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91400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4页例1、例2,第75页上的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1掌握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 3.感受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秋天到了,果园里瓜果遍地,景色真美!下面让我们走进丰收的果园,去欣赏秋天的美景!(引导观察单元主题图)教师:从这些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有桃树6

2、47棵,平均每棵收桃48kg。一共可收桃多少千克?收了231吨脐橙,每吨大约要32个筐装,一共要多少个筐?有500棵梨树,平均每棵收梨25kg,一共可收梨多少千克?(小黑板一一出示这些问题) 教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会列式吗?(学生口答)生活中很多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来解决,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二、运用迁移,探究新知 1.教学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教学例1。 教师:下面让我们走进例1(指导看图),看一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有30行苹果树,每行400棵,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为什么列式为40030?注重算理引导学生:因为有30个400棵。

3、教师: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想法。比如:学生1:因为4003得12个百,就是1200,40030的得数是4003的10倍,所以是12000。学生2:43=12,然后再在12后面添3个0,就是12000。 小结:同学们的想法都不错,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得数的末尾添加几个0。 (2)课堂活动,及时巩固。 教师:请同学们做第77页的口算,答案填在书上,之后抽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然后教师与学生或者学生与学生之间按课堂活动中的第二题对口令,以达到熟练程度! 2.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1)教学例2

4、。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请看例2,请大家把这道题做在书上!(抽一名学生板演) 教师:从这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 教师:请大家观察,53变成5030,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第一个因数扩大了10倍,第二个因数也扩大了10倍。 教师:积有什么变化?学生:积扩大了100倍,也就是1010=100倍。同法教学从53变成50030的变化规律。 (2)师生共同小结。(小黑板出示)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一个因数扩大10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3)及时巩固。根据243=72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积。2403=24030=24

5、0300= 学生口答,并说说自己的想法。三、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公布答案,最后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然后选一组让学生说说这当中积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3、4题。口算和估算(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5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第1、2小题,练习十三第1、2题。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2.感受口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联系现实生活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意义;经历口算方法

6、的探索过程,在探索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引导观察单元主题图。教师: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后,教师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用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师:在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问题。引导观察例1的情景图。教师: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25元一张的篮球赛门票,买3张一共要多少钱?教师: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能解决,这是求3个25元是多少元,用253就知道了。教师:会算253吗?学生:我们会笔算253。教师:可是笔算253需要笔和纸呀,看看图上这个小朋友,他有笔和纸吗?引导学生观察图后,发现确实没有

7、纸和笔,这时学生可以想出一些办法,比如向别人借纸和笔等。教师:同学们想这些办法也可以,但是如果周围的叔叔阿姨都没有纸和笔呢?也可能没有这么多时间来慢慢地进行笔算。所以,我们只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还不够,生活中还要求我们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教师:怎样口算253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进行交流。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估计学生结合笔算方法,能提出5315,20360,601575的方法;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还有别的方法没有?”指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出203=60,53=15,601575的口算方法。学生回答

8、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口算方法板书如下:第一种方法:53=15,203=60,1560=75。第二种方法:20360,5315,6015=75。教师:这两种算法有哪些相同?引导学生分析出这两种算法都是把25分成20和5,再分别与3相乘,最后把两次的乘积加起来。教师:有哪些不同呢?学生根据两种算法的对比,能分析出第一种算法是先用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十位上的数去乘;而第二种算法刚好相反,是先用十位上的数去乘,再用个位上的数去乘。教师: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一些呢?学生受笔算的影响,可能觉得第一种算法好一些?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这种算法和我们笔算是一样的。教师:可是生活中经常用第二种口算方法,你知道是为

