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
学 科
音乐
班 级
五年级
执笔人
王金刚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三课 农家乐
学习内容
聆听《丰收锣鼓》
学习目标
通过聆听了解民族管弦乐,正确理解《丰收锣鼓》的音乐形象,感受其情绪、速度、力度。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力度的变化;辨听各类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了解其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参与课堂实践与创编。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教师简介民族管弦乐的基本知识。
民族管弦乐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产生的。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管弦乐队的编制,有民族乐器200多种。
二、分段欣赏
1、聆听引子部分
(1)初步聆听:教师:这段音乐你熟悉吗?仿佛把你带到了什么场面呢?
学生:是开始敲大鼓的音乐,很震撼,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丰收的劳动场面。
(2)再次聆听,随着音乐模仿大鼓、唢呐演奏动作。
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
(1)初步聆听,感受这部分音乐的情绪、速度及听到了哪些乐器的声音。
学生认真聆听并回答问题。
(2)再次聆听,创编节奏型为这部分音乐伴奏。
3、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1)初步聆听,体会情绪、速度、力度,能听出主奏乐器。
(2)随琴演唱第二部分的主题音调。
4、欣赏第三部分音乐
(1)初步聆听,感受笛子、云锣的音色以及他们所表达的散板旋律情绪、速度、力度。
(2)再次聆听,创编节奏型吹奏竖笛及用三角铁和碰钟为云锣部分伴奏。
5、欣赏第四部分音乐
(1)初步聆听,体会其情绪、速度、力度。
(2)再次聆听,竖笛吹奏,并用锣、鼓、镲分三组创编节奏型伴奏。
三、编创表演:
教师:今天我们欣赏了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我们也组织一个小乐队,用竖笛和打击乐器演奏出来,一起庆祝吧。
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
学 科
音乐
班 级
五年级
执笔人
王金刚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三课 农家乐
学习内容
表演《丰收的节日》
学习目标
能用轻快、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曲《丰收的节日》。
教学重点
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明亮的歌声、优美的舞蹈表演歌曲,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的二声部合唱; 2.用舞蹈表现歌曲的风格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情绪,熟悉曲调
1.观看图片,感受丰收的节日。
2.完整聆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情绪;
师:有一首歌《丰收的节日》最能表现此时的人们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聆听。
3.再次聆听范唱第一部分歌曲。
4.师生跟音乐表演,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1.师范唱第一部分旋律;
2.学生唱小节第一个主音,师生配合学唱曲调;
3.学唱完整旋律;
4.学唱第一部分歌词;
三、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合唱内容:
1.学唱第二声部,学生学生用“lu”模唱;
2.老师范唱歌曲曲调,让学生熟悉曲调,然后找出曲调的规律;
3.学唱歌词;
4.原速演唱第二声部;
5.完整演唱,教师演唱第一声部,学生边唱边感受;
6.学唱第一声部;
7.用较慢的速度演唱第一声部歌词;
8.跟琴分声部演唱;
9.自由结组找找难唱的乐句相互教唱;
四、巩固练习
1.完整演唱歌曲两个声部;
2.学生为两个声部内容编配动作,加深记忆;
3.师生合作表演两个声部的内容;
4.师生合作表演全曲。
修改意见
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
学 科
音乐
班 级
五年级
执笔人
王金刚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三课 农家乐
学习内容
学唱《苹果丰收》
学习目标
感受朝鲜人民丰收苹果时的喜悦之情,能用正确的声音演唱《苹果丰收》,体会二声部。
教学重点
一乐段,乐句多是一字一音,速度较快,演唱时较难掌握,必须放慢速度来学习歌谱及歌词。
教学难点
用自然和谐的声音准确演唱二声部。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课时安排
第三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课前导入:导语:刚刚唱得歌曲叫《苹果丰收》,这首歌曲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也是他们摘苹果时经常唱得一首歌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学习新歌《苹果丰收》
(一)、用“啦”哼唱歌曲旋律
用正确的声音演唱,纠正音准和节奏,对难唱的句子进行加强训练
(二)、念歌词,用正确的声音念歌词,熟练后加快速度念
(三)、唱歌词,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词,个别难唱的句子加强练习。
(四)、教师清唱《苹果丰收》(加动作,边表演边唱)
谈话:谁好?老师刚刚唱时前后动作为什么会出现变化?
(五)、观察歌谱,说说前后的音符与歌词有什么变化?
小结:音乐前后的节奏不同,所以老师演唱时的动作也出现了变化。
(六)、出示歌曲的第一部分
(1)、学生唱歌曲并加入动作
(2)、学生讨论其它动作后再次体会歌曲第一部分
(七)、出示歌曲第二部分
(1)、学生唱歌曲并加入动作
(2)、学生讨论其它动作后再次体会歌曲第一部分
(八)、出示整首歌曲让学生体会
(九)、出示歌曲原谱
导语:今天我们学的歌曲后半部分本来是二声部,但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放到下节课去学习,这节课我们将体会二声部,怎么体会呢?
(十)、出示最后一句二声部旋律
(1)、分组唱,特别是第二句的最后一个音要唱好,它是前一个音的延续。
(2)、两组和,最后一个音时通过动作引导。
四、教师小结
灵宝市第三小学教案
学 科
音乐
班 级
五年级
执笔人
王金刚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第三课 农家乐
学习内容
欣赏器乐曲《打猪草》,
学习目标
欣赏器乐曲《打猪草》,让学生在听赏、演唱等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聆听熟悉器乐曲《打猪草》,能听辨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
教学难点
体会黄梅戏的韵味,模仿感受黄梅戏的唱腔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琴
课时安排
第四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简介:黄梅戏,黄梅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唱腔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后来又吸收京剧、徽剧的音乐,并用安徽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这首根据黄梅戏曲调改编的器乐曲《打猪草》
二。(一)分段欣赏
1、聆听前奏请仔细聆听,我们先把故事的主人公给找出来。师跟着音乐在黑板上画出一男一女两个小孩头像(第一遍聆听)。
2、聆听第二乐段
(1)初步感受2乐段
(2)介绍板胡和三弦
板胡 拉(拉弦乐器) 清脆响亮 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
三弦 弹(弹拨乐器) 圆浑厚重
(3)学唱第二乐段主旋律
(4)代入歌词唱第二乐段主旋律(试着演唱黄梅戏)
(5)听辨2乐段两种乐器的音色
3、聆听第一乐段
(1)思考:这段音乐同我们刚才欣赏的2乐段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2)用“嗯”轻声哼唱1乐段旋律
(3)伸出手轻轻随旋律上下起伏,感受乐曲的情绪
(二)聆听全曲
1、分析乐曲结构: 引子+乐段1+乐段2+乐段1+乐段2`+尾声
2、表现全曲
下面让我们再次欣赏《打猪草》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一下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