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段一答案21用鞭子打 买 它(的) 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 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翻译: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
2、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语段二答案7. (4分)(1)见,通“现”,表现。(2)临,面对。(3)子,你。 (4)顾,回头看。8.(1)不能用正确
3、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字词注释1、比:副词,连接地。2、莫:没有谁。3、知:知道,了解。4、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5、旦:天。6、立:站立,呆。7、于:在。8、言:交谈。9、愿:希望。10、还:音义通“环”,围绕,转圈子。11、顾:回头看。12、一朝之贾:一天的价值;贾:通“价”,这里指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之:的。13、乃:就 ,于是
4、 。14、去:离开。16、之:代词,这里指千里马。17、一旦:这里是“一会儿”的意思。18、见:拜见,谒见。19、子:代词,代指伯乐。20、一朝之费:(等同于)工作一天所得的报酬21、三旦:三天。文章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的马是骏马。 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问过。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伯乐就走过去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会儿这匹马的价钱(成了原来的)十倍。答案 三1(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4)流汗。2(1
5、)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意思对即可)3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4反面 正反对比 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意思对即可)【译文】七年的时候,岳飞觐见皇帝,皇帝向岳飞问道:“爱卿获得过上好的马没有?”岳飞回答说:“我原有过两匹上好的马。一匹马每天能吃几斗草料,喝一斛(当时以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泉水,然而如果草料不是精制品、泉水不清洁,那么它们就不接受。给它们披上甲衣让其驰骋,刚开始跑得并不快,等到跑了百来里,才振奋精神撒腿飞跑。从午时至酉时(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还可跑完二百里。(跑完之后)
6、把鞍子和甲衣卸下来,它们既不喘气,也不冒汗,好像没什么事儿一样。这样的马,它食量大,但不乱吃;力气大,但不乱用。这才是日行千里的好马啊,可惜它们不幸相继死了。我现在所骑的马,每天吃的草料不超过几升,而且喂养时它并不选择精良的食料,给水喝时它也不选择干净的泉水。(骑行时)缰绳还没有拉直,它就跳起来迅猛奔跑,可刚刚跑了一百里,它就力气用尽、大汗淋漓、喘气不止,现出一副立即要死的样子。这样的马,吃得不多并很容易满足,喜欢炫耀力气,但跑不了几下就累趴了,这是低能蠢笨的劣马啊!”宋高宗听后夸奖岳飞说得好。语段四答案9.D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10.吃不饱,力气不足,
7、(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11.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12.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语段五答案:10(1)虽:即使(2)相:鉴别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12(1)想
8、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13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翻译选自韩非子和氏和氏:相传名为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和氏璧发现者。璞:含玉的石头。厉王:春
9、秋楚国国君,名冒,公元前757741年在位。 相: 鉴别,鉴定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相:鉴别。诳:读kung。欺骗。刖:读yu古代一种断脚的刑罚。薨:读hng。古代大臣或诸侯的死。武王:名熊通,公元前740690年在位。文王:名熊赀,公元前689677年在位。泣:这里指眼泪。奚:为什么。题:品评,这里是被判定的意思。贞士:坚贞之士,忠诚正直的人。理:治理,这里指对璞石进行雕琢。奉:读png,同“捧”。夫:读f,语气词。(17)故:原因。(18)所以:的原因(19)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石头。译文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从楚山中得到一块含有美玉的璞石,就把它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命令玉匠鉴别。
10、玉匠一看就说:“这只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就下令砍去了卞和的左脚。等到厉王死去,武王登位后,卞和又把那块璞石献给了武王。武王又让玉匠鉴别,玉匠又说:“ 这只是一块石头。”武王也认为卞和是有意欺骗他,于是下令砍去了他的右脚。而后,武王驾崩,文王登位。卞和竟然捧着那块璞石,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流尽,血也哭了出来。文王听说了这件事后,就派人前去调查原因,那人问他说:“天下被砍去脚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并非因为失去双脚而感到悲伤,而是痛心世人将宝玉看作石头,把忠诚的人称为骗子,这才是我感到悲伤的原因啊!”文王听到回报,便叫玉
11、匠去雕琢那块璞石,果然从那块璞石中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于是命名这块美玉为“和氏璧”。4寓意编辑只要坚持真理,终有一天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坚持真理,终被认识;偏听偏信,害人误事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要挖掘事物的实质语段答案六8. (1) 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2) 同“返”(返回) (2分)9 (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4分)10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2分)11.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意思接近
12、即可) (2分答案七: 1、B 2、D 3、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得分点:策,鞭策,鞭打;尽,竭尽,使充分发挥,译为“充分发挥”亦可)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 4、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翻译:秦国国君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龄大了,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在下的后辈都是下等的才能啊,(他们)可以告诉你哪是良马,没能力告诉你哪是天下最好的马。在我曾经一起挑担捡柴的人之中, 有一个叫九方皋的,这个人在相马方面不比我差。您召见他吧。” 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
13、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说:“什么样 的马?”回答说:“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是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对他说:“扫兴,您推荐的相马的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 伯乐喟然叹息道:“九方皋他所看见的,发现它的精髓而不管其它,关注它的内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关注他该关注的,不去注意不该注意的,看见应该看的方面,(所以)疏忽了他不在意的(方面)。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人,比再好的马还要宝贵啊。” 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寓意:每个人在对待人,事,物的时候。要抓住本质特征而不能注重本象语段答案八1. D 2.想要