9、什么吗?学生如果讨论出来了,教师则加以肯定;如果学生讨论不出来,则可以直接告诉学生。下面按第二种情况设计。教师: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我们要关注口算时大数不出错;从高位算起,从第一步就可以估计出大约要用多少钱,并能保证大数不出错,所以人们经常用到从高位算起的口算方法。教师:请同学们用这种口算方法算一算153和227。学生口算完后,集体订正答案,特别关注做错的学生错在什么地方。选有代表性的错误进行分析,并让做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过程,通过学生口述口算过程,深化学生对口算方法的理解。三、巩固练习教师:同学们都能够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了吗?学生:能。教师:请同学们口算下面各题。28322717

10、5323515学生口算。教师:这些题哪些容易口算一些,哪些难一些?学生:323容易一些,其他的题目都比较难。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323不进位,其他的题目都要进位。教师:大家都觉得进位是一个难点,你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吗?学生回答后,请同学们集体订正答案,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口算过程。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学生完成后,问学生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算出后面书的总价的?学生可以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口算,也可以找一些巧妙的算法,比如在算各本书的总价时可用242,算6本书总价时可以用2448,算8本书总价时可以用482。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不但要学会口

11、算方法,还要学会巧妙地口算,这样才算得快、算得巧。下面我们就来比赛,看哪个同学算得又快又对。夺红旗(不抄题,只把口算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图51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并且给做得又快又对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让这些学生介绍口算经验。口算和估算(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5页例2,第66页“议一议”,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三相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2通过口算和估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出示足球和乒乓球拍,并且标明“足球每个92元”

12、,“乒乓球拍每副30元”。教师:买20副乒乓球拍要多少元?买39个足球大约要多少元?学生思考后回答,买20副乒乓球拍要用 3020=600(元),买 39个足球大约需3600元。教师:你是怎样口算3020的?学生:想 32=6,然后在6的后面添两个0。教师:怎样估算买39个足球需要的钱呢?学生:把39看作40,把92看作90,因为90403600,所以买39个足球大约需要3600元。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口算与估算。板书课题。教师:刚才我们讨论了购买体育用品的问题,下面我们继续购物这个话题,不过这次购物可不是买一些小东西,而是去买一件大商品,这是什么商品呢?老师买一

13、套商品房,先前看了一套:有80平方米,每平方米卖900元,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教师:能帮助老师算一算这套房子要多少钱吗?应该怎样列式?学生:90080,因为需要80个900元。教师:能口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吗?可以借鉴前面3020的口算方法来思考。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说出多种想法。比如:学生 1:因为 90080(9010)80,而90807200,所以9008072000。学生2:因为9008得72个百,就是7200,90080的得数是9008的得数的10倍,所以是72000。学生3:9872,然后再在72后面添3个0,就是72000。教师:同学们这些想法都不错。90080,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9

14、100810=9810010981000,也就是说。把0前面的两个数相乘以后,再把它的积扩1000倍就行了。教师:同学们会口算这样的题吗?学生:会!教师:请同学们口算60300,30040,70700,40080。学生口算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集体订正答案,然后指导学生按第66页上的方式对口令。2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师:住房的总价同学们帮老师算出来了,真感谢你们!老师后来又看了一套,想麻烦你们再帮老师算一算另外一套住房的总价,愿意再一次帮助老师吗?(有78平方米,每平方米卖617元,一共要多少钱?)学生:愿意。教师:算住房总价的式子怎样列?学生:61778。教师:会计算吗?学生:现

15、在还没有学习过。教师:不要紧老师不要求你们像上一套住房那样帮教师精确地算出需要多少钱,因为这套住房老师还没有确定要还是不要,所以你们帮助老师算出大约需要多少钱就行了。学生讨论,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回答准备怎样估算。学生:可以把617元看作600元,78 m2看作80 m2来估计。教师:这种估算方法和前面学习的估算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估算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数看作最接近这个数的整十、整百数来算。教师:同学们估算出这套房子的总价了吗?学生:这套房子大约需要48000元。教师:在把这个答案写在算式后时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写结果时要用“”,表示这是一个近似值。教师:同学们

