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组织第一部分 音乐活动的组织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是数字,二是文字,三是音符。”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前儿童学习的内容。音乐教育是学前儿童素质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从人的整体出发,从素质教育入手,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使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一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他的早期著作(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曾经说过:“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当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著名音乐教育家、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达尔克罗斯更是坚信:“所有的人在音乐上都是有天赋的。”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同样认
2、为,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音乐艺术是婴幼儿智力开发的最佳载体,人类音乐开发的最佳期是在07岁,听觉的记忆力、敏锐力就在这个期间发展。一、音乐的基本特征 (一)音乐是音响的艺术 (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三)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四)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五)音乐是表演的艺术二、音乐的要素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种类与活动组织 歌唱活动音乐游戏 韵律活动 节奏乐活动 音乐欣赏活动 (一)歌唱活动歌唱活动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音乐内容,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每个儿童都随身带
3、有天然的“嗓音乐器”,所以开展唱歌活动课不受客观条件限制,只要孩子们愿意,可随时随地进行。教师应选用适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儿童歌曲,选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生活形式,在使学前儿童掌握歌唱技巧的同时,增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爱好,并充分发挥歌曲的教育内容。学前儿童歌唱能力的发展涉及到歌词、音域、节奏、音准、呼吸、表情、独立歌唱、合作协调、创造性表现这样九个方面。(一)活动内容选择:根据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需求,选择活动内容,(1)歌词方面: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结构简单多重复。一定是以审美情感为基础的,发挥音乐的审美和教育功能。 歌词内
4、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象、富于教益。 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于用动作表现。谱例:你的名字叫什么把我的名字叫出来我有一双小小手捏拢张开等等(2)节奏较简单、旋律平稳、结构较短小工整(二)活动方法的运用(1)看手势学唱:(2)即兴练唱:A、看手势构唱 3 5 4 31 3 2 1 等,B、看手势练唱111- 333- 5554 321- C、用多种方法练唱D、用卡农的方法练唱(三)幼儿歌唱活动的设计A、导入:故事导入(例如:迷路的小花鸭P33)、音响导入、谜语导入、情境表演导入(例如:小熊过桥P84,教师可以带上小熊的头饰进行情况表演)、问题导入等等。B、范唱:教师要对歌曲有正确、深刻的理解和准确
5、的演唱处理,富有激情。用多种方式反复范唱,完整范唱、局部范唱、重难点范唱,欣赏录音翻唱等等C、讨论: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填充提问法(小鸭小鸡在一起P51)直观教具提示法(小茶壶P65)节奏朗诵法按照歌曲节奏朗诵歌词,可配之有节奏的拍手、拍腿动作动作表演法 例如:歌曲捏拢张开P58 游戏法 边玩边唱,例如小兔和狼P114 D、学唱新歌:教给幼儿初步的歌唱技能和表现手法,使他们能有感情地歌唱。主要包括:姿势、呼吸、发声、音准、咬字吐字、协调一致、表情等方面整体教唱:结构短小,形象集中,单一的歌曲,交通灯P4分句教唱:有些歌曲较长,乐句结构清晰,可采用此法E、复习:不断巩固新歌复习歌曲的组织形式