14、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3、人才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老马识途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参考译文:【注释】: 管仲、隰(x)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 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不难:不惜,不耻。 【翻译】: 春秋时代,有一次,管仲和隰朋跟随齐桓公出征孤竹国,春天去,冬天回,归途中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让老马发挥作用了。”于是让几匹老马在前面走,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道路。走在山里,队伍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南,夏天住在山北,只要顺着蚂蚁窝向下挖
15、就会找到水源。”果然挖到了水。象管仲这样能干、隰朋这样聪明的人,也知道要向老马和蚂蚁学习,可是今天有许多人,不知道自己知识浅薄,也不愿向别人学习,不是错得很厉害吗? 语段九答案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分)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 .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9.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B)(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想要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他日行千里? 雏且出矣,雌者覆翼之译文:雏鸟将要出壳了,雌鸟用翅膀盖着它。1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雄者往取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雄者往取食辄息于屋上不即下
16、12. 用原文回答,小鸟的“娟皎可爱”表现在:_.羽毛洁(或:色明洁) 音鸣好(或鸣好)13两文在体裁和写法上相似,而在写作内容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处,马说借马喻人,告诉我们人才的发展需要_伯乐的发现(或伯乐) 。鸟说借鸟喻人,提醒我们有识之士的发展需要_适合自己的环境_ 。(2分)译文:我读书的房间,它的旁边有一株桂花树。桂树上,每天有“ ”的声音,接近看它,原来有两只鸟在枝干之间筑了巢,离地面不到五六尺,人伸手就能触及它。鸟巢像杯子般大,精密完好而且坚固,用细草打圈编结而成。鸟一雌一雄,小得不满两手一捧,毛色明亮清洁,美丽洁白可爱,不知道是什么鸟。小鸟将孵出,雌鸟用翅膀覆盖它,雄鸟出巢觅食,每
17、次获得食物后总躲在屋上不马上下来。主人用手摇动它的巢跟它开玩笑,那么它便往下边看着边鸣叫。小摇则小叫,大摇则大叫,手停叫声也停。 有一天,我从外面回来,看到鸟巢坠落在地上,寻找两只鸟及幼鸟都不见,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是某人家的僮仆把它们逮走了。 唉!凭这鸟洁白的羽毛和美好的鸣叫声,为什么不到深山茂林中去筑巢?在不该安家的地方筑巢,(最终)被奴仆们侮辱而死!(难道)它们认为这世路是宽阔的吗? 语段十答案:7(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每小题1分,共2分)8B(2分)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每句1分,共2分)(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
18、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2分)1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共3分,要点答出2点即得2分,最后一个要点翻译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有才能的人,他过了好久也没有推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每一种东西都要选用它的长处。古来能使国家达到大治的帝王,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是担心自己不能识人,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语段答案十一:19. 等同,一样;怎能要求;竭尽它的才能;等
19、到它到了;逃走20. 驱使它不按正确的方法黑的形状,披着长长的头发能像人一样站立,非常有力但对人伤害极大21. C22. 既要抓住表现自己不能坐等“伯乐”来发现、任用你,还要“善内”,增长自己的真才实学。词句注释罴(p):亦称“棕熊”、“马熊”、“人熊”。貙(ch):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被(p)发:披散毛发。被,同“披”。绝:极。害:伤害。楚:指今湖南、湖北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其地属楚国。为:模仿。寂寂:清静无声。罂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yng):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燃烧。为:模仿。感:召唤,引诱。伺:等候 。趋:快步行走。因:于是。为:模仿。亡:逃跑。而:表承接。捽(zu):揪
20、住。搏:搏击, 抓、扑。挽:拿来。善内:改善内部。1 2 白话译文鹿害怕貙,貙害怕虎,虎又害怕罴。罴的样子为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气而且害处非常大。楚国的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模仿出各种野兽的叫声。他悄悄地拿着弓、箭、装火的瓶子和火种来到山上。模仿鹿的叫声来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用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的叫声,快速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害怕,于是就模仿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同类的叫声又赶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声音就出来寻找同类,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猎人,把他撕成碎块吃掉了。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
21、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2参考答案十二27C(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结构助词,的,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B代词,指马,代词,指狗的生死;D通假字,通现,动词,看见)28.A(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BCD项加点词都活用为动词)29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30.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31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关爱动物,善有善报语段十三答案:17. (l)同“现”,显现。(2)方法。(一个1分,意合即可。2分)18(1)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有才能的人处于世上,仿佛
22、如锥子放置布囊之中,它的锥尖立刻就会透囊而出。(文从字顺即可。每句2分,共4分)19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意合即可。2分)2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1分。2分)21示例:我认为世界上伯乐相马和毛遂自荐缺一不可,因为千里马只等伯乐去发现,就会缩小发展空间;毛遂自荐,就等于增加了自我展示的平台。(观点1分,理由1分。2分)参考答案十四17、受屈辱, 通“饲”喂养, 驱使, 鉴选人才18、(2)那十九个人互相用目光示意嘲笑他却都没有说出来。19、 C20、应该有岳阳楼记中滕子京那样逆境中不计较个人得失,将巴陵郡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素质;应该像曹刿论战中的曹刿那样有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有责任感;应该像毛遂自荐中的毛遂那样有胆有识,文武双全,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救国于危难之中。应该像陋室铭中刘禹锡那样安贫乐道、志趣高雅21、有伯乐(慧眼),方显千里之能;无勇气(自荐),岂有自荐(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