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常常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在讲台前讲得眉飞色舞,激情昂扬,一部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一部分学生神游天外,眼神迷蒙,一部分学生东张西望,低年级的小朋友更是按奈不住,做起了小动作;在自己同学发言时,还没等人家说完,有的孩子的小手就高高举起,身子探出课桌外,嘴里喊着:我来!我来!我知道!我知道老师或者自己的同学说了什么根本没听进去,这种不会倾听的习惯在小学生中间十分普遍,对他们自身的学习肯定是弊大于利。一、找出原因,因势利导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期望自己能在同龄人中有突出表现,得到小伙伴羡慕的眼光和老师的青睐,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忽略了自己同伴的表现和老师的讲解。这是
2、小学生中间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听”也是我们学习的目标之一,在“听”中我们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我们思维的火花,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把自己的想法向别人传达,得到别人的理解,并能得到他人的肯定或指正,那么听就是接收别人传达的信息,理解别人信息中的含义。说的时候我们语言要清晰明白,表达准确,听时要专心致志,要尊重别人,告诉学生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二、改进方法,让学生乐于倾听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给孩子们讲故事或者和利用游戏跟他们传授知识,孩子们都表现得兴致盎然
3、,鲜少有孩子会表现出不耐烦或者注意力不集中的,这是为什么?第一、兴趣是学习的前提,这些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内容。第二、形式的多样和灵活把孩子带入了情境,学习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我们在课堂上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发掘和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学习中发现乐趣,爱上学习。课改后的美术新教材(一年级和三年级)中引入了许多小学生感兴趣的绘画题材,如卡通、卡通、新花布、新衣服、我画的海洋怪兽、机器人伙伴,我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在课堂上利用录像向学生播放和学习内容相关的图像和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些谜语、童话、儿歌等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有兴趣了,孩子们对课堂的关注度自然会提升,那些不专心,开小差的现象自然会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