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小学生爱打架怎么办? 在日常的学校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几个孩子彼此之间玩得很好,瞬间就吵闹甚至打斗起来。我们不少老师认为孩子在一起要友好相处和睦玩耍,争吵和打斗是不可容忍的,一旦发生争吵和打斗,轻则让他们在一旁站着反省,重则批评、惩戒教育,试图达到制止冲突以及警示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龄期儿童之间的争吵和打斗是孩子在自己所属群体中探究人交往、摸索各自特点、体验交流方式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做人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既不考虑他人,也不认同和接纳他人的意见,所以在一起玩耍或游
2、戏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误解,产生矛盾,发生争吵甚至打斗。一般说来,孩子之间的“争吵打斗”与成人之间的“争吵打斗”性质不同,这种“争吵打斗”仅仅是一种游戏或嬉戏行为,吵完打完便烟消云散,转眼之间又会快乐地玩耍起来,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辨别孰是孰非,更无必要把它上升为道德行为。从您所数来看您的孩子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的表现,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这既然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孩子喜欢打打闹闹的情况我们应该采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呢?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如果吵打得不可开交,只要不出现危险或伤害,就不要单纯去阻止,而要先让孩子平心静气地安定下来,再让他们各自讲出自己的理由,引导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去
3、理解对方的理由,最终达成相互谅解。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以儿童教育儿童,以儿童感化儿童”的思想,就是指在儿童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教育,尤其是交往中因彼此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斗的,才会使儿童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他人的意见或地位的重要,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调节自己的言行,以求能适应伙伴群体的行为规范,使自己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为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孩子打人通常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误,这是孩子想和对方进行交流,却不知道正确的交流方法是怎样的,所以用推一下他人或拍一下他人行为的来探究交往的方式。所以我们不要过多地深究对错问题,更不要给孩子贴上“坏孩子”
4、、“坏学生”的标签,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其次,对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相互打架既是玩乐,又是一种很好的运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打球没什么不同。大人没必要去阻止,更不必干预其中因为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打架的理解和大人不一样,并不伤感情。也就是说孩子之间的打架是无心的玩闹和探索,更是对人际相处的经验的积累!再次,我们要与孩子的班主任搞好关系,因为孩子的人际交往是一个认知学习和纠正的过程,孩子打了人之后给老师承认了错误,也给被打的同学道歉了,就及时表扬,鼓励孩子跟被打的同学做好朋友,同时教育和指导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商量,只有跟大家都相处好,才能拥有更多的朋友。发现孩子有一天没有打架,老师就
5、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奖励一个遵纪小红星),然后逐渐延长时间比如三天没有打架、七天、十四天(每次都奖励遵纪小红星),久而久之孩子也就逐渐不打人了。台湾教育学家高振东先生认为:“孩子三岁前学好语言,三至六岁行成个性,六至十三岁调整习惯,有些孩子在十三岁后还存在的恶习就会要伴他终身了”。所以对于您的孩子来说,我认为从现在开始有意识的着力培养以上方面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不知道您所指的具体是什么?如果仅仅是指和小朋友在一起推一下他人或拍一下他人的行为,那么我认为您的看法有失偏颇。这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最大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天真、好奇、充满对各种事物的探究等,所以我认为这是天性使然。在这个年
6、龄阶段的习惯培养,我认为应该注重良好的道德习惯-孝敬父母,尊敬老人,爱护幼小,勤于做事,节俭节约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希望孩子有什么样的品质,就说孩子已经有了这样品质。比如,希望孩子爱学习,就说孩子爱看书,爱问问题;希望孩子记忆力好,就说孩子看两三遍就记住了等等),作业认真细致,学习的时候专心致志高质量高效率(学习时间尽可能控制在30分钟左右),玩的时候自由自在、扯破天地的尽情玩耍和嬉戏;学习方法的培养(紧扣预习-学习-复习三个环节)。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定时进餐,定量进餐(如每天必须吃三餐),不乱用保健品(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卫生习惯:常早晚洗手洗脸、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男女孩都要有勤洗澡、勤用水的习惯等),书写用眼习惯(执笔方法,写字姿势-“注意三个距离: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一尺以上;身体与课桌之间保持一个拳头的距离;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笔画、速度等,不在光线太暗或直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躺着、走路或乘车时看书);作息习惯:如按时起床,按时睡眠,按时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