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5∕T 2138-2023 茯苓段木栽培技术规程(福建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59572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94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5∕T 2138-2023 茯苓段木栽培技术规程(福建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DB35∕T 2138-2023 茯苓段木栽培技术规程(福建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DB35∕T 2138-2023 茯苓段木栽培技术规程(福建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DB35∕T 2138-2023 茯苓段木栽培技术规程(福建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DB35∕T 2138-2023 茯苓段木栽培技术规程(福建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65.020.20 CCS B 38 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21382023 茯苓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log cultivation of Wolfiporiacocos(F.A.Wolf)RyvardenGilb.2023-10-25 发布 2024-01-25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35/T 2138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苓场选择.1 5 段木制作.2 6 苓场整理.2 7 放料.3 8 接种.3 9 查窖补种.5 10 诱引栽培.

2、5 11 栽后管理.5 12 病虫害防控.5 13 采收.6 14 建档.6 附录 A(资料性)茯苓段木栽培管理记录表.7 DB35/T 2138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尤溪县林业局、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厦门和美科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尤溪县森林居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益生活力健康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福建三明林业学校。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承文、蔡世锋、余昌元、刘万震、郑雪

3、琴、刘叶高、吴善群、杨杰、张海龙、谢荣樟、肖德信、林上杰、罗素珍、林华章、魏开炬、傅兴圣、严胜泽、谢健、罗小华、陈杰、王炳英、林仕杰、徐光通、陈秀兰。DB35/T 21382023 1 茯苓段木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茯苓Wolfiporiacocos(F.A.Wolf)RyvardenGilb.段木栽培的苓场选择、段木制作、苓场整理、放料、接种、查窖补种、诱引栽培、栽后管理、病虫害防控、采收、建档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马尾松(Pinus massoriana Lamb.)等松属(Pinus)段木为培养料的茯苓栽培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

4、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削皮留筋 peel left rib 将剔枝留梢后的松树,顺着树干方向纵向每间隔 3 cm5 cm 削去宽 3

5、cm4 cm 的树皮,露出木质部。来源:DB35/T 15952016,3.2,有修改 3.2 窖 pit 栽培茯苓时在畦床上挖出的统一规格的穴。4 苓场选择 4.1 气候要求 年均气温 15 20,年均降水量 1 200 mm1 800 mm,年日照时数 1 000 h 以上。4.2 空气要求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95 的要求。DB35/T 21382023 2 4.3 土壤要求 以 pH 值 5.56.5 的微酸性沙壤土为宜,土质疏松,含水率 2328,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 的要求。4.4 水质要求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4.5 场地要求 远离污

6、染源、交通便利、排水良好、向阳背风、海拔 100 m1 200 m 的平地或坡度15o的山坡地或废弃集材道,无白蚁滋生,且 3 年内未栽培过茯苓。5 段木制作 以皮薄少脂的松树原木为宜。松树全年均可砍伐,以 11 月或 12 月砍伐最佳,留枝脱水后晾晒 2个月以上。将原木截成长度 40 cm50 cm 或 90 cm100 cm 的段木,削皮留筋后在向阳处码成“井”字形进行晾晒,堆顶可用塑料薄膜遮盖防雨。待段木横截面出现密集细小的晒裂纹、表皮及两端无松脂分泌、含水率 20左右即可使用。6 苓场整理 6.1 整地 宜选择在冬季整地。先清除地块表面的枯枝落叶、杂草、灌木、腐木、腐质表土等,再进行翻

7、耕,深度 35 cm50 cm 为宜,并拍碎粗土块,清除草根、树根、杂木蔸、大石块等,最后每平方米撒熟石灰 0.06 kg0.07 kg 消毒。6.2 整畦 6.2.1 山地 自然山体沿等高线设畦,畦长因地制宜,畦宽为段木长度加 30 cm40 cm。畦间设横向排水沟,沟宽 40 cm50 cm,深 30 cm40 cm(见图 1)。每隔 20 m 设纵向排水沟,沟宽 50 cm60 cm,深40 cm50 cm。6.2.2 集材道 横向水平设畦,畦长 230 cm250 cm,畦宽 50 cm60 cm,畦间设横向排水沟,沟宽 40 cm50 cm,深 30 cm40 cm。6.3 挖窖 沿

8、畦面挖窖,斜度 5o15o,窖长为段木长度加 20 cm30 cm,深 25 cm30 cm,宽 50 cm60 cm(见图 1),窖间距 15 cm20 cm,每隔 2 至 4 窖留 1 条宽 30 cm50 cm 的人行小道。DB35/T 21382023 3 图1 剖面示意图 7 放料 放料时,宜从上坡向下坡进行。每窖放 3 根至 5 根段木,分上下两层,顺坡按“品”字形摆放在窖底,周围用土填实。将段木与段木之间的削皮留筋处紧靠在一起形成“V”状,有割脂面的段木,将割脂面朝上。直径 16 cm 以上的段木,可搭配 2 根或 3 根 8 cm 以下的松小径材、松枝桠材,作为茯苓菌丝生长的引

