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34∕T 4636.2-2023 残疾儿童康复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第2部分:智力残疾儿童(安徽省).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559566 上传时间:2023-12-18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4∕T 4636.2-2023 残疾儿童康复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第2部分:智力残疾儿童(安徽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DB34∕T 4636.2-2023 残疾儿童康复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第2部分:智力残疾儿童(安徽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DB34∕T 4636.2-2023 残疾儿童康复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第2部分:智力残疾儿童(安徽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DB34∕T 4636.2-2023 残疾儿童康复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第2部分:智力残疾儿童(安徽省).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DB34∕T 4636.2-2023 残疾儿童康复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第2部分:智力残疾儿童(安徽省).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ICS 03.080.99 CCS A 00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636.22023 残疾儿童康复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第 2 部分:智力残疾儿童 Basic public service specification of disabled children rehabilitationPart2:Intellectual disability children 2023-10-07 发布 2023-11-07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34/T 4636.22023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和定义.3 4 基本要求.3

2、 4.1 机构要求.3 4.2 场地环境.3 4.3 设施设备.4 4.4 服务人员.5 5 服务流程.5 6 康复服务要求.6 6.1 接案建档.6 6.2 签订协议.6 6.3 初期评估.7 6.4 制定阶段性康复计划.7 6.5 康复实施.7 6.6 康复效果评估.8 6.7 康复随访.9 7 评价与改进.9 7.1 评价.9 7.2 改进.9 附录 A(规范性)智力残疾儿童能力评估表.10 A.1 运能能力测评.10 A.2 感知能力测评.11 A.3 感知能力测评.12 A.4 语言交往能力测评.13 A.5 生活自理能力测评.14 A.6 社会适应能力测评.15 A.7 智力残疾儿

3、童评估记录.16 A.8 智力残疾儿童评估侧面图.17 A.9 个案报告表.18 A.10 年度评估与总结.19 DB34/T 4636.2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 DB34/T 4636 残疾儿童康复基本公共服务规范的第2部分。DB34/T 4636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 1 部分:孤独症儿童;第 2 部分:智力残疾儿童;第 3 部分:听力残疾儿童;第 4 部分:肢体(脑瘫)残疾儿童。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提出并

4、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庐阳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安徽省残疾人联合会、安徽省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合肥市残疾人联合会、合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合肥长兴康复医院、合肥市心怡康残疾人健康服务中心、安徽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红琼、徐国荣、陆容、孟雪华、鲁林旺、杨柱、毛映宁、曾海燕、张晓莉、高青琳、丁勇、李鸣、刘亚琳。DB34/T 4636.22023 3 残疾儿童康复基本公共服务规范 第 2 部分:智力残疾儿童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流程、康复服务要求、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以下简称“机构”)。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675.1 玩具安全 第1部分:基本规范 GB 6675.2 玩具安全 第2部分:机械与物理性能 GB 6675.3 玩具安全 第3部分:易燃性能 GB 6675.4 玩具安全 第4部分:特定元素的迁移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 10001.9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 24436 康复训练器械 安全通用要求 GB 50763 无障

6、碍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智力残疾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来源:GB/T 26341-2010,4.6 4 基本要求 4.1 机构要求 4.1.1 应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合法执业资格,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宜取得教育或医疗资质。4.1.2 应建立完善的康复服务、安全、卫生、档案、财务、家长培训等内部管理制度。4.1.3 常年日受训服务儿童人数不低于 20 人。4.2 场地环境 DB34/T 4636.22023 4 4.2.1 建筑选址应安全、交通便利,远离污

7、染区、灾害易发区和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营与贮存地。4.2.2 机构的场地原则上应设置在公共建筑的三层及以下,有防滑、防撞、防水、防电、防火等安全措施。机构如使用租赁房舍,应租赁合法合规建设、独立、安全的房舍,租赁期应不少于 2 年,且开办者应提供房屋产权证明材料和具有相应法律效力的租赁契约。4.2.3 应根据残疾儿童的障碍特征设置必要的无障碍设施,并符合 GB 50763 的要求。4.2.4 公共区域内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设有明显的标识,并符合 GB/T 10001.1 和 GB/T 10001.9的要求。4.2.5 各类功能房间及康复区域、康复设施标识清晰,在开展仪器治疗的醒目区域

