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张奇特的脸 【教学目标】 1、了解泥塑,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的美感。2、运用捏、搓、揉、压等不同造型技法创作一张奇特的脸。提高非写实造型能力,培养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泥塑方法,表现一张造型奇特、富有创意的脸。难点:五官的造型和装饰。【教学准备】课件、陶泥、垫板、辅助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播放视频,激趣导入1、播放一段异域风情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你在画面里见到一些什么样的脸?2、这样的脸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不一样,都很奇特。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让奇特的脸诞生在我们的教室里。3、出
2、示课题一张奇特的脸。二、师生互动,感知“奇特”1、出示毕加索少女的脸。说一说这幅画有什么奇特之处,重点观察五官。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了解“变形”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从变形的艺术手法中感受艺术世界中的另一种美。 2、出示孙悟空京剧脸谱,问:这个脸谱有什么奇特之处? 学生交流,可以重点从五官夸张和色彩醒目方面说。师补充京剧脸谱所使用的艺术手法。3、小结:塑造一张奇特的脸,五官可以( ),色彩可以( )。三、自主发现,探究泥塑方法1、初步认识陶泥,感受陶泥的外在特性。2、游戏进一步感受陶泥:请同学们取下一小块陶泥,和老师做一个捏形状的游戏。学生听指挥将陶泥快速制作成老师报出的形状:正方体、球、饼状 刚
3、才做形状的时候你们用了什么制作方法?(搓、捏、揉等)3、 教师示范:利用实物投影示范制作一张奇特的脸的过程,制作中及时提示制作步骤。(先做脸型、再做五官、最后装饰。) 引导探究:从老师的制作中你又知道了那些陶泥制作方法?(粘、刻、模具压等)四、合作动手,快乐制作1、展示教师作品上色后的效果,提醒陶泥制作后上色的要点。2、欣赏学生作品,感受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力,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翅膀。 3、出示作业要求。 (1)和同桌交流设想。(2)大胆想象、分工合作。4、音乐声中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展评,体验成功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予以评价、建议。 3、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利用变形、夸张的方法,结合色彩、装饰完成了一张张奇特的脸,这些表情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我觉得最有魅力的还是同学们灿烂的笑脸,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以笑脸相迎! 六、板书设计 一张奇特的脸 五官: 夸张 变形 色彩: 鲜艳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