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五年级音乐教案
(2015—2016学年度上期)
任课教师:王金刚
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
学科
音 乐
年级
五年级
执笔人
王金刚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入学常规教育
教 学
内 容
通过唱歌演奏乐器让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并能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 习
目 标
1、通过对学生提出上课的要求,使学生明确上课的纪律。
2、通过课堂常规训练,使学生遵守课堂秩序。
教 学
重 点
明确学习纪律,创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 学
难 点
课堂常规训练
教 具
准 备
葫芦丝,笛子,电子琴.
课 时
安 排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介绍音乐课的学习内容:
1、我们将继续学习如何正确歌唱,演奏简单使我们的各声更美妙。
2、我们将继续学习歌曲视唱,当我们的歌曲视唱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我们就能自己学唱新歌曲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将开开心心地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二、提出学习要求:
1、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讲与课堂无关的话,不能打闹,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内容。
2、上课不能迟到早退,不能无故缺席,不能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3、每节音乐课前,自觉整理好文具,把课本放好,等待老师上音乐课。
4、每节课都要对每个孩子的表现以得星的方式做好评价,最多得两颗红星,最差加两颗黑星。
三、按照学生安排好教室里的固定位置,给学生分好组,任命好组长,并做好记录。
四、师示范演奏器乐,激发学生兴趣。
五、 总结本节课所讲的内容,并适当提问。
修改意见
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
学 科
音乐
班 级
五年级
执笔人
王金刚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一课 朝夕
学习内容
表演《清晨》
学习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清晨》,
2、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清晨》,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清晨》
教学难点
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清晨》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聆听《清晨》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四二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清晨》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清晨》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清晨》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2/4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清晨》,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三、小结,组织下课
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
学 科
音乐
班 级
五年级
执笔人
王金刚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一课 朝夕
学习内容
聆听《晨景》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晨景》,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2、通过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晨景》,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通过形象的表演理解“中速”
教学难点
通过形象的表演理解“中速”。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晨景》
1、导入:(放背景音乐) 师:小朋友们,在小的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是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
2、 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
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 快 慢
难点解决
1、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乌龟比较。
2、可请一个学生扮小兔跳,一个学生扮乌龟爬,再和老师走进行对比,引出“中速” 并板书。
3、 听《晨景》说说第1、2 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第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完成书上练习)。
三、听辨练习:
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益鸟中哪个高?哪个低?用手势表示并用LU模唱。
3 5 5 3 5 6
5 3 3 6 6 3
四、小结组织下课。
修改意见
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
学 科
音乐
班 级
五年级
执笔人
王金刚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一课 朝夕
学习内容
表演《晚风》
学习目标
能用轻柔、连贯、统一的声音较和谐的演唱本《晚风》,认知6/8拍的特点、含义、强弱规律,并能用于视唱中。
教学重点
掌握6/8拍的节拍特点,并自主学唱二声部旋律,较和谐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尽量和谐的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音准和节奏。弱起、换气记号。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聆听教师范唱歌曲。
2、、学习6/8拍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灵,这首歌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复合拍子叫6/8拍。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强弱规律是“强 弱 弱,次强 弱 弱”。
二、学唱歌曲
(一)学唱低声部
生情预设:2、3句相同、每句节奏都一样、开头都只有一拍、乐句很规整……
1、听伴奏看旋律线,唱低声部曲谱
2、跟钢琴加歌词
3、跟伴奏唱低声部(注意:乐句连贯、强弱、换气记号)
(二)学唱高声部
过渡语:你们的歌声太美了,空中仿佛还有另一阵晚风在回荡,你们听,它比我们唱的高还是低?
1、聆听录音合唱
生:比我们唱的高
2、全班跟琴唱一唱高声部主干音(注意高音do的位置和音量控制)
3、生唱主干音,老师唱低声部旋律
4、学生分声部 高声部唱主干音 低声部唱旋律
5、听钢琴伴奏,高低声部在心中默唱旋律
6、唱两个声部的旋律
观察二声部旋律线,纠正不足之处,注意音程的和谐。
7、加入歌词
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
学 科
音乐
班 级
五年级
执笔人
王金刚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一课 朝夕
学习内容
聆听《渔舟唱晚》
学习目标
认识和了解名族乐器古筝及其音色,通过欣赏,感受名族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名族乐器古筝,能辨别古筝的音色。
教学难点
对乐曲的分析和感受乐曲意境以及为乐曲编配伴奏。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课时安排
第四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古筝简介。
1.师简单介绍古筝。(出示多媒体课件)
2..介绍乐曲创作背景
《渔舟唱晚》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古筝独奏曲之一,由娄树华根据古曲《归去来辞》改编而来,题目选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二、乐曲欣赏
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来聆听这美妙的音乐吧!(播放多媒体)
设问:根据乐曲的速度、力度变化可以将其分为几段?(慢板、快板)
1.聆听第一部分(播放多媒体动画一)
设问:乐曲速度怎样?(慢)情绪怎样?(优美)你想象出了怎样的意境?
2.师生交流讨论乐曲意境
(夕阳西下,湖面碧波连连,微风拂面,柳条随风起舞,渔舟缓缓而行······)
3.视唱第一乐段主题旋律。(多媒体出示)
师:要真正听懂一首乐曲,一定要了解它的主题旋律。请看,这是第一部分的主旋律,我们一起用“咚咚”声模仿古筝哼唱一下吧!(师弹旋律生看谱哼唱)
4.进一步体验乐曲意境。
师:我觉得光唱还不能完全体验到湖面迷人的景色,让我们听着琴声划着小船一起去领略迷人的湖光山色吧!(师弹伴奏生作划船的动作)
5.聆听第二部分
师:第二部分的音乐更有感染力,似乎看到了碧波万顷的湖面上,满载而归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归来的热闹场面。你们听!(播放多媒体动画二)
三、编配伴奏
为乐曲编配伴奏 三角铁 串铃 沙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