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要善于把握自己的心境
有位老师说:“我心情好的时候,看见路边的小草也特别得美丽,特别亲切。心情不好的时候,看见什么都别扭,看哪个同学都不顺眼。”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对班主任老师来说,在不同的心境下实施教育,其效果是不一样的。
班主任在良好的心境下开班会或与学生个别谈话,心情愉快,态度亲切,面部表情丰富,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思路也特别开阔。这时,学生会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相反,如果班主任老师在心情不佳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会流露出对忧愁、烦恼、愤慨的情绪,更有甚者会把怒气转嫁到学生头上,表情上让人有一种压抑感,语言表达严厉、尖刻、缺乏理性,举止动作也会有失分寸。这时,受教师情绪的影响,学生会感到紧张、沉闷,无所适从。在这种情景下,不但对学生的教育失去意义,而且有损于教师的形象。
烦恼之事,人皆有之,生活工作中的是是非非,都可能影响人的情绪,或喜或忧,或高兴或愤怒。但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必须保持良好的心境,体现良好的师表形象。那么,怎样才能使班主任老师保持良好的心境呢?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班主任不仅要把自己扮成严师的角色,而且还要扮演好"管如严父,爱如慈母,亲如朋友"的三重角色,做到以心换心,以诚对诚,学生的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
面对不听话的学生,班主任应该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学生心灵上的创伤,深入了解学生,从关心学生成长入手,教育学生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这样,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自然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我们班中,他是一位个性较强的孩子,在下课活动时,我无意中听到他在骂人,顿时很生气,随即高声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当我看到他恐慌的眼神,小心翼翼的表情时,不禁想:每一个孩子难免会犯错,因为他仅仅是个孩子,如果我厉声指责他,会起到什么效果呢?于是我转变态度,降低声音,面带微笑真诚地对他说:“你听说过周总理的故事么?他不管在哪一种场合下,都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的,在进行外交活动时把我们的正直、友好与善良呈现给了外国人。周总理不仅受到了我们全国人的爱戴,还受到了外国人的尊敬。他在每时每刻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咱们都应该向他学习。你最近表现挺好的,学习上很用功,进步很大。假如你再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那么你就是最好的。”当孩子听到我的话时,已由不安转为轻松,诚恳地说;“老师,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不应该骂人。”当我听到他勇于承认错误的时候,赶紧说:“你知错就改,还是一个好孩子。希望你能在其他方面也有进步。”学生点了点头。一次表扬,一颗宽容之心,一丝委婉将会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时要注意把握自己的心镜,调节好心情,这样才能处理好每一次突发事件。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情绪、气质、意志、兴趣和爱好不尽相同。如果每个人都我行我素,各行其事,班集体岂不成了一盘散沙? 遇到这样的班级,班主任如能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班主任当做可以依赖的人。这样,学生也乐意和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思想、学习、生活,心就会往一块儿想,劲就会往一处使,形成一个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班集体。
作为班主任来说,对不良心境应及时进行调节。象赞可夫所说:“当你满腔怒气要发作时,先要克制几秒钟,想一想‘我是教师’,这也许会使你平静下来。”另外,还可以想一想学校对自己的关心;想一想学生对自己的理解;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听听音乐、打打球等,这些都可以调适自己的不良心境。当然,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最重要的还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修养,有意识地把握自己的心境,做心境的主人。使自己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所表露的情感符合教育者的要求,“把所有个人和家庭的烦恼与痛苦统统留在教室门外”,为学生负责,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负责。
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也是脆弱的,就像一枝枝蓓蕾,就像一株株小树,稍不精心,就可能被伤害,要使他们健康成长,还需要教师精心剪枝,细心护理,耐心帮助,满怀热情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教师每天一定要拥有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在我们的带动下也快乐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