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
1.1吨-600千克=( )千克 3千米=( )米
8分=( )秒 5厘米-6毫米=( )毫米
2.小亮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15分钟。上午他要在8:05到校,最晚要在( )时( )分从家出发。
3.足球的单价是38元,5个这样的足球大约要( )元,实际需要( )元。
4.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兰体重32( );一个鸡蛋重50( );
一集动画片长约30( );一辆卡车载重4( )。
5.张阿姨做手工卡片,第一天做了24张,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4朵,张阿姨第4天做了( )张卡片。
6.星期六的下午,李叔叔的水果店里运来了650千克苹果,星期天赶集时卖出去了390千克,还剩( )千克苹果。
7.在括号里填上“>”“<”或“=”。
806-509( )300 3km50m( )3500m 1吨( )999千克
8×302( )398×6 10分( )600秒 198厘米( )20分米
8.11与7相乘,积是( ),再加上12得( )。
9.三(2)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9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22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9人,三(2)班一共有( )人。
10.一本数学书大约厚1( )。
A.毫米 B.厘米 C.千米
二、选择题
11.刘明上午9:00上班,下午5:00下班,他一天工作( )小时。
A.5 B.7 C.8 D.9
12.下图中没有涂色的正方形占总数的,全部正方形的是( )个。
13.有3捆毛巾,每捆12包,每包8条,要求共有毛巾多少条,正确的是( )。
A.3×8÷12 B.12×3×8 C.8×(3+12)
14.下面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然后展开,其中一份是这个正方形纸的
B.把一个苹果分成5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
C.5000克油和5千克水相比,一样重
D.指的是6个减去2个,剩4个,也就是
15.一张长方形纸的长是12厘米,宽是8厘米,如果把它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
A.40厘米 B.32厘米 C.48厘米
16.三(1)班同学参加兴趣班。参加书法班的有16人,参加美术班的有2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6人。三(1)班一共有( )人。
A.47 B.41 C.35
三、解答题
17.口算下面各题。
18.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50-190= 208×7= ★283+53=
380×5= 439×3= ★703-426=
19.脱式计算。
360×(403-399) 140×7-122 195+5×26
20.在下边方格纸中画出周长均为16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各1个。
21.红火小学三年级有210名学生,四年级有170名学生。大家都打了疫苗,两个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打了疫苗?
22.看图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23.
(1)爸爸想买一辆自行车和一个微波炉,需要多少钱?
(2)厨师王师傅拿了1000元买了3个电饭锅,还剩多少钱?
24.学校体育室有篮球30个,足球6个。
(1)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2)排球的个数再添5个就是足球的4倍,排球有多少个?
25.爷爷今年56岁,爸爸今年32岁,小宝的年龄是爷爷的。
(1)小宝今年几岁?
(2)爸爸的年龄是小宝的几倍?
26.王伯伯要靠墙围一个长方形的菜地,现在只有长100米的围栏,有二种方案可以选择,请帮忙选一选,算一算,下面哪种方案最合适?
27.三(2)班订《语文报》的有26人,订《数学报》的有25人,其中6人这两种报纸都订了,并且每人都至少订了其中的一种。三(2)班一共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400 3000 480 44
【解析】
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1吨换算成千克,再进行计算;
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据此将3千米换算成米;
分和秒之间的进率是60,据此将8分换算成秒;
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是10,据此将5厘米换算成毫米,再进行计算。
1吨-600千克=1000千克-600千克=400千克
3千米=3000米
8分=480秒
5厘米-6毫米=50毫米-6毫米=44毫米
【点睛】
本题考查质量单位、长度单位时间单位和的换算。把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就乘单位间的进率。把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就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2. 7 50
【解析】
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代入计算即可。
8时05分-15分钟=7时50分
小亮从家到学校步行要15分钟,上午他要在8:05到校,最晚要在7时50分家里出发。
【点睛】
熟练掌握时间的推算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 200 190
【解析】
总价=单价×数量,据此可知,购买5个足球需要38×5元。将38估成40,再和5相乘,即可求出大约需要的钱数。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求出实际需要的钱数。
38×5
≈40×5
=200(元)
38×5=190(元)
则5个这样的足球大约要200元,实际需要190元。
【点睛】
本题考查经济问题,熟练掌握公式总价=单价×数量。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时,将两位数估成与其接近的整十数,再进行计算。
4. 千克##kg 克##g 分##分钟##min 吨##t
【解析】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填空即可。
小兰体重32千克;一个鸡蛋重50克;
一集动画片长约30分;一辆卡车载重4吨。
【点睛】
在选择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时,应联系实际判断其大小,再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5.36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第一天做了24张,第二天做24+4,第三天做24+4+4,第四天做了24+4+4+4,计算出结果即可解答。
24+4+4+4
=28+4+4
=32+4
=36(张)
【点睛】
根据题意列出第4天做卡片的算式是解题的关键。
6.260
【解析】
用总千克数减去卖出去的,就是剩下的苹果,据此解答。
星期六的下午,李叔叔的水果店里运来了650千克苹果,星期天赶集时卖出去了390千克,还剩(260)千克苹果。
【点睛】
熟知三位数减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 < < > > = <
【解析】
(1)先计算出806-509的差,然后再比较;
(2)1km=1000m,依此将3km50m化成m后再比较;
(3)1吨=1000千克,因此直接比较1000千克与999千克的大小即可;
(4)分别计算出括号前、后算式的积,然后再比较;
(5)1分=60秒,依此将10分化成秒后再比较;
(6)10厘米=1分米,依此将20分米化成厘米再比较。
(1)806-509=297,即806-509<300;
(2)3km50m=3050m,即3km50m<3500m;
(3)1000千克>999千克,即1吨>999千克;
(4)8×302=2416,398×6=2388,即8×302>398×6;
(5)10分=600秒;
