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
硚口区东方红小学 鲁娅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80~81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摆一摆、拉一拉的实验,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这一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特性。
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三角形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明确研究内容
2、找生活中的三角形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
(1)学生尝试画出三角形,并说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学生口述画三角形的过程,进一步感知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学生尝试说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4)学生在书中找出三角形的定义,并进行理解。
(5)判断辨析
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及怎样表示三角形(自学)
(1)学生自学此部分内容
(2)汇报反馈
(3)学生讲述以BC为底作对应高的方法
(4)教师示范
(5)学生尝试以其他边为底作高
(6)完成书本练习第一题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再次实验感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