6、: 全体唱,分组唱,独唱,卡农 复习歌曲的方法: 边唱边表演,例如蜜蜂做工 变换演唱形式:对唱:小鸡在哪里 为歌曲伴奏:身体乐器伴奏,打击乐器伴奏、衬词伴奏F、创造:注意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新编歌词、配动作、配节奏乐。 (在农场里P29,买菜P190)案例: -音乐歌唱活动设计小树叶 【见案例1(幼儿园中班艺术教案)】 二、韵律活动 韵律活动是指随音乐而进行的各种有节奏的身体活动,包括律动、舞蹈、音乐游戏和其他节奏动作。对于喜欢游戏和用动作表达情感的学前儿童来说,韵律活动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内容。伴随欢快活泼或优美抒情的音乐,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舞蹈或做出各种符合音乐的性质及内容的动作,其
7、节奏感及音乐变表现力,创造力不断提高。韵律活动是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节奏:将时值长短不一的音组合在一起(音长和音强的组合),节奏是音乐的基础,也是音乐、舞蹈、诗歌的“呼吸”和生命线,而节奏的主要来源是语言和动作,音乐始自于自身。节奏在音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旋律的骨架,其本身甚至就可以单独形成句式和结构。(一)幼儿园韵律活动的内容1.律动: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等有规律的、反复的、合拍的做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动物的动作、人的劳动和其他动作、自然界的现象、日常生活及游戏、舞蹈中的动作等)。2.舞蹈:通过音乐和动作来塑造具体形象,表现一定主题,表达自己对音
8、乐作品的感受,抒发内心情感,获得美的享受(集体舞、邀请舞、小歌舞或童话歌舞、幼儿自己创编的舞蹈、表演舞)。3.其他节奏活动: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训练幼儿的节奏感(语言节奏活动、人体节奏活动、节奏读谱活动)。(二)幼儿园韵律活动的教育目标1.让幼儿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2.发展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幼儿运用身体动作来感知音乐 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和艺术动作语汇 (三)韵律活动方法与设计 1.来自语言的节奏 从名字的称呼中派生出节奏单元王晓 刚李 丽 儿歌朗诵产生节奏找呀找呀找朋友 - - 0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个手, - -你是我的好朋
9、友 0 变换节奏 , 还可 . . , , . , , 0 0 , 。 。 变换拍子 - - 什么 地 方 四季 常 开 鲜 艳的 花 朵 - - - 我 们 的 祖 国 美 丽的 祖 国。 感受节奏的长短 全音符 - - - 二分音符 - 四分音符 ( ti ti) 八分音符 (tatatata) 十六分音符 (踢踏踏踏)3.以身体为乐器的“声势” 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所具有的姿势。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与躯体之中。声势通常是和节奏连在一起的。它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易学易做的方法做一些单声部或多声部的节奏游戏,并多以“卡农”形式出现。4.
10、探索声音的游戏: -, , 用不同的声音感受节奏的长短、强弱,利用身边一切能发出声音的物体来体验、感受。5.节奏游戏:以拍手、拍腿、跺脚、捻指、捶胸、弹舌等动作来发出声音,感受节奏美。拍掌传递节奏:可用拍手、拍腿、跺脚活动形式:围大圆圈,人数不限,找领头人自创节奏,一人向另一人接龙传递,传递的节奏可由简到繁,传递的方式也可不断改变,单声部传递、多声部传递(传到队伍的一半时,后面继续,前面又开始,形成了一个此起彼伏的多声感觉),每个人不但自己要传递,还要听到另外一层的声音传递声音:(活动形式同上)传递旋律手的游戏 (两人一对,互相拍击手掌)多声部节奏游戏物体回旋曲把自己身边的物品(桌子、笔、矿泉
11、水瓶子)当作乐器分组进行,每组创造一个节奏型,教师规定一个长度(拍数),A: B: 0 0 C:给每组编号A:敲笔的声音,B:拍掌的声音,C:摇晃水瓶的声音,按A B C A B C A B C A的顺序演奏,一首物体回旋曲就诞生了。节奏是人的本能,节奏的游戏非常多,孩子们就能创造出很多种来,因为这就是在玩,在游戏;他们一定会快乐不已。6. 动作元素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音乐来自动作,动作来自音乐。音乐与动作是一个整体,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我们音乐游戏活动中的动作、舞蹈与我们平时想象中的舞台上的舞蹈是有差别的。动作也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会走路,就会跳舞。动作元素就太多了,随便的一举手一投足
