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使学生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发明成就,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和使用等基本史实。
2.能力要求: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汽车的发明与使用对人们更有利还是更有害?”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难点: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的进步的理解。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人类何时进入蒸汽时代?继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重大飞跃。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电灯照明,电话都是在这次变革中被发明出来的,我们把这次变革叫做“第二次科技革命”。
一、“电气时代”的到来
提问:“家中或周围有哪些电气?它们有什么作用?电是如何发明的?它又是怎样进入实际生产领域的?p124 小字部分。
工业:重心:轻纺工业转向重工业,出现电气、化学、石油等。
发电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电能转化成机械能。
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取代蒸汽,进入“电气时代”。
请问,电力在产领域中的作用?(自由发挥)
二、“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有留声机、电灯、电影摄影机、碱性电池等。1879年,耐用炭丝灯泡。
1866年,西门子发明电机。
三、 汽车和飞机的问世
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
汽车的优越性体现在什么地方?新型的动力、汽车体积小、速度快。
请学生阅读“自由阅读卡”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通过学习帝国主义列强争霸世界和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史实,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经历了长时间矛盾与冲突的酝酿,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世间的意识和能力。
2.能力要求:通过对萨拉热窝事件主要过程的学习,了解其“导火线”的作用,认识突发事件对人类和平的威胁。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凡尔登战役的学习,讨论战争给人类发展和进步带来的严重灾难,引导学生认识具体历史事实得出结论,认识到热爱和平、远离战争是一种进步的现代意识。
二、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分析和评价。
三、【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请大家阅读导入部分,提问引起世界大战的原因有哪些?
美国和德国,垄断组织,托拉斯。
一、帝国主义争霸世界
二次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由资本主义主义向垄断主义即帝国主义发展过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英、法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后期的国家(德)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P132 一段话
三国同盟:德、奥匈帝国、意大利 三国协约:英、法、俄。
二、大战的爆发
巴尔干半岛成为火药桶。
导火线: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14年7月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三、空前灾难
凡尔登战役(1916年) 被称为“绞肉机” 欧洲战场
1917年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1918年11月,德国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