情山水下联:_上联:独驾小舟赏雪景下联:
32、_六、课文总结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他们潇洒地看待人生,绝不会把世界看成一团漆黑,一片嘈杂,总能看到亮色,总能在天寒地冻、天地苍茫之外也能看到美与诗意。这就是潇洒的魅力所在。推荐阅读:张岱 西湖寻梦、张京元 湖心亭小记、余秋雨 西湖梦。 主题四 走进田园话陶潜 吉林省抚松县砬子河学校 孙立静【教学目标】1、积累诗文,理解诗文内容。2、品味诗中语句,体会陶渊明的人生追求,加深对陶渊明的了解。【教学篇目】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教学课时】
33、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 一千六百多年前,有一位诗人解了官衣弃了官帽,决然走进了田园生活,也用其富有文采的笔墨记下了自己田园生活的点滴。诗文成为了流传后世的佳作,诗人成为了流传千古备受推崇的典范。他就是陶渊明。 他何以在追名逐利的社会心甘情愿奔赴泥土与庄稼?他奔赴的到底是什么呢?今日我们就一起品味他的诗文,走进他的生活,找寻最终的答案。二、品读诗文(1)自读归园田居其三的内容,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朗读展示,进行点评) 思考:诗文中,陶渊明做了哪些事?结合诗文内容,感受此时的陶渊明心中怀有着怎样的情感?(2) 自读归园田居其一,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文内容。(朗读展示,进行点评) 思考:
34、找出文中描写田园生活的语句,结合语句谈谈作者描绘出了怎样的田园生活?(3) 结合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诗文的内容,谈一谈对“但使愿无违”中“愿”指的是什么?(4) 结合两首诗,谈谈你对陶渊明的印象。小结:陶渊明之“愿”让我们感受到他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追求。他奔赴的是纯净的心灵,奔赴的闲适和宁静的生活。在那个争名逐利的社会,他卓尔不群,这是一种淡远的情怀,一种高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这是真正的人生第三重境界“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随心之境的自由才能真正体味到山水之乐,生活之美。三、尝试背诵其一其三诗文,并进行展示四、总结:同陶渊明一样,后世也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对山水田园充满了渴望与追求。正是嫩绿的草地、生香的花朵、摇曳的禾苗、劳动的汗水孕育了他们诗人的灵气和傲然的才华,也雕铸了真正人格和淡远读书情怀。山山水水深智慧,人人事事可相随。畅游山水,去品味它纯真纯正的美,也找寻你心中的美之所在!五、推荐书目归园田居其四归园田居其五饮酒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