12、就是动作元素,这里只是给大家获得一些动作的素材,给大家一些提示。不是教怎样跳。从走路动作游戏开始 走步、跑跳步、交叉步、碎步,拍掌转圈,大圈、小圈,自己传,相互转圈改变方式跳舞,如:队形,找舞伴跟音乐走跳用音乐编故事在配动作,孩子们会记得牢。大家一起跳握手舞第一次:音乐开始走步,拍手,听到长音,找朋友相互握手,跟全部朋友都握一次手第二次:请大家围成圈,一起动作。韵律游戏蚂蚁搬豆 1. 请幼儿三个三个组成一组,扮成蚂蚁。(第一个幼儿站立,两手作触角;第二、第三个幼儿分别弯腰,双手抱住前面一个孩子的腰) 2. 请一组组的“蚂蚁”排好队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别人。 3. 设置一定的距离
13、,在终点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请“蚂蚁”从起点到终点,再返回,比赛搬豆,看谁搬得快。(四)幼儿园团体律动游戏设计与教学实施流程1.音乐活动设计的流程:故事动作音乐其他为故事匹配的动作: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采用幼儿创编的相应动作其他:增添更适宜的挑战:如人际合作、竞争、创造性表达、队形、乐器、道具2.活动层次设计:坐坐站(加创编动作)站位移(示范)加合作3.构-控流程:1. 先分层;2.后分段;3.难点前置;4.够用原则4.空间安排的流程:多用半圆、圆圈的空间安排,以便每个幼儿儿都看到教师的示范;圆圈安排时要求教师在圈上作示范。(1)坐着做上肢动作(2)站在座位前做动作(3)在自由空间状态下移
14、动可走动、可结伴(4) 在队形中移动5.合作流程:(1)TS众(教师先和全体幼儿做互动) T先担任发起动作者,让S担任动作反应者,再交换角色.(2)TSS众(教师带领1或2、3名幼儿担任发起者)(3)TT (教师和另外一名教师做互动示范)(4)TS1 (教师和一名幼儿做互动示范尝试)(5)S1S1(请一对比较快速、能力较强的幼儿做互动示范尝试)S1S1(请一对比较慢、容易出问题的幼儿做互动检验评估) 注意:教师在指导以上两组幼儿的同时,须引导所有幼儿卷入评价,促进幼儿对游戏规则的主动理解。(6)自由结伴互动或规定结伴互动(7)连续玩游戏,在间奏部分交换同伴6.动作渐进安排流程:(1)动作模型的
15、规模 动作模型:指的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动作有规律的重复变化。模型包含的拍数越多,动作组织的规模越大,难度越高。(2)动作的种类及繁复程度 A、在一个模型里,包含不同动作的种类越多,难度越高; 在一个模型里,动作的繁复程度越高,难度越高。 B、速度(速率) a、每一个动作的绝对时值越短难度越大。 b、不同动作之间转换的频率(即不同动作重复几次后转换)越高难度越大。v 模型的规模(1、音乐长度单位拍、乐句、乐段总数2、动作总数量)v 模型的复杂程度 不同动作数量 重复与变化(1、次数2、规律可辨认性(1)生活逻辑(2)形式逻辑) 动作变化频率v 动作本身难度 身体部位参与数量 儿童肌肉发展成熟程度(
16、规律?) 生理系统机能发展水平(运动、神经、心肺系统) 重心控制能力发展水平v 空间认知反应难度水平 克制不动规定模式运动自由模式运动配合模式运动 方向、方位、水平 同伴以及同伴空间 集体以及集体空间v 音乐节奏或节奏型认知反应或难度水平 规模 密度 不同时值变化频率 节拍模型(五)音乐游戏的类型v 应变反应游戏 追逃游戏 输赢游戏 争资源游戏(舞伴、位置,器物)v 克制反应游戏 木头人游戏 不许眨眼不许笑 冰冻和解冻游戏v 探求反应游戏 猜领袖游戏 猜谁(什么)不见了游戏 猜传递器物在哪里游戏v 占有和超越反应游戏 “领袖”游戏(猴子学样) 乐器、舞器或玩具的玩耍游戏v 互动游戏 对拍手游戏
17、 对踢脚游戏 儿歌情境表演互动游戏 传递游戏(传拍手、动作、语言霍克、器物)首先必须关注音乐的探究和享用,否则便不再是以音乐为中心焦点的活动了。三、打击乐演奏。学前儿童打击乐器是指在音乐声中有节奏地敲打某些乐器的活动。打击乐器是指靠击打或碰撞而发出的乐器。掌握常用的打击乐器正确的敲击方法,具有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打击乐活动是培养儿童节奏最重要的途径。儿童在打击乐活动中队音乐的节奏、节拍强弱等有跟直接的认识,同时能够更熟练的掌握各种乐器的音色和使用方法,提高对音色的听辨能力及对各种音乐的表现力。学前儿童教育打击乐器演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练习演奏已经编配好的器乐曲和声乐曲;另一种是为歌唱、韵律
18、活动伴奏。自选可发出声响的物件来替代打击乐器为下列歌曲配打击乐:摇起沙锤笑哈哈(一)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活动本身的教育目标1.让幼儿享受敲敲打打的快乐 2.发展幼儿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 3.发展幼儿感受音乐的能力4.积累一定的音乐语汇 (二)如何建立演奏常规 1.活动开始与结束的常规 (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放回。 (2)乐器拿出后,凡不演奏时将乐器放在大腿上,不发声音。 (3)演奏结束后,按指挥者的手势将乐器放回腿上或座椅下 2.活动进行的常规 (1)演奏时,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 (2)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情 (3)交换乐器时,须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坐椅