8、张贴操作规范。4.2.6 室内装修设计应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康复服务及活动用房采光、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应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杀菌和灭虫。4.2.7 机构总面积应与收训儿童人数相适应,生均实际教学活动面积不低于 7 m2,宜有室外活动场地。4.3 设施设备 4.3.1 功能房间 4.3.1.1 功能用房应完备、布局合理、场所固定且自成一体。4.3.1.2 集体训练室不少于 2 间,每间使用面积应不少于 30 m2。4.3.1.3 个别化训练室不少于 3 间,每间使用面积应不少于 8 m2。4.3.1.4 运动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不少于 1 间,每间使用面积应不少于 50

9、m2。4.3.1.5 康复评估室(康复咨询/康复指导室)、生活辅导室、音乐/游戏活动室、培训室、教师办公室至少各 1 间,每间使用面积应不少于 15 m2。4.3.1.6 应设立档案室,专项用于收集、保存记录智力残疾儿童个体生长、康复和发展情况的资料数据。有条件的机构宜单独设立,每间使用面积不少于 20 m2。4.3.1.7 应配备专供儿童使用的卫生间。4.3.2 设施配备 4.3.2.1 机构应配备各种专业康复设备,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康复评估设备;康复治疗设备;康复训练设备;日常生活用品及活动设备。4.3.2.2 各功能房间内的设施配备,应符合表 1 的要求。表1 功能房间内设施配备 序号

10、功能房间 功能房间内设施 1 集体训练室 配备儿童课桌椅、黑(白)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玩教具等 2 个别化训练室 配备个训用桌椅、玩教具等 3 运动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 配备PT软垫、滑板车、大滑板、吊筒、钻滚筒、羊角球、大龙球、布袋跳、触觉球、按摩地垫、平衡木及平衡踩踏车、万象组合包等 4 康复评估室(康复咨询/康复指导室)配备桌椅、基本的康复与教学评估设备、供家长学习的康复普及读物、玩教具等 DB34/T 4636.22023 5 表 1(续)序号 功能房间 功能房间内设施 5 生活辅导室 配备洗漱、饮食、清洁等日常生活训练设备等 6 音乐/游戏活动室 配备打击乐器、电子琴或钢琴、音乐播

11、放器等;配备拼图、插板、积木、黑板、彩色画笔、精细运动训练玩具等 7 培训室、教师办公室 配备桌椅、资料柜、档案柜、电脑等 8 档案室 配备档案柜等 4.3.2.3 在机构出入口及儿童活动区域应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紧急报警装置。视频监控记录应至少保存 3 个月。4.3.2.4 所购买和使用的康复训练器械应符合 GB 24436 的要求。4.3.2.5 所购买和使用的玩具应符合 GB 6675.1、GB 6675.2、GB 6675.3 和 GB 6675.4 的要求。4.4 服务人员 4.4.1 机构应设置业务主管、专职教师、保育员等岗位,宜配备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4.4.2

12、 机构服务人员应接受过智力康复教育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定期参加体检。4.4.3 业务主管应有一定的业务管理和协调能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类、心理学、社会学或医学类专业,具有 3 年以上智力康复工作经验。4.4.4 专职教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宜为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医疗、康复、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取得教师资格证或相关部门认可的资质证书,且每年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4.4.5 保育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持健康证,接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并考核合格。4.4.6 康复治疗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取得康复治疗师(士)资格证书,且每年完成规定的继续教育学分。4.4.7 心理咨询师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13、取得相关部门认可的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心理咨询工作经验。5 服务流程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流程见图 1。DB34/T 4636.22023 6 图 1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流程图 6 康复服务要求 6.1 接案建档 6.1.1 机构应初步了解智力残疾儿童基本情况及家庭情况,明确康复需求。6.1.2 机构应为每名智力残疾儿童建立独立完备的康复档案并有独立编号,宜建立电子档案并收入影像资料,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基本资料:基本信息、诊断证明;协议资料:服务协议、安全协议;评估资料:初期评估记录、阶段性评估记录、末期评估记录;教学资料:康复计划、教学方案、训练记录、转介记录。6.1.3 应注意保护儿童个

