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位置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第9-13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关于位置,一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辨别:上、下、前、后、左、右。根据研究,儿童认识空间方位的顺序是先“上、下”,再“前、后”,最后是“左、右”。所以,教材根据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安排了方位认识的先后顺序,并且创设了适合学生年龄又便于操作的情景,使他们一方面亲身体验生活和学习环境中的方位,另一方面又体会到空间方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块知识是为今后学习从两个角度来确定物
2、体的位置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不同的方位,并且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3、情感与态度: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的精神,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四、单元教学重点: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 单元教
3、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9页)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 学具:语文书、数学书、笔盒。 五、教学过程:
4、(一)游戏引入: 教师: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二)教学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 学生:上、下、前、后。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这四个方位。(板书课题) 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这四个方位大家都很熟悉,你能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学生个别汇报。(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的物体摆设、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置。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 观察课本中的主
5、题图,加深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1)出示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由个别学生进行汇报。 (3)将课本第9页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三)巩固拓展: 1、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 2、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后到校园内找一找,那里也藏着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第二课时左、右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页)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
6、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左右”的位置,并用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含义和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四、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情境图、课件 学具: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右手 教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左手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7、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教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学生个别汇报。 (2)教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一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教师:请大家将学具盒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教师
8、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教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都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巩固拓展 1、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2题。 教师: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教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
9、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来帮助她。 (四)全课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1-13页)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学
10、生进一步掌握对“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和熟练运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加深学生对“上、下、前、后、左、右”的意义,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进一步熟练运用所学的方位来判断物体位置。 三、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课本中各种剪贴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教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方位? 学生个别汇报:上、下、前、后、左、右。 2、教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听反话的游戏。我说一个方位,你要用手指出与它相反的方位。 学生玩游戏。 (二)巩固新知,完成练习。 1、课本第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1)由学生独立剪贴完成故事情境图。 (2)请个别学生看图说说龟兔赛跑的故事。 (3)完成题中要求说一说的内容。 同桌之间互相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2、课本第12页练习二的第4题。 教师(出示题目图):小东搬进了新房子,大家一起来帮他整理好房间吧。 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各种物品该怎样摆放。 3、课本第12页练习二的第5题。 (1)学生按题目要求独立进行剪贴。 (2)小组内互相提问、回答。 4、课本第13页练习二的第6题。 教师(出示题目图):小蚂蚁在迷宫里迷路了,谁能帮助它? 指名个别学生汇报,一一完成3道小题。 (三)课堂总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