(6)20分米=200厘米,即198厘米<20分米。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各单位之间的换算与比较,以及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减法计算,三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应熟练掌握。
8. 77 89
【解析】
求11与7相乘的积,列式为11×7,再用积加上12,求出和。
11×7=77
77+12=89
11与7相乘,积是77,再加上12得89。
【点睛】
本题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进行计算解答。
9.32
【解析】
用参加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的人数减去两个小组都参加的人数即可解答。
19+22-9
=41-9
=32(人)
所以三(2)班所有同学都参加了歌唱或舞蹈兴趣小组,其中参加歌唱兴趣小组的有19人,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有22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9人,三(2)班一共有32人。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容斥原理。利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是:先不考虑重叠的情况,把包含于某内容中的所有对象的数目先计算出来,然后再把计数时重复计算的数目排斥出去,使得计算的结果既无遗漏又无重复。
10.B
解析:B
【解析】
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计量一本数学书的厚度用“厘米”作单位,是大约厚1厘米,据此解答。
一本数学书大约厚1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
二、选择题
11.C
解析:C
【解析】
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分别求出上午9:00到中午12:00,以及中午12:00到下午5:00工作的时间,再将两个时间相加,求出一天工作的时间。
上午工作时间:12时-9时=3小时
下午工作时间:5小时
3+5=8(小时)
则他一天工作8小时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经过时间的计算,灵活运用公式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解答。
12.或;4
【解析】
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分子表示没有涂色的份数,依此填空;用正方形的总个数除以2即可。
正方形有8个,没有涂色的为6个,即没有涂色的正方形占总数的;
也可以看成所有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4份,没有涂色的为其中的3份,因此没有涂色的正方形占总数的;
8÷2=4(个),即全部正方形的是4个。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的简单应用,应熟练掌握。
13.B
解析:B
【解析】
每捆毛巾12包,3捆毛巾就是3个12包,即一共是12×3=36包;每包8条,36包共有36个8条,列式是36×8=288条,这两步列综合算式是12×3×8,据此即可解答。
由分析得:
要求共有毛巾多少条列式为12×3×8。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连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理解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14.B
解析:B
【解析】
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找出错误的说法即可解答。
A.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这张正方形纸被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原题说法正确。
B.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个苹果的,原题说法错误。
C.5000克=5千克,5000克油和5千克水相比,一样重;原题说法正确。
D.是6个,是2个,-,就是6个减去2个,剩4个,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分数的意义、质量的单位换算、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等。
15.B
解析:B
【解析】
从一个长方形上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则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原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依此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即可。
12厘米>8厘米
8×4=32(厘米)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平面图形的分割,以及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应熟练掌握。
16.C
解析:C
【解析】
用参加书法班的人数加上参加美术班的人数再减去两项都参加的人数,求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16+25-6
=41-6
=35(人)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集合问题,熟练掌握计算的方法是解答的关键。
三、解答题
17.240;1740;126;6048;1500
;;480;1200;1200
【解析】
18.260;1456;336
1900;1317;277
【解析】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多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法则:从右边起,依次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那一位对齐,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450-190=260 208×7=1456 ★283+53=336
验算:
380×5=1900 439×3=1317 ★703-426=277
验算:
19.1440;858;325
【解析】
(1)先算减法,再算乘法;(2)先算乘法,再算减法;(3)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60×(403-399)
=360×4
=1440
140×7-122
=980-122
=858
195+5×26
=195+130
=325
20.见详解
【解析】
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可知,周长为16厘米的长方形,可以是长5厘米宽3厘米。根据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可知,周长为16厘米的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
【点睛】
本题考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分别求出长方形的长与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再画图即可。
21.380名
【解析】
用三年级的人数加上四年级的人数,求出两个年级的总人数即可。
210+170=380(名)
答:两个年级共有380名学生打了疫苗。
【点睛】
解决本题根据加法的意义直接列式求解即可。
22.连环画有多少本?147本
【解析】
文艺书有120本,科技书有92本,连环画的本数比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总数少65本,求连环画有多少本。先将文艺书和科技书的本数相加,再减去65本,即可求出连环画的本数。(答案不唯一)
连环画有多少本?
