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框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教学目标:1了解市场经济的含义。2理解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3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4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5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6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7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二、教学重点:理解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和措施。三、教学难点:理解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和手段。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教学法。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六、教学过程:第一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A经济关系市场化,即所有经济活动参加者都通过市场发生联系。B企业行为自主化,即所有企业都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C宏观调控间接化,即政府通过调节市场来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D经济运行法制化,即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要以法律来规范。(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探究活动:一些人认为市场经济
3、只能与私有制相容,认为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不能共同发展。而本探究活动所列举的案例雄辩地反驳了上述错误观点,证明了公有制完全可以与市场经济兼容。当然,公有制必须寻找合适的实现形式,以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这则材料反映出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B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探究活动: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使农民增收而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这类措施很多,既涉及农村税费改革,也涉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还有政府财政支出上的支持:通过这些措施,说明我们的市场经济不会听任贫富差距拉大,而是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目标。C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4、。探究活动:“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精力办大事的优势,因为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保证了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全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拥有强大的领导能力。第二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2)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1)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
5、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3)国家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1)经济手段。A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B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见课本P98相关链接。(2)法律手段。A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B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调整社会经济关系;另一方面,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3)行政手段。A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B必须遵循经济规律,适度,依法。(4)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板书设计: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2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3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