16、用所学知识帮助老师解决了问题,谢谢你们。3教学“议一议”。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怎样估算45510?引导学生提出多种估算的方法,如把510看作500, 45看作50来估算;把510看作500,45看作40来估算。教师:估算出结果,看相差多少?学生估算出的结果分别是25000和20000,相差5000。教师:怎么会差异这样大呢?引导学生讨论出这是由于45的“ 5”是一个中间数,离40和50都比较远? 1049的结果是多少呢?学生:也是25000。教师:51045和51049的估算结果都有可能是25000,你觉得这个结果接近于哪个算式的精确值呢?引导学生说出接近于51049。教师:为什么

17、?学生:因为因数49比因数45更接近50。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68页第3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十三第36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68、69页上的例l、例2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14题。教学目标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能应用所学知识主动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口算。12l212l10216121640=30420=3041112301124=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

18、是怎样算的。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1。引导观察例1情境图。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2112。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大约是120101200。教师:可是题中不是要求我们算大约有多少千克,而是要算出它的精确值。这就要涉及笔算的问题了。同学们在前面学习过哪些笔算呢?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师用纸片盖住“121”中百位上的“1”,只留下“2112”。教师:现在会算了吧?(学生:会算)请大家用笔算算出结果。学生计算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19、,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所示: 教师: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把12分成10和2来分别和21相乘,再把它们的积加起来。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这样做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可不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做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我认为是可以的。教师: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最后抽一个同学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教师:能说说你? 用2乘121得242,再用10乘121得1210,把两次乘积加起来,就知道12112的积是1452了。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如下所示:教师:能说说第二次的乘积“121”中后一个“1”要对着十位写的理由吗?引导学生说出因为121101

20、210,后面这个“1”要对着十位写,才能表示1210,要不然就成了121了。教师:这是笔算乘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同学们要注意。和刚才估算的结果比,差异大吗?学生:有一定差异。教师:所以,有时我们需要精确数时,还要用到笔算乘法。现在同学们会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了吗?学生:会算了。教师:请同学们完成第68页中的课堂活动上的题。学生完成后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然后全班集体订正答案。2.教学例2。教师:我们再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引导观察例2情境图,指导学生列出算式。教师:大家会算 22452吗?学生:会教师: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计算时要注意思考这道题和前一道题有哪些不同?计算时你

21、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然后再抽一个同学在黑板上板演,并请这个同学结合自己的计算回答上面三个问题。学生:这道题和上一道题比计算上复杂得多,主要是在计算第二步时要连续向前一位进位。教师:这是计算中最容易出错的地方,你是怎样解决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把进位的数记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数字把它标出来,然后相加时再把这个小数字去掉。教师: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我发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数要多一些。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看第9页的课堂活动。教师:这群小朋友在争论什么?你认为他们谁说得对

2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同学在争论34386的列式问题,这两种竖式都列得对,因为在乘法中,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结果不变。教师:这样一来,不管在乘法算式中的三位数和两位数谁在前面谁在后面,我们都能计算了,请同学们算出这道题的答案。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三、课堂小结(略)四、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14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0页例3及相应的课堂活动,练习十四第58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会用简便算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23、水平。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计算下面各题。12636 30518 28323 40229抽四名学生在黑板上做,其余学生独立计算,选两道题的竖式让板演的学生对着竖式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教师:这节课就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引导观察主题图说图意,并按图意列出算式 47040。教师:同学们会计算47040吗?如果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计算,则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把47与4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如果学生只用一种方法算,则按以下的方式组织教学。把学生计算的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教师:能说说你的计算过程吗?学生:

24、我第一步是用0去乘470,得到的积是000;第二步再用十位上的4去乘470得1880个十;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教师:这道题和我们面前研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有哪些不同?学生讨论后回答:这道题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0。教师: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我们前面掌握的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有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种比较特殊的题,还是用一般的计算方法来算,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全是0,由于0乘任何数都得0,这一步计算没有意义。教师:所以,特殊的题目应该有特殊的算法。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特殊的方法计算呢?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掌握的知识来探讨一下,看谁能找到简便的算法。学生讨论时,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如果学生自己能探