14、人信息,与智力残疾儿童相关的档案应保存至其离开机构 5 年。6.2 签订协议 机构应与智力残疾儿童家长签订协议和知情同意书等,提示家长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相关风险。接案建档 结档 康复随访 康复实施 转介 继续下一周期训练 下一周期康复计划 初期评估 制定康复训练计划 签订协议 离开机构 阶段性评估 调整康复计划 末期评估 DB34/T 4636.22023 7 6.3 初期评估 应使用智力残疾儿童能力评估表(见附录A)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初期评估,明确康复需求,有条件的机构宜使用以下评估工具:Gesell 发育量表;儿童发育里程碑;儿童功能独立性评估量表(WeeFIM);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量

15、表;儿童适应行为评定量表(CABS/ADQ);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及安置程序(VB-MAPP);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心理教育评估量表(PEP-3);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测评量表。6.4 制定阶段性康复计划 6.4.1 根据初期评估结果,明确目前儿童障碍类别、能力水平,确定康复训练重点,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再将长期教学计划分解到每个月,制定月、周计划。6.4.2 康复计划应能促进智力残疾儿童发展,提升其个人智能、社会适应和生活实践三个方面的能力。6.5 康复实施 6.5.1 总体要求 6.5.1.1 应在机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进行立体教学与实践。6.5.1.2 专职教师、康复治疗师应按照康复训

16、练计划中的教学内容规范操作,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符合智力残疾儿童生理发育和障碍特点。6.5.1.3 机构应灵活设置集体课程和个别化训练课程,有条件的机构可开展幼小衔接组别康复训练等项目。6.5.1.4 专职教师、康复治疗师应规范记录康复训练内容,并每月汇总完成情况。6.5.2 服务内容 6.5.2.1 运动能力训练 应包括粗大运动和精细动作等方面的训练。6.5.2.2 感知能力训练 应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平衡觉、本体觉等方面的训练。6.5.2.3 认知能力训练 应包括认识常见物品、认识形状、认识颜色、区辨(大小、长短等)、认识数概念、时间概念等方面的训练。6.5.2.4 语言交

17、往能力训练 DB34/T 4636.22023 8 应包括听和说的基本能力、理解和表达名词、动词短语和句子的能力、掌握礼貌用语和社交礼仪等方面的训练。6.5.2.5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应包括自我进食、如厕、自我身体清洁(刷牙、洗脸、洗手等)、清理物品等方面的训练。6.5.2.6 社会适应能力训练 应包括认识自己、家庭成员及社区环境、自我安全管理、自我情绪管理、休闲活动等方面的训练。6.5.3 服务形式 6.5.3.1 个别化训练 6.5.3.1.1 个别化训练主要针对个体表现出的主要问题行为及需要学习的行为,进行一对一矫正、学习和强化。6.5.3.1.2 个别化训练可分为不同阶段,具体包括但不

18、限于:0 岁3 岁婴幼儿个别化家庭支持方案;学龄前儿童个别化康复方案;6 岁14 岁学生个别化教育支持方案;个别化转衔支持方案。6.5.3.2 集体训练 将发展年龄及能力表现相同或相近(应考虑能力互补等因素)的儿童以集体形式开展教学训练,人数应控制在10名以内,训练计划中需渗透个别化训练计划。6.5.3.3 融合活动 6.5.3.3.1 应通过普特融合、社区融合、社会融合等方式开展融合活动,帮助智力残疾儿童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参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与生活活动,更好地促进其社会性的形成和发展。6.5.3.3.2 每 2 个月至少组织 1 次融合活动,每次应不少于 1 h。6.5.3.4 支持性服务 6.

