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的认识教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展示、体现自我。特别是对6年级学生来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学,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成绩,激发学习兴趣,已逐步成为数学教师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实施过程中需老师要有效的调控好数学课堂,与学生融洽配合。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有效的设计教学环节和组织学生去学习领悟数学课的精髓.下面就有效课堂教学过程进行案例分析案例介绍:小学六年级数学课上册六(2)班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认
2、识比的教学案例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量的除法比较关系1、 谈话导入今年杨老师35岁,黄文祈12岁,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我们的年龄关系?六(2)班有男生21人,女生17人,谁能列除法算式表示男生和女生的年龄关系?(根据回答板书)2、 旧知导入马拉松选手跑40千米,大约需2时,骑车3时可以行45千米,谁的速度快?A:3千克15元。B、9元2千克。C、12元3千克。哪个摊位上的苹果最便宜?3、 小结这些题都是用除法算式表示两种数量它们的关系,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试验中常常要对两种数量进行比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比较两种数量的方法,叫做比,研究生活中的比。二、生活中比的意义,
3、让学生探究、理解比的意义。1、 介绍比的表示方法刚才的例子中老师年龄是同学年龄的几倍,用3512,现在我们就可以说成老师与同学年龄的比是35:12.其他两个量的关系如何用比的形成来表示在小组内说一说。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比,总结比的意义。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列出除法算式,再改成比的形式。老师举反例:小明有10元钱,花了2元钱,还剩几元钱?这道题怎样列式,10-2=8(元)可以写成10:2吗?(不能,因为两个量是相减的关系,不是相除的关系。)你能不能说说什么是比,比的意义是什么?三、比的各部分名称,求比值。学生自学,总结,同学们想想怎样求比值?进行求比值练习。强调:72可以说成什么?27可
4、以说成什么?它们一样吗?四、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讨论:1、比与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填表格)2、比与除法、分数又有什么不同?五、应用知识做练习。(1)求比值。105:35 1.2:2 (2)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17:8 4:1 102:113(3)选择题买4支钢笔用12元,钢笔总价和总量的比是( )A、4:12 B、12:4 C、 (4)判断小明今年10岁,他的爸爸今年37岁,父亲和儿子的年龄的比是10:37.( )一项工程,甲独做7天完成,乙独做9天完成,甲乙工作效率的比是7:9.( )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半径是1厘米,大圆半径和小圆半径的比4 .( )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5、?教学反思: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导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需要的是从现实出发,从身边找数学问题,也就是说:“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利用班上的总人数、男女生人数,来说说比的知识,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又有一定挑战性的实际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这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放入问题中,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就在身边。 二、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探究。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又不是简单的解题训练。在练习的设计上,采用多种形式步步提高,通过有层次和有坡度的一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让学生明白比不但与生活有关,和自己也有关系,更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五、不足与疑惑由于在突破重点这一环节花了较多时间,所以练习的量相对少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