25、讨出新的算法,教师则在鼓励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如果学生探讨有困难,则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教师:看来同学们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没关系,我们来看看小明是怎样算的。小黑板出示下面的算式。教师:这个竖式和我们列的竖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这个竖式多了一条虚线,并且只算了一步。教师:先来研究这条虚线,哪个同学能猜出这条虚线表示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出这条虚线把470和40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47乘4,另一部分是两个0。教师:474和47040的结果一样吗?学生:不一样。教师:哪一个算式的乘积小?学生:474教师:算一算474的结果。学生算出474=188。教师:和你们前面算出的结果比

26、,小多少?学生:188比18800缩小了100倍。教师:能解释缩小100倍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出缩小100倍的原因是47比470缩小了10倍,4比40缩小的10倍,一共缩小了100倍。教师:为了保持积的大小不变,小明对474的积作了什么处理?学生:把474的积188扩大100倍。配合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明的计算过程?学生:小明是把470和40分别缩小100倍,先算474,算出结果后,再把乘积扩大100倍。教师:这种算法和我们前面的算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这种算法要简便得多。教师:如果用另一种算法该怎样算?学生:先算234,再在它的乘积后面添两个0。教师

27、:如果算38087呢?学生:先算3887,再在乘积后面添一个0。教师:为什么前一个算式要添两个0,后一个算式只添一个0呢?学生:因为前一个算式是缩小100来算的,后一个算式只缩小了10倍。教师:你认为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引导学生归纳出: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多少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教师:用这种方法算一算23040,38087,63250。三、巩固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要求学生先估算出结果,再进行笔算,看笔算结果。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要求学生先判断对或错,然后对错误的题说一说错的原因,并说一说防止的方法

28、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6、7题。解决问题(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4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五第14题。教学目标1.能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这些知识在生活中都应用得相当广泛。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1。引导看例1的情境图。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在情境图中找出条件和问题,并随学生的回答用下表对条件

29、和问题作如下的归纳:方案一10枝装一盒,每盒25元,买1盒送1枝。方案二零售每枝3元。买46枝至少要多少元?教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有多种购买方案的情况下,首先要对两种方案进行比较,看哪种方案比较合算。引导学生比较后发现,零售10枝需30元,比买整盒的贵并且还没有赠送,由此制定出能买整盒尽可能地买整盒铅笔的购买策略。教师:这样买46枝铅笔时要考虑些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后回答:(1)买46枝铅笔可以先买4盒铅笔;(2)买4盒铅笔后可以得到4枝铅笔的赠送,因此单枝铅笔不用再买6枝,只买2枝就够了。教师:经过这样的分析,你发现买46支铅笔的钱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包括4盒铅笔的钱和2枝铅笔的钱。

30、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盒铅笔的钱+2枝铅笔的钱=46枝铅笔的钱。教师:能算出来吗?指导学生算出结果后,抽学生的作业展示:254=100(元)326(元)1006=106(元)抽学生回答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选择什么计算方法算的。教师: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的选择了笔算,有的选择口算,都是可以的。由于这道题的数字比较简单,选择口算是比较好的选择。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觉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要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要注意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进行比较,找到比较合算的策略,再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总体思路,最后根据这个思路完成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2. 教学课堂活

31、动第1题。看课堂活动第1题的情境图。教师: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条件和问题以后,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在强调管道的长度是前6天安的长度和后12天安的长度的和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指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如:解法(1):372662(m)612=18(天)6218=1116(m)解法(2):372662(m)6212=744(m)7443721116(m)解法(3):1262(倍)372(2十1)1116(m)教师:同学们发现解决这个问题和解决例1的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相同的地方包括:都要分析解决问题的条件和问题,都要确定解决问

