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克井一中 张永利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教材分析: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迅速沦亡,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拉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扩大,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为促使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局部抗战走向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对国共两党的关系和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有一定了解,对蒋介石建立的南京国民政
2、府的性质已经掌握。学生没有系统学习过世界历史,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大陆政策”缺乏了解,难以理解近代以来日本为何要侵略中国。对于西安事变发生后国际国内的复杂形势缺乏认识;对国共两党关系为何变化也难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习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等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2.通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学习,训练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的研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真正代表,从而培养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教学重点:西安事变的意义教学
3、难点: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首歌曲总是在国旗升起时响彻云霄、催人奋进;这就是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国歌诞生时的中国是怎样一个危险的状况-难忘九一八,本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二、确立目标,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求:首先在课本上标注,然后组内交流。)1、 预习第一框内容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结果九一八事变标志着( )的开始2、预习第二框内容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人物、结果、和平解决的意义二、交流展示,解答疑惑:1、小组代表发言交流自主学习成果。2、观看视频西安事变,讨论:课本73页活动与探究。
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惟欲征服支那(中国),必先征服满蒙(中国东北以及内外蒙古),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选自1927年7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的奏折材料二: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不战而退,四个月后东北沦陷。“1931年7月9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指挥30万军队进行第三次围剿 。”材料三、1931年,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以可乘之机。(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九一八事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征服世界,日本急于侵略中国;中国内战使日本“渔翁得利”。(2)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蒋介石和中国共产
5、党的态度分别是什么?产生了什么结果?蒋介石:不抵抗;中共:领导人民积极抵抗。东北沦陷,局部抗战开始。蒋介石不得民心,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3)上述材料给我们留下什么教训和启示?1、“万众一心”是最坚固的长城,内部相争只会让敌人得“渔翁之利”。2、以国家利益为重,才能深得民心;以个人或小集团利益为重将众叛亲离。三、达标测评,拓展实践:1、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 B、甲午中日战争 C、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D、西安事变2、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北伐战争
6、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3、蒋介石屠杀过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却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中国共产党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保护张学良和杨虎城 B、争取民心,壮大红军的力量C、粉碎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D、为了全民族的利益,共同抗日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导自演了一幕课本剧西安事变,下列场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是 ( )A、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B、毛泽东在西安和蒋介石谈判C、周恩来到西安调停,力主和平解决D、蒋介石 决定联共抗日,被张学良释放难忘九一八流程图日本蓄谋侵华蒋介石无心抵抗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中共领导人民奋起抵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蒋介石不抵抗局部抗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