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随州市殷店东坡中学 黄云丹 200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令人堪忧,国民阅读率持续走低,青年一代越来越不习惯传统的阅读方式。造成中小学生“阅读危机”的原因,除“网络的冲击”外,恐怕还有“应试压力”。这种“功利化”阅读方式必然会造成阅读效率降低。现详细地分析一下阅读教学现状,提出一些笔者个人的建议。一、阅读教学现状1、讲风盛行,架空分析沿袭多年的阅读教学讲风盛行,架空分析,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以突出时代背景,作家作品相关知识、归纳主题思想、写作特色为主要线索的分析课,长期以来成为阅读教学的模式。到了60年代以后,
2、以挖掘思想为线索的政治教育分析课。80年代以后,以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为线索的语言文字分析课,发展到打勾打叉的标准化试题应考训练课。无论是什么样的分析课,一言以蔽之:先生讲,学生听,分析完了,一堂课就结束了。前几年,有人批评阅读教学的整个分析体系都是错误的,应该废止。这话虽然有些偏激,但确实是阅读教学的弊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不少教师仍然采用分析的方法,只是分析的角度有些变化而已,有的放在作者思路上,有的放在结构上,有的放在人物和事件上,重视学习语言的并不多。课堂仍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听说读写的工具性训练不认真,更谈不上揭示语言文化内涵,大多数课堂仍然沉闷,显
3、得不够开放和没有活力。2、“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在阅读过程中,“质疑问难”是必要的,教师设计课堂提问,唤起学生“已知”和“未知”,探求“本知”和“新知”;激发兴趣,引起讨论,激疑引思,探幽发微;理清脉络,披文入理,披文入情,领会思想内容;赏析语言、形象、技巧,品味艺术特色精当的提问也是必要的。但是,有的课堂提问“满天飞”,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激越、亢奋的状态,没有抑扬顿挫,没有沉思默想,课堂连舒缓一下,沉寂一下的时间都没有。有的教师学习电视台主持人主持竞赛节目的形式,在课堂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个一个提问让学生抢答,教师累计分数为决定优胜给予奖励。整个课堂欢声笑语,掌声不断,虽然有师生
4、互动,但陷于浮泛、肤浅。有的蜻蜓点水,有的任意放弃,“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3、“阅读课”失掉了“语文味” 在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不引导学生阅读“本文”,听不到读书声,而把大部分时间用来“内引”、“外联”、“类比”。他们热衷于“延伸”和“衔接”,忽视“本文”的语言学习,把生活中一些不规范的语言,有的属于低俗的智力游戏引进课堂。有的老师教一篇涉及法律方面的课文之后,立即打开电视机,播放有关“今日说法”的节目;有的老师讲了一篇有关建筑物介绍的说明文后,马上带领学生去参观学校附近的科技馆;有的老师讲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立即带领学生去参观当地的什么阁、什么楼、要求学生回来写一篇参观记。美其名曰:语
5、文要与生活联系,而这种联系实在不知与“本文”有多大关系。不是“有机、有关、有度”的生拉硬扯,课文不读了,板书不写了,“阅读课”哪里还有“语文味”。有的甚至借人文之名,把语文课变成了德育课,这是万万不可的。二、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我国国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阅读和阅读教学状况的确令人焦急,而当前在学校里受时间、条件的限制,并有相关学科繁重学习任务的牵制,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这种现状。为此,我想从四个方面提出如下建议:(1)下大力气培养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校内校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树立终身读书和终身发展的风尚。考察世界各国中小学生和成年人的阅读状况,水平呈明显差异。学生阅读能力弱的国家,其
6、主要原因是阅读缺乏兴趣和动力。也就是说,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喜欢和别人讨论阅读过的书,喜欢逛书店和上图书馆的人,平均阅读成绩明显高于不爱阅读的学生,从来不为兴趣阅读的学生,阅读成绩远低于平均分数。由此可见,阅读与兴趣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兴趣是阅读的动力,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2)提高教师、家长的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教师要率先垂范,爱读书,会读书,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不只局限于读教学参考书和教育理论。使之成为博闻强识、知识渊博、人文品味较高的学者型的教师。家长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的程度,会影响孩子的读书。家里的文学作品、诗集、艺术品越多,父母经常和孩子讨论书籍、电影、电视节目的内
7、容,通常孩子的阅读能力就越强。进了学校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教师短缺,教师年龄偏高、教师职业倦怠,都会影响教育品质,导致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家庭,是孩子的阅读阵地。据天津市教科院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的家庭阅读氛围普遍不足。家庭藏书量在20本以下的是调查总样本的408,藏书量61本以上的仅为163;父母在家中很少阅读书刊的占251,还有268的学生对父母是否阅读书刊说不清楚,学生在家里阅读书刊经常受父母批评责备的占118,还有156的学生说不清父母的态度;能经常与父母交流,讨论所读课外书情况的有306。据此,我认为家庭阅读环境有待改善。家长的读书口味和阅读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阅
8、读水平。作为家长,既不能粗暴干涉孩子课外读书,也不能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家长首先应当加强学习,给孩子起榜样示范作用。其次应帮孩子购买优秀的课外读物,把好课外阅读的质量关,必要时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交流。(3)树立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观念,把读书看成是人精神生活的第一需要。利用每年国际读书日这一天开展读书活动。在中国这个古老而又年青的国度,人人以阅读为乐,让读书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建立以六项阅读能级训练为系统的阅读教程,采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估、探究国际通用的目标要求,定期对学生从三个层面进行阅读能力测试:一是汲取资源,能否从所阅读的文字资料里找到所需要讯息;二是解读资讯,
9、阅读后能否解读资讯的意义;三是思考和判断力,能否将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连结,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让阅读系统化,阅读活动社会化。(4)改革教学模式,改变阅读教学少慢差废的现状,提高教学效率。提倡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多积累经典诗文。课文要认认真真的读,规定阅读的文学名著要认认真真地看,该背诵的名句句段要不折不扣地背诵下来。以学生自读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注重用普通话字正腔圆感情充沛地朗诵和诵读课文。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阅读能力层级的训练,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把读与悟、读与说、读与写和语感训练、思维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写作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总之,要想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只有努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习惯,努力地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努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才能逐步提高全民阅读率和阅读力。期待以此能来提高整个国民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