19、5.3.4.1 应通过集中培训、发放普及读物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培训和家庭指导,指导家长正确面对并理解儿童,客观分析和判断儿童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值,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了解基本的康复教育知识,掌握能够帮助儿童的恰当干预方法并运用到日常康复训练中。6.5.3.4.2 每 2 个月应至少开展 1 次家长培训,每次培训时间应不少于 2 h。6.5.3.4.3 应在机构或社区开展康复咨询与宣传服务。6.6 康复效果评估 6.6.1 总体要求 6.6.1.1 评估工具应符合 6.3 要求。6.6.1.2 以“提高分数”作为康复效果评价的指标,提高分数=本次评估得分-前次评估得分;提高 1分以上为

20、“有效”,提高分数占评估项目满分总分的 15%以上为“显效”。DB34/T 4636.22023 9 6.6.2 阶段性评估 一个康复周期至少进行两次阶段性评估,总结上一阶段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以此为依据,调整或制定新的训练计划并实施。6.6.3 末期评估 应在一个康复周期结束或儿童离开机构时进行末期评估、结档,总结康复服务情况,提出下一阶段的康复训练计划或转介建议。6.7 康复随访 对离开机构的儿童进行跟踪回访,了解儿童相关情况,填写随访记录并持续进行康复指导。7 评价与改进 7.1 评价 7.1.1 评价方式 机构可采用满意度调查、自查评定、召开家长或监护人会议、上门家

21、访等方式对服务进行评价。7.1.2 评价指标 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价:康复评估情况,应达到 100%;康复建档情况,应达到 100%;儿童康复训练效果,应达到 85%;家长对儿童康复训练的满意度,应达到 90%;康复随访情况,应达到 100%。7.2 改进 针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A A DB34/T 4636.22023 10 附 录 A (规范性)智力残疾儿童能力评估表 A.1 运能能力测评 见表A.1。表A.1 运动能力测评(领域一)测评时间 备注 测评次数 首次 原始分 换算分 本领域换算公式:换算分=原始分3.4(保留小数点后 1 位)代号

22、 康复目标 测评 1.1 会控制头部 1.2 会翻身 1.3 能坐 1.4 能爬 1.5 能站 1.6 能走 1.7 能上下楼梯 1.8 能蹲和跳 1.9 能跑步 1.10 能双脚协调运动 1.11 能平衡运动 1.12 能做翻滚运动 1.13 能拍球 1.14 能传球 1.15 能踢球 1.16 能骑小三轮车 1.17 能跳绳 1.18 能用双腿夹包 1.19 能伸手够东西 1.20 能用手指戳点 1.21 能提取东西 1.22 能拧盖 1.23 会穿珠 1.24 会搭积木 1.25 能系纽扣 1.26 能使用剪刀 1.27 能握笔划线 1.28 能插棍 1.29 能折纸 DB34/T 46

23、36.22023 11 A.2 感知能力测评 见表A.2。表A.2 感知能力测评(领域二)测评时间 备注 测评次数 首次 原始分 换算分 本领域换算公式:换算分=原始分5(保留小数点后 1 位)代号 康复目标 测评 2.1 对视觉刺激有可观察的反应(能看着物体)2.2 能进行视觉追视(能看移动的物体)2.3 能用视觉分辨物体形状(210种形状)2.4 能分辨颜色 2.5 能用视觉分辨方位(前后、上下、远近)2.6 能记住曾经见过的东西(看后能记住15种简单图形和物 2.7 对声音有可观察的反应 2.8 能分辨声音(强弱、高低、长短)2.9 能分辨自己熟悉的声音(如风音、雨声汽车声、人声15 2