32、题的总体思路;不同的地方有:这道题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比例1更灵活,计算的数也要大一些,因此最好选择笔算。三、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学生回答略。四、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14题。学生完成第2题时,要指导学生思考李丹要准备的钱包括:火车票钱+饮食钱+住宿钱+门票和购物钱,其中火车上的时间不考虑住宿费,然后再具体考虑每个项目要多少钱。第3题要启发学生明白“纯收入=赚的钱-工资、税收费”后,再具体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解决问题(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74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五第57 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能应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解决日常

33、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一些价值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教师:前一节课我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怎样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2。引导观察例2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后,教师作如下的引导。教师:解决怎样派车要考虑些什么问题?学生可能要提出一大堆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怎样列算式、有几种派车方式、怎样计算等,教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教师:你认为这些问题,最先要考虑哪个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要考虑

34、有几种派车的方式。教师:为什么要先考虑这个问题?学生:因为只有解决了派车的方式,才能考虑派车方式的列式和计算等问题。教师: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先后顺序,要比较顺利地解决一个问题,就要考虑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把要解决的问题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然后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下面我们先思考派车的方式,你觉得有几种派车的方式呢?学生讨论后回答:有3种方式:(1)全部用大车运;(2)全部用小车运;(3)用两种车配合运。教师:这3种派车的方式哪些最简单?学生:前两种派车方式。教师:能够按前两种派车方式列式计算出各需要多少辆大车或小车吗?学生:能。教师:请同学

35、们计算出结果,并在小组内交流。学生计算、交流时,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学生:我计算出全部用小车运,需要48辆。教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用1443=48(辆),因为144吨里面包含着48个3吨。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1443=48(辆)。教师:全部派大车,又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我算出144528(辆)4(吨)。教师:这个答案从计算的角度看对不对?再结合现实生活想有问题没有?引导学生思考,从计算的角度看,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是结合现实生活想,还要考虑这4吨也要一辆车,所以要29辆车。教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具体问题来思考。教师:全部派大车

36、或全部派小车这两个问题都容易解答,因为派的车比较单一。难一点的是思考用两种车配合运,怎样派车比较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合理”的含义是:(1)派出的车的辆数尽可能少;(2)每辆车都要满载,这样可以提高车辆的利用率。教师: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引导学生思考:(1)派出的车的辆数要尽可能少,就要尽可能地派载重5吨的车;(2)每辆车都要满载,就要用载重3吨的车来配合载重5吨的车运,并且引导学生讨论出配合的方式有:解法一:用28辆小车装:283=84(吨),这样剩下:144-84=60(吨),再需要大车:605=12(辆),共需要:28+12=40(辆)。解法二:用18辆小车装:183=54(

37、吨),这样剩下:144-54=90(吨),再需要大车:905=18(辆),共需要:18+18=36(辆)。解法三:用8辆小车装:83=24(吨),这样剩下:14424120(吨),再需要大车:120524(辆),共需要:24832(辆)。这样用两种车配合运最合理的方式是用8辆小车和24辆大车。教师:我们再去看一看小兰在买杯子时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引导看课堂活动第2题的情境图。教师:要知道小兰买了几只杯子,要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说出要知道付了多少钱?每只杯子多少钱?教师:这些条件中你知道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条件是不确定的?学生:两个条件都知道,付的钱是50元,这个条件是一定的;另

38、一个条件杯子的价格却是不确定的,因为有多种杯子的价格。教师:小兰用同样的钱买不同的杯子,结果会是怎样的呢?学生:可能买到的杯子的数量不同。教师:这个猜测对吗?请同学们用题中的条件算一算。指导学生算出: 50133(个),5077(个),505=10(个)。教师:小兰可能买几个杯子呢?学生:可能是3个,也可能是7个,还有可能是10个杯子。教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学生:发现付的钱数一定时,杯子价格越高,买的数量就越少;杯子价格越低,买的数量就越多。教师: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你是用什么方法来保留商的近似值的?学生:去掉不足买一个杯子的钱数。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因为剩下的钱不?三、巩

39、固练习引导学生完成第77页第6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五第47题,还可以指导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完成思考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5页例3和议一议,第76页上的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四第510题。教学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2借助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3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引导观察例3情境图,让学生说图意:“桃园里有桃树64棵,平均每棵收桃48kg。”教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丰收的果园。你能估算一下总共有多少个桃吗?

