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第三稿)【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5961页一起来分类【教材分析】一起来分类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分类的第二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分类方法后安排的一个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方法,达到巩固的目的;另一方面,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其他同学的做法中体会到分类标准的多样性。【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整理房间的学习,在观察、比较、交流的活动中,已经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到了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对一起来分类,需要学习和培养学生更好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一起来分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初步体会
2、分类标准的多样性。2.能按不同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一、从生活情境出发,引入课题1、猜谜语。 它是我的好朋友, 每个同学全都有, 铅笔书本帮我拿, 可我还得背它走。2、对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来上学,娜仁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3、噢,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二、操作交流,获取新知
3、1我们来比赛,“看谁整理的又快,又整齐,还更方便拿取。”然后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类整理的,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2、让学生看一看课件上的图。用直观的教具,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三、结合生活实际练习,启发思维1.把班里同学分成两组,和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分的。同学们很快就按男生女生分成了两组。2.分人物头像。(1)请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客人,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组,娜仁老师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好,方法最多。(2)分一分,摆一摆,找学生边说边根据分的情况把黑板上的人物头像移动分类。
4、先说一说,再摆一摆。(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男女分;按年龄分;按是否戴眼镜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领子形状分;按是否系红领巾分3.分作业。每天你们按时交作业,收作业,作业本是怎样分类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要求: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要这样分?4.分几何图形。(可以按颜色、大小、形状来分。)你们有本领给这些图形也分分类吗?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地思考,想想我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5.分算式。你们能给这些算式也分分类吗?怎样分?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小朋友们
5、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经常用到。五、作业:请同学们今天回家把自己文具盒里的学习用品进行分类,明天上课时展示给大家,比一比看谁分得最好六、板书设计: 一起来分类 语文 数学男生 女生 颜色 形状“一起来分类”修订说明“一起来分类”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整理房间”是给定标准让学生分类,主要是让学生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而“一起来分类”是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由于学生已经学会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灵活性和
6、可变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团结合作及数学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这节课的教学总的来说气氛宽松,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愉快;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个问题小组如何有效地进行合作。课堂上可以看出小组缺乏合作能力,学生分组学习的能力较差,分组学习的组织不够规范,而且不少学生还存在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想法的行为,导致小组成员各自为阵,无法充分发挥小组的集体智慧。针对这一问题,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每个小组设置共同的学习目标。使每个小组的共同目标成为一种“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只有在小组取
7、得成功的前提下,组内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这种做法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主义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成员,就会把知识和技能教给组内的其他成员,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2有组织地开展“小老师”活动。把命名“小老师”作为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凡是对某一知识接受得快,某一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均可命名为“小老师”,让他去教小组内别的同学。“小老师”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谁在某一方面学得快、学得好,谁就有资格当小老师。并注意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中差生也有当小老师的机会。在争当小老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促进每一个学生自身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