19、上,再迅速无声找到新的座位,拿起新乐器坐下后马上把新乐器放在腿上做好演奏准备。 四、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活动一般指通过聆听音乐作品获得审美享受的音乐活动。这种感受音乐的活动是与歌唱、韵律活动和打击乐器演奏等音乐表演活动相对应的。幼儿需要通过更多的直接参与的活动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和从音乐中获得审美享受,同时获得相关的欣赏音乐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音乐欣赏即指学习怎样听音乐。怎样感受音乐和怎样表达音乐效果。在这类活动当中,主要教育内容有周围环境中的音响倾听和音乐作品的倾听。培养幼儿对音乐诸要素及表现手段的感受能力、体验和表现能力。(一)幼儿园音乐欣赏的内容1.倾听声音 倾听人体
20、声音;倾听日常用具的声音;倾听周围环境的声音,如:风声、雨声、动物的声音,机器与交通工具的声音等等。 2.音乐作品的欣赏 优秀的儿童歌曲、儿歌童谣;截选的中外名曲;优秀的儿童器乐曲天鹅、狮王进行曲、彼得与狼、水族馆等;中外优秀歌曲改编成的器乐曲。 (二)音乐欣赏活动指导欣赏音乐是一个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它包括下述内容。 1.音乐感知。指幼儿对音乐的直接印象,对音乐及其结构形式的初步总体印象。 2.情感经验。这一活动伴随音乐的全过程,幼儿通过这一活动领会音乐情感的深刻含义。 3.联想想像。指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唤起幼儿对有关生活、意境的联想和想像。 4.理解认识。将以上三
21、种活动综合,使幼儿对音乐内容能够理解。 5.审美活动。是欣赏的较高阶段。指欣赏者对作品的内容、形式从本质上进行审美评价,在审美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上述活动既有各自特定的任务,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幼儿的欣赏活动也有这些内容,在认识程度上感性大大超过理性。老师在设计音乐欣赏活动时,其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正确感受音乐的美妙。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全过程一般可以设计为三个阶段。教师在指导各阶段活动时,要根据所欣赏作品的特点和幼儿对作品的反应,灵活组织和指导,避免枯燥单调、一成不变的形式。 第一阶段内容是初步欣赏作品,完整地听一至二遍。 第二阶段内容是重复欣赏音乐作品,深化审美的
22、效果。 第三阶段内容是检查音乐欣赏的效果。 (三)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方法(1)与韵律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在韵律活动中感知和欣赏音乐。 (2)与视觉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利用图片、幻灯或直观教具,在组织儿童倾听音乐时,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音乐。 (3)与文学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4)借助文学作品的朗诵来帮助儿童感知和理解音乐。 六、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及原则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由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音乐教育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主要表现为游戏性、综合性和整体性三大特点。(一)游戏性游戏是一种基本的、重要活动形式,它是由儿童的内在需要引发的愉快的活动,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童的
