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对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反思.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84268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新课程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两点反思 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中学 王建华 反思之一:如何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传统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灌注”和传授,否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压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力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规定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这里明确地界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师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关系。但在实践中,有人却借口“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宽松的、和谐

2、的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等对学生的学习“放散羊”,完全由学生在绝对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学习、讨论和评鉴,教师丝毫不予以合理、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把课堂教学演绎成纯粹的“活动课”或由学生独立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笔者曾随机听取了某人的一节课函数的奇偶性,该教师运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学生讨论式”方式进行组织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小组参加讨论,可以随意、随时调整座位和讨论小组以及讨论的课题内容,然后再进行小组间的自由讨论。整个讨论过程均由学生完成,他们抛开教师自由活动,教师则高度放手,仅在教学的起始和结尾对教学进行了程序上的组织和要求,在学生

3、讨论中进行了几次巡视、指定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演讲了一番而已,俨然一个旁观者,这种模式下的教师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其结果一方面导致有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和品质比较差的学生)在讨论中混水摸鱼、滥竽充数,对他们而言,这样的教学就是一种浪费;另一方面,导致学生思维表面化,总是隔着一层“纸”,无法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如,学生对“奇偶性”的评价问题,一直停留在教科书中的论述,无法深入理解其消极影响,对“奇偶性”的图像性质和对定义域的要求避而不谈,或是没有意识到,或是在有意回避这个难题,这时却需要教师去“捅”一“捅”这张纸,使学生的认识走向深化;同时,由于选择分组的自由性,导致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在一

4、起研究问题,其结果可想而知;另外,组际之间的讨论、交流也缺乏教师的协调、指导,致使整个课堂乱哄哄,有的学生为了竞相炫耀自己而对问题肆意发挥,甚至出现了知识性错误和理解上的片面性(如,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只有一个等),教师却以“存疑”、“不同观点”等不予干预。这实质上是放弃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出现了“教师取消论”的倾向。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不是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主体性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特质,该作用的发挥要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为前提,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起激励、促进、导引、培植等铺

5、垫性的作用。如果离开了教师必要的指导和纠偏,学生的探索将是盲目的,其主体性作用发挥的越大,走的弯路越远。我们并不是反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反而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发挥主要的、积极的作用,要反对传统的“灌注式”教学方式,实施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方式。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种学习形式下还要不要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教师怎样发挥其主导作用等。由于受学生的年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的制约以及学生所学知识的简约性、间接性特点的决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我们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之间不仅不是矛盾的关系,反而二者还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纲要中所倡导的“互动”,不仅

6、是指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兴趣得到激发,智力得到激荡,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在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情境,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调查、研究,引导他们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富有个性地学习;协调、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问题的勇气和毅力,指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在这里,教师的地位和角色,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和控制者,更不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旁观者,而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者、合作者、组

7、织者和促进者,只有这样才能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课程和新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工作压力不仅没有减轻,反而他们的责任和任务更大了,他们一方面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全程学习,要在知识、能力、方法、态度、品质等各方面予以合理、科学的指导,以促进学生主体性作用的正确发挥,实现“主导”和“主体”关系的和谐发展的“双赢”。这种理念下的课堂应是张弛有“度”、有“节”的。反思之二:怎样处理新、旧媒体之间的关系。新媒体是指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背投等信息传

8、输设备和手段;旧媒体则指传统教学下的板书、板绘以及教师的体态、语言等教学辅助手段。纲要中要求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应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有利于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其更具体的意义在此不必详述。但在实际应用中,有的教师却走向极端:整节课一直充斥着新媒体的应用,在否定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将旧的教学媒体也“一起泼掉”,完全否定了旧媒体的使用价值和意义。如,前不久,笔者观摩了一节地区级的公开课三角函数的图象,教者是在多媒体教室展示的这节课,教师没有书写一个字,没运用一个体态语言,学生所

9、见到的都是网络上的图画(各种三角函数的图象)和一则则的文字、演算信息。课后,笔者对几个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虽然对这种运用有关形象的图片加深记忆和理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做法持肯定态度,但对完全放弃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流露出一种“苦涩”。交流中我还发现运用这种方式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利于构建认知结构和促进知识的广泛迁移,这是由于没有充分利用板书所致(教学中,由于没有板书,学生只能一遍遍地回看前面的知识片段,再填充后面的知识,不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间的联系)。我们使用媒体的目的是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注意力、诱思深刻思维、加深对问题及知识间关系的理解起积极的辅助作用,媒体的运用是教学的

10、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要为了应用而应用,而是应根据课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的素质做出选择。其实,无论将来教育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教师体态、黑板、语言等传统的教学手段都不会被抛弃,其特有的功能是新媒体所无法取代的:首先,合适的板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构建知识结构,贯通理解知识点间的关系,利于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而新媒体则不利于简约性地形成空间概念和知识间的关系;其次,教师的体态语言和演讲有利于实现师生互动和交流,在合作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激励,对于调动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优化学习的意志品质、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新媒体由于学生所面对的是机器,虽然实现了人机互动,但却忽略了人与

11、人之间的真实互动,有人曾撰文指出要“防止新的信息技术带来的人情冷漠”即是这个道理;另外,教师优美的体态、甜润的语音、潇洒的字体(由于长期使用多媒体导致了有的教师和学生已不能正确地书写汉字并非危言耸听)、清晰的板书、错落的板绘也在无形中使学生受到了熏陶和感染,他们从中体验、感受了传统的“美”,这些都是新媒体目前难以达到的。当然,这里我们不是反对使用新的信息技术,而是提倡在使用新的媒体技术时不要全盘否定传统媒体的作用和独特功能,应使二者相结合,取得“相得益彰”之功效。 综上,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积极运用新的理念,又要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扬弃”,并努力实现二者应用关系的优化,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