24、.10 能回忆曾听到的声音(复述连续单音节的数量)2.11 对触觉刺激有可观察的反应 2.12 能用触觉分辨物体(冷热、软硬、厚薄、干湿、粗细)2.13 能回忆触觉经验 2.14 能对味觉有基本反应(吃到苦味皱眉头)2.15 能分辨基本味道 2.16 能凭味觉分辨食物的浓淡、软硬、冷热 2.17 能分辨出15种常见食物的味道 2.18 能对嗅觉刺激有可观察的反应 2.19 能用嗅觉分辨(如:香、臭)2.20 能回忆出常见的气味15种 DB34/T 4636.22023 12 A.3 感知能力测评 见表A.3。表A.3 认知能力测评(领域三)测评时间 备注 测评次数 首次 原始分 换算分 本领域

25、换算公式:换算分=原始分2.6(保留小数点后 1 位)代号 康复目标 测评 3.1 能对物体的存在有反应(将眼前的物体隐藏起来能寻找)3.2 能从背景中选择知觉对象 3.3 能感知的范围(1/10秒能看清3个以上物件数)3.4 能注意持续(5秒-15分钟,与同龄比较)3.5 能配对分类 3.6 能模仿作排列 3.7 能分辨常见关系(并列、因果、假设、递进、转折、类别等)3.8 能按特征排列 3.9 能按顺序活动(2-多步活动)3.10 能认识线段 3.11 能认识常见的形状 3.12 能认识常见物的形体 3.13 能分辨有无 3.14 能分辨多少 3.15 能认识快慢 3.16 能识别简单方位

26、 3.17 能认识早迟 3.18 能认识一天的时间与日常活动 3.19 能知道昨天、今天、明天 3.20 能认识简单的因果关系 3.21 能用常见的办法解决问题 3.22 能唱数l100 3.23 能点数l30 3.24 能认识5以内的数 3.25 能掌握l0以内数的加法 3.26 能掌握l0以内的减法 3.27 能有一个星期的概念 3.28 能认识年、月、日 3.29 能有基本时间概念 3.30 能认识钱(元、角)3.31 能认识观察天气状况(阴、晴、雨、风等)3.32 能认识常见动物 3.33 能认识常见的水果 3.34 能认识常见的蔬菜 3.35 能认识花、草、树木 3.36 能认识常见

27、的粮食 3.37 能认识最基本的自然现象 DB34/T 4636.22023 13 A.4 语言交往能力测评 见表A.4。表 A.4 语言交往能力测评(领域四)测评时间 备注 测评次数 首次 原始分 换算分 本领域换算公式:换算分=原始分4.2(小数点后 1 位)代号 康复目标 测评 4.1 具听的基本能力 4.2 具说的基本能力 4.3 能静坐、等待 4.4 能遵从简单的指令 4.5 能对常用名词有适当反应 4.6 能对常用动词有适当反应 4.7 能理解别人的要求和对事物的说明 4.8 能对常用简单短句有适当反应 4.9 能对含常用形容词、副词的词组或短句有适当反应 4.10 能对表示指示或

28、愿望的短句(祈使句)有适当反应 4.11 能对简单否定句有适当反应 4.12 能对简单疑问句有适当反应 4.13 能对简单比较的词语有适当反应 4.14 能对常用复杂句有适当反应 4.15 能理解别人的礼貌用语 4.16 能有交往的意愿 4.17 能表达自己的需求 4.18 能把握说话的情境 4.19 能懂得沟通的礼仪 4.20 能尽量解决沟通困难 4.21 能表达想法 4.22 能表达自己情绪 4.23 有读前准备 4.24 有写前准备 DB34/T 4636.22023 14 A.5 生活自理能力测评 见表A.5。表 A.5 生活自理能力测评(领域五)测评时间 备注 测评次数 首次 原始分