40、 教师:怎样估算? 学生:把64看作60,把48看作50,因为6050=3000,所以桃园大约能收桃3000kg。 老师:“桃园里有桃树64棵”变为“桃园里有桃树647棵”。 教师:估算一下桃园大约能收桃多少千克,又该怎样列式? 学生:64748。 教师:现在又该怎样估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板书课题。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3。 教师:请大家讨论一下,你准备如何对64748进行估算? 学生讨论,教师作必要的指导,然后抽学生问答准备怎样估算。学生1:可以把647看作600,48看作50来估计。学生2:也可以把647看作650,48看作50来估计。 教师:这种估算方法和前面学

41、习的估算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估算都是把不是整十、整百数看作接近这个数的整十、整百数来算。 教师:同学们估算出这个桃园大约能收桃多少千克了吗?学生1:6474830000(kg)学生2:6474832500(kg)。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写结果时要用“”,表示这是一个近似值。 教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来估算,在这些估算方法中,你更喜欢哪种估算方法呢?为什么? 小组交流,展开讨论,反馈交流情况。学生1:我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647看作600,48看作50,60050等于30000,计算很方便。学生2:我也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因为把647看作600,就把第一个数看小

42、了一点,48看作50,把第二个数看大了一点,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与准确值很接近。学生3:第二种方法是把两个数都看大了一点点,一定会比准确值大,虽然与准确值还是比较接近,但计算不够简便,所以我还是喜欢第一种估算方法。2.教学“议一议”。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探讨一个问题,怎样估算45496? 引导学生提出多种估算方法,如把45看作50,496看作500来估算,或者把45看作40,496看作500来估算。 教师:估算出结果,看相差多少? 学生估算出结果分别是25000和20000,相差5000。 教师:怎么会差异这么大呢? 引导学生得出:由于45看成40和50都相差5。把45看成40来算少算了5个50

43、0,就是2500;把45看成50来算多算了5个500,就是2500,所以两种结果相差5000。 教师:我们在进行估算时,有时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比如下面这个题目,你认为采用哪种估算方法更适合呢?为什么? 出示:动物园每张门票45元,496个小朋友去参观,大约需要准备多少钱? 引导学生讨论出用第一种估算方法较好,因为第一种方法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一点,这样估算出来的结果肯定大于45496的结果,还有多余的一点钱,在参观旅游中可以防止意外发生。 教师:我们在进行估算时,可以灵活地选择估算方法。但在具体实际生活中,要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

44、生完成第76页课堂活动1、2题。四、课堂小结(略)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10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78页例1,第79页上的议一议及课堂活动,练习十五第12题。教学目标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掌握做工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口算。1212=12110=2161=3012=30410=3

45、0410=11230=11240=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并抽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点评:通过相关?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初步计算。 引导看例1情境图,让学生说获取的信息:“张阿姨每时采摘123kg脐橙,她在果园里工作了32时;李叔叔每天包装324筐脐橙,他在果园里工作了27天。” 教师:从图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1:张阿姨32时采摘脐橙多少千克?学生2:李叔叔一共包装脐橙多少筐? 教师:解决第一个问题应怎样列式?学生:12332。 教师:你能估一估张阿姨32时大约采摘脐橙多少千克吗?学生1:把123看作100,32看作30,我估计大约3000kg。学生2:把123看作120,32看作30,我估计大约3600kg。教师:张阿姨实际采摘的脐橙比3000kg多还是少呢?学生:略。教师:通过估计,可以判定她采摘的脐橙至少也在3000kg以上,但是,张阿姨究竟采摘了多少千克脐橙,12332的积又是多少?大家会算吗?你准备怎样计算?学生1:我用的是口算,先用12330=3690,再用1232=246,3690+246等于 教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