23、游戏也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充分自在的、有兴趣和愿望相随的学习活动。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当中,游戏不仅是活动的内容,而且是活动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呈现游戏性的特点取决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6岁以前,儿童的意志力发展还很薄弱,他们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可能和好的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如果活动过程本身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快乐的体验,外人是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的。因此,在目前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中,不仅强调必须选用一定比例的音乐游戏作为教材,而且更加强调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要具有一定的游戏性。总得说来,有效而高标
24、准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都应该是生动活泼和富有教益性的。正因为游戏性的音乐活动最接近学前儿童的天性,最易引发和维持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将游戏和玩耍的成分自然渗透在整个音乐教育情景当中,从而使学前儿童能自觉自愿地、快乐而且不知疲倦地投身于音乐学习之中。这不仅仅只是一个观念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游戏性本身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创造性。为此,教师应从众多优秀的教学设计中得到启发,尝试开展更有创意的工作,努力选择和挖掘音乐作品中的游戏成分,努力把自己曾经享受过的游戏快乐的因素添加到音乐教学设计之中,使幼儿在自然快乐的状态下学习音乐并且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25、(二)综合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谓综合性有三层意思:1.形式上的综合性 儿童早期的音乐学习和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是很相似的,表现为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等往往是综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看到,当学前期的儿童处在真正愉快状态时,他们必须针对儿童这一特点,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边唱边跳、边唱边奏和边跳边奏的机会;或者组织幼儿担任唱、舞或奏乐的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或者在一次活动当中,安排全体幼儿交替进行歌、舞、乐三种活动。2.过程上的综合性在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自发性音乐活动”中我们清楚的看到:他们每一个人既是“天才”的创作家,又是“天才”的鉴赏家。他们没有人会笑话谁会做的不好,
26、也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做的不好而不好意思的参与,他们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享受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因此,在目前比较成熟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体系和比较有经验的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创作、表演和欣赏过程总是相互融合、相辅相成的。3.目的上的综合性 学前儿童音乐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活动中直接获得快乐体验。在儿童看来,最好的音乐学习就是以一种快乐自由之心参与其中,并自由地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去体验它带来的快乐。在儿童的世界里,娱乐、学习工作三者总是综合在一起而决不是割裂的,学习和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高兴,而不带有其他功利性的目的。因此,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对每个儿童进行音乐教育的要求自然也应