120+92=212(本)
212-65=147(本)
答:连环画有147本。(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考查千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及应用。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23.(1)1108元
(2)406元
【解析】
(1)一辆自行车358元,一个微波炉750元,把一辆自行车和一个微波炉的单价相加,即可求出买这两件商品需要的钱数;
(2)一个电饭锅198元,先用乘法求出
解析:(1)1108元
(2)406元
【解析】
(1)一辆自行车358元,一个微波炉750元,把一辆自行车和一个微波炉的单价相加,即可求出买这两件商品需要的钱数;
(2)一个电饭锅198元,先用乘法求出买3个需要的钱数,再用1000元减去买3个电饭锅需要的钱数,即是还剩的钱数。
(1)358+750=1108(元)
答:需要1108元。
(2)198×3=594(元)
1000-594=406(元)
答:还剩406元。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从图中选择有用信息,解决三位数加减法及三位数乘一位数问题的能力。
24.(1)5倍
(2)19个
【解析】
(1)篮球个数除以足球个数即可解答。
(2)足球个数乘4,再减去5即等于排球的个数。
(1)30÷6=5
答: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5倍。
(2)6×4-5
=24-
解析:(1)5倍
(2)19个
【解析】
(1)篮球个数除以足球个数即可解答。
(2)足球个数乘4,再减去5即等于排球的个数。
(1)30÷6=5
答: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5倍。
(2)6×4-5
=24-5
=19(个)
答:排球有19个。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倍的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25.(1)8岁;
(2)4倍。
【解析】
(1)小宝的年龄是爷爷的,即将爷爷的年龄平均分成7份,小宝占了其中的1份,用56÷7即可解决;
(2)求爸爸的年龄是小宝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即可解决。
(1)56
解析:(1)8岁;
(2)4倍。
【解析】
(1)小宝的年龄是爷爷的,即将爷爷的年龄平均分成7份,小宝占了其中的1份,用56÷7即可解决;
(2)求爸爸的年龄是小宝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即可解决。
(1)56÷7=8(岁)
答:小宝今年8岁。
(2)32÷8=4
答:爸爸的年龄是小宝的4倍。
【点睛】
(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算出一份是多少;
(2)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倍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26.方案二
【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方案一,所用围栏的长度是:45×2+20=110(米),又110>100,所以这种围法不合适;方案二,所用围栏的长度是:20×2+45=85(米),又100>85,所
解析:方案二
【解析】
观察图形可知,方案一,所用围栏的长度是:45×2+20=110(米),又110>100,所以这种围法不合适;方案二,所用围栏的长度是:20×2+45=85(米),又100>85,所以这种围法很合适,据此解题即可。
方案一:
45×2+20
=90+20
=110(米)
110>100
方案二:
20×2+45
=40+45
=85(米)
100>85
答:方案二最合适。
【点睛】
观察图形,求出两种方案所用围栏的长度,再与100米进行比较,即可找出合适的方案。
27.45人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订《语文报》的人数+订《数学报》的人数-这两种报纸都订的人数=三(2)班的总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26+25-6
=51-6
=45(人)
答:三(2)班一共有
解析:45人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订《语文报》的人数+订《数学报》的人数-这两种报纸都订的人数=三(2)班的总人数,依此列式并计算即可。
26+25-6
=51-6
=45(人)
答:三(2)班一共有45人。
【点睛】
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