9、木。8 接种 8.1 菌种 选用菌龄 30 d50 d 的栽培种,菌丝生长均匀、洁白致密,无杂菌污染,菌丝体尖端可见晶莹露滴状分泌物,具有茯苓香气,菌袋紧实,无离壁脱袋。8.2 时间 宜在上半年 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或下半年 8 月末至 9 月初接种。纬度、海拔高的地区,接种时间可适当提前。接种时,气温以 22 28 为宜,避开雨天;当气温高于 30 时,宜在清晨或傍晚时段接种。8.3 具体操作 8.3.1 采用 40 cm50 cm 段木栽培时,取 1 袋菌种,切成两段(见图 2),在段木单端的合适位置接种(见图 3)。每窖栽培种用量 23 袋(每袋 350 g500 g),可根据不同接

10、种时间进行调整。图2 菌袋切成两段 DB35/T 21382023 4 图3 40 cm50 cm 段木单端接种 8.3.2 采用 90 cm100 cm 段木栽培时,取 2 袋菌种,分别在中间切开“工”字形(见图 4),扒开塑料薄膜(见图 5),露出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培养料,将暴露的部位紧贴在段木的削皮留筋处(“V”状处),并将扒开的菌袋塑料薄膜盖住接种处(见图 6)。再取一袋菌种,切成两段(见图 2),在段木两端的合适位置各接种半袋(见图 7)。每窖栽培种用量 34 袋(每袋 350 g500 g),可根据不同接种时间进行调整。图4 菌袋切开“工”字形 图5 扒开菌袋塑料薄膜 图6 90

11、cm100 cm 段木中间接种 DB35/T 21382023 5 图7 90 cm100 cm 段木两端接种 8.3.3 接种后,用砂土将菌种垫稳压紧,覆土 10 cm15 cm,段木两端覆土可稍厚。覆土后,畦床表面可再铺上一层无纺布或遮阳网。9 查窖补种 接种 7 d20 d,可扒开窖土检查茯苓菌丝生长发育情况。若有乳白色菌丝蔓延,并能嗅到茯苓气味,表明菌种已成功上引。若无菌丝或菌丝出现退去、变黑、霉菌等现象,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后重新接种。10 诱引栽培 采用 40 cm50 cm 段木栽培时,接种 15 d20 d,可扒开窖土进行诱引栽培。每窖补接一块 50 g100 g 同一品系皮

12、薄、肉白、多汁的鲜菌核,贴在段木下端,用砂土填充后再覆土。11 栽后管理 11.1 水分管理 雨季及时清理排水沟,注意排除畦床积水;旱季进行人工引水灌溉,使土壤含水率保持 2328。11.2 培土管理 茯苓菌核形成后,发现土层出现龟裂,应及时培土。因雨水冲刷、水土流失导致段木裸露,应及时培土。培土时,可顺带除去茯苓菌核周围的杂草,注意不撬动段木,防止菌丝体或幼小子实体断裂。11.3 防护管理 苓场应设置围栏,防止人畜践踏破坏。12 病虫害防控 主要病害为木霉、青霉、曲霉等,主要虫害为白蚁。可根据苓场实际情况,采取以下防控措施:a)选择苓场时,避开蚁源;b)苓场整理时,撒熟石灰进行消毒灭菌;DB

13、35/T 21382023 6 c)发现杂菌时,及时处理,避免感染;d)发现白蚁时,使用诱杀剂进行诱杀,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NY/T 1276 等规定。13 采收 13.1 可通过栽培时长或外观性状确定茯苓最佳采收期:a)上半年 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接种的,当年 9 月至 11 月可采收;b)下半年 8 月末至 9 月初接种的,翌年 5 月至 6 月可采收;c)窖土凸起龟裂不再增大;d)菌核表面呈褐色,皮薄且粗糙(呈黄白色表明仍在生长,呈黑色且出现小部分龟裂表明过熟)。13.2 应选择晴天或阴天进行采收。采收时,先扒开段木下端的覆土层,确定茯苓位置和起挖位置,再

14、将茯苓挖出,避免挖漏挖破茯苓。13.3 采收后,应将培养废料全部搬离苓场,并对培养废料、废弃塑料薄膜等进行无害化处理。14 建档 宜建立茯苓段木栽培管理档案,包括苓场、段木、菌种、栽培过程、物候期、采收等(见附录 A),档案应保存期 2 年以上。DB35/T 21382023 7 A 附录A (资料性)茯苓段木栽培管理记录表 茯苓段木栽培管理记录表见表 A.1表 A.6。表 A.1 苓场记录表 地名 班号 土壤含水率 土壤类型 表 A.2 段木记录表 树材种 产地 数量 采伐木年龄 采伐时间 剥皮情况 晾晒时长 含水率 表 A.3 菌种记录表 来源 质量 数量 表 A.4 栽培过程记录表 整地 接种 培土 病虫害防控 DB35/T 21382023 8 表 A.5 物候期记录表 接种期 发菌期 培土期 始苓期 成熟期 表 A.6 采收记录表 采收时间 采收批次 数量(个)重量(g)单个鲜茯苓最大重量(g)均重(g)销售价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