27、是:谈化“娱人”的、“炫耀”的音乐教育目标,突出“娱己”的、“交往”的音乐教育目标,是音乐学习真正成为“每一个”孩子生活中的自然需要和基本权利。在这一点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按这个目标重新审视自己曾今遵从的音乐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并将这种朴素的观念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三)整体性早期儿童音乐活动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特性就在于它的整体协调性。因此,凡提供给幼儿学习的音乐材料、音乐学习的辅助材料甚至材料的提供方式等都必须具有整体审美性。就拿“音乐要素”的感知觉来说,虽然在前面我们阐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音乐感受力合音乐理解力的发展,良好的音乐也应该帮助儿童在听音乐时,能积极地感
28、受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情感并理解节奏、节拍、力度、速度、音色及旋律进行等一系列“音乐要素”,但我们并不提倡让儿童过多地进行单纯的“音乐要素”的认知辨认活动,或者将“音乐要素”从具有整体审美情景的音乐作品中抽取出来,单独地将之作为学习与反应的材料。因为“音乐要素”仅仅是构成音乐的整体审美形象的“基本词汇”,却不等同于音乐的整体审美形象本身,因而不具备激活人心的审美心理动机系统的功能,也便不能真正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部分 世界著名音乐儿童音乐教育体系简介一、 奥尔夫体系 奥尔夫是德国作曲家、戏剧家兼音乐教育家,他强调节奏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其建立的儿童音乐教育体系中,他提
29、出“节奏第一”的观点,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他主张把音乐、语言和动作的节奏结合起来训练,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奥尔夫创作了整套的节奏乐曲,其中采用了明显的对比节奏和不同节奏的变化。同时,创造了与之配套的新型打击乐器,分演奏旋律与和弦节奏、音色效果两类。他认为打击乐突出节奏,音色鲜明有特点,无指法负担,有利于儿童即兴创作。 奥尔夫提倡在教孩子演奏打击乐器时,要重视发展其灵活性和创造性、即学演奏和协助演奏的能力。他认为,儿童对节奏的反应是自然的。儿童对演奏练习十分感兴趣,能容易记住各种节奏类型。 奥尔夫教学法在我国的实验性研究是比较深入的。 二、 达尔克罗兹体系 达尔克罗兹是瑞土
30、作曲家,儿童教育家。其教学法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即身体动作,听觉训练,钢琴上的即兴演奏。 达尔克罗兹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在钢琴上即兴演奏,儿童仔细听、分辨,感觉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身体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用动作解释音乐,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这种身体动作充满着生命的节律与动感之美,故达尔克罗兹的教学体系被称作“体态律动学”。达氏还主张要多给幼儿听音乐,让儿童积累音乐感性经验,丰富音乐表象。他认为,在音乐伴随下让儿童根据音乐的变化用身体作出相应的协调的动作反应,可以使儿童更好地感受音乐,发展其有意识的音乐感受力。例如,用“走”这一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走动、步履沉重地走、轻轻地走、快速走、慢慢走、静立
31、,从而用身体动作感受动作丰富的音乐内容。达氏的体态律动学教学面甚广,适用于幼儿、小学生和舞蹈专业的学生。 三、 柯达伊体系 柯达伊是匈牙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体系是采用基本上运用儿童嗓音的方法。他主张儿童的音乐教育应从他们创作自己的音乐开始。柯达伊根据儿童发声的能力和特点编排音乐课的学习顺序,重视唱歌教学,主张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学习音乐。例如,四分音符走步的速度,八分音符跑步的速度。柯达伊主张用音调唱名法向儿童介绍明确的调式音阶,以不同的手势动作表示音阶中每一个音高的位置,指出音调的上升和下降,再深化为用身体的动作和手势表现旋律的动向。 柯达伊认为,儿童音乐应源于优秀的民间音乐、儿歌、音乐
32、游戏。他编写了用民间音乐改编的“五声音阶”的简单歌曲和歌曲游戏,帮助儿童掌握音乐的各种要素。 四、 铃木体系 铃本镇一是日本著名的音乐家,儿童音乐教育家。铃本的教学理论是“母语教学法”,即给孩子创设像母语环境那样的音乐环境。他认为幼儿最初学习音乐不是读谱,而是用耳朵听。通过反复不断地听, 熟悉所要学习的音乐作品。 铃本体系的教学包括六个步骤: 1.接触生活周围的音乐环境。 2.模仿。 3.鼓励,即老师、家长的表扬,以增加练习和积极性。 4.重复,即再练习。5.增加,指扩大音乐范围。6.改进和完善,指复习、巩固和不断提高。铃木认为,母亲(或父母)在学习中起重要的作用。可先由母亲学习演奏小提琴,让孩子在家中看和听母亲的演奏,然后由孩子自己重复听熟悉了的音乐,由此开始学习小提琴的起步。 2013年元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