29、 换算分 本领域换算公式:换算分=原始分5(保留小数点后 1 位)代号 康复目标 测评 5.1 具饮食基本能力 5.2 能用手拿着食物吃 5.3 能用餐具吃 5.4 能用餐具喝 5.5 有饮食常识(认识常见食物、水果、餐具等)5.6 具用餐礼仪 5.7 能有如厕意愿 5.8 能表达便意 5.9 会控制大小便 5.10 会自己大小便(关门)5.11 会处理便后 5.12 会辨识男女厕所 5.13 会穿脱简单衣物 5.14 会穿脱复杂衣物 5.15 会整饰衣着 5.16 有就寝常规(遵守时间、衣物放固定处等)5.17 能自己就寝(打开被盖、脱鞋袜、脱衣裤等)5.18 能处理每日例行的身体清洁(洗脸

30、、漱、刷牙、洗手等)5.19 能维护身体清洁 5.20 会简单的清洁活动(扫地、擦桌、处理垃圾等)5.21 能清洗整理物品(洗、折叠、晾晒等)DB34/T 4636.22023 15 A.6 社会适应能力测评 见表A.6。表 A.6 社会适应能力测评(领域六)测评时间 备注 测评次数 首次 原始分 换算分 本领域换算公式:换算分=原始分4.8(小数点后 1 位)代号 康复目标 测评 6.1 能认识自我 6.2 能认识家庭成员 6.3 能认识家庭环境 6.4 能使用家庭常用设施 6.5 能与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参与家庭日常活动)6.6 能认识邻居 6.7 能与邻居友好交往 6.8 能认识学校环境(

31、认识班级教师、同学)6.9 能参与学校学习及活动(使用学校常用设施)6.10 能参与集体活动并遵守常规 6.11 能认识社区 6.12 能使用社区 6.13 能适应新环境 6.14 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6.15 能自己进行休闲活动 6.16 能知道用火的安全 6.17 能知道用水安全 6.18 能知道用电安全 6.19 能知道安全使用锐器 6.20 能交通安全常识 6.21 能知道基本的卫生保健常识 6.22 能知道居家安全(防陌生人、防高空跌落、防雷电等)6.23 能在特殊环境中注意安全 DB34/T 4636.22023 16 A.7 智力残疾儿童评估记录 见表A.7。A.7 智力残疾儿童评

32、估记录 时间 初 次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第 四 次 第 五 次 第 六 次 第 七 次 第 八 次 第 九 次 项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运动能力 感知能力 认知能力 言语交流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 评估总得分 提高分数 注:(一)各单位可参考中国残联编的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茅于燕编著的智力落后儿童早期教育手册或本单位使用的评估内容和方法进行评估,按实际得分及时填写。(二)评估标准 1、提高分数=本次评估得分-前次评估得分。2、提高1分以上为“有效”,提高分数占评估项目满分总分的15%

33、以上为“显效”DB34/T 4636.22023 17 A.8 智力残疾儿童评估侧面图 见表A.8。A.8 智力残疾儿童评估侧面图 运动领域 感知领域 认知领域 语言领域 生活自理 社会适应 400 390 380 370 360 350 340 330 320 310 300 290 280 270 260 250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DB34/T 4636.22023 18 A.9 个案报告表 见表A.9 表 A.9 个案报告表 儿童

34、姓名:_性 别:_出生日期:_年_月_日 安置形式:_测评人:_测评日期:_年_月_日 测评项目 测评工具和测评内容 测评人员 智力发展 儿童基本资料 家庭资料 运动领域 感知能力 认知能力 语言能力 生活自理 社会适应 综合分析研讨(个案研究会集体讨论)1.障碍类别 2.学习优势 3.未来发展 4.障碍影响 5.建议对策 6.康复训练重点(各领域)7.其他建议(含家长建议和希望)分析人员签字 分析日期 DB34/T 4636.22023 19 A.10 年度评估与总结 见表A.10。表 A.10 年度评估与总结 年 月至 年 月 年度评估总结 1本年初次至末次评估提高分数 分 2儿童康复训练:显效 有效 无效 3参加有组织的文化、体育、娱乐等社会融入活动:次 4培训:集中授课 亲子同训 个别指导 家庭辅导 5家长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6家长对儿童康复的满意度: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7进一步的建议和意见:家长签名:负责人员签名:评估总结日期:年 月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