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培计划(2015)”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发布日期:2015-09-06 来源:项目组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等文件精神,根据关于做好2015年吉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吉教师字201524号)的具体要求,基于吉林省松原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以期以本项目为契机,综合提升参训学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建立信息技术环
2、境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生态。一、研修目标(一)学员目标1明确信息技术学习重点。通过诊断测评,帮助参训教师了解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明确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短板和努力重点;2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通过任务驱动式混合研修,引导学科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了解适合的技术工具,掌握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或转变学习方式相应技能,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效能;3立足教学提升应用能力。通过成果研磨,引导参训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发掘、制作自己的学科信息技术应用案例;4参与研修促进专业发展。参训教师在项目组专家及区域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带领下,积极使用研修社区、
3、教师工作坊等手段,参与混合研修活动,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二)区域目标1建立区域混合研修机制。以本次培训为契机,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任务驱动式研修,帮助区域建立混合研修机制;通过移动学习工具,使学习内容和时间碎片化,方便参训教师的学习与研修。2培养混合研修骨干队伍。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培养各学科区域及校本研修的骨干队伍(区域混合研修管理者、教研员、学校混合校本研修管理员、教研组长等),帮助他们学会利用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等手段,参与、设计、组织、管理混合研修活动,推进区域混合教研工作的开展,确保参训教师能够得到同伴的即时互助。3生成信息技术应用资源。通过项目驱动,在参训教师中发掘、研磨、提炼
4、一批信息技术学科应用精品资源,充实、推动并及时更新松原市和吉林省的学科资源库建设,使参训教师时时有鲜活的资源可以利用。4.培育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校)。通过培训过程中的研修成果提炼和评选活动实施,培养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区(校),并帮助其深入探索与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辐射带动本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二、培训对象吉林省松原市初中、小学教师6000名。三、研修内容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依据教育部相关标准分类、分科、分层设计“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运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运用技术工具,有效实施评价;运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
5、发展”等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其中,师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必修课程。参训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信息技术应用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完成50学时的专题培训。具体安排如下:模块研修课程混合研修任务及活动任务主题线上作业(成果)简介线下活动安排(详见附件5)训前诊断测评,并以此为依据,选学网络课程。第一模块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任务1,时间1周)课程导学、技术素养及平台操作指南国培大讲堂:师德、心理、法制等综合素养课程,贯穿培训始终任务1:互联网+时代的好教师“如何做互联网+时代的好教师”网络研讨活动;学科坊研修(推选作品):请
6、各校学科坊组织线下交流活动,对本坊教师在本阶段完成的线上作业进行研讨点评,推选拟重点研磨的“种子作品”。第二模块运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任务2选1,时间3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准备课程任务2-1:完成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或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结合近期课堂教学实际,完成一份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模板见附件1),并附相应的课件。任务2-2:完成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结合近期课堂教学实际,完成一份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设计(模板见附件1),以支持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并附相应的助学微课。第三模块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任务2选1,时间3周)信息技术助力教
7、学实施类课程任务3-1:分享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或教学活动)的课例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基础上,提交一份运用电子白板或其他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或教学活动)的课例(可为完整课例或彩视频片段;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提交文本形式的课例),并对该课例运用的技术手段做简要说明(模板见附件2)。校级坊研修(研磨优品):请各校(园)组织线下课例观摩活动,对各学科坊推选的“种子作品”课堂实施情况进行观摩点评(鼓励有条件有精力的学校对本校所有参训教师的课堂实践情况进行观摩点评),推选本校“优品”。任务3-2.分享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课例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基础上,提交一份应用
8、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课例(可为完整课例或彩视频片段),并对该课例运用的技术手段做简要说明(模板见附件2)。第四模块应用技术工具优化评价诊断(任务1,时间2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类课程任务4.撰写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实践反思教师根据培训期间自己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实践的情况,撰写一份实践反思(模板见附件3)。区域坊研修(展评精品):研修网项目组联合各项目区域工作坊,组织精品展示活动,对各校推选的“优品”案例进行展示点评,推选本区域信息技术应用“精品”成果资源包(含教学设计、视频课例、教学反思等)。第五模块运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发展(任务1,时间2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类课程任务5:修改完善
9、研修成果资源包根据混合研修所学及专家学友建议,修改完善研修成果资源包。四、研修方式1.采取诊断测评、按需选学、任务驱动、成果导向的方式,通过“个人提交作业教研组坊推选作品校级坊研磨优品区域坊展评精品”,层层推选精品,逐级提炼成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本次培训主要采取网络研修、线下集中研修与校本研修相整合的方式,引导教师基于实际教学情境,结合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将网络远程学习和自身工作实践相结合,在此过程中,还将混合运用骨干集中面授、现场点评指导、网络集中答疑、区域协同研修等多种培训方式,鼓励教师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改进、在交流中提升。3.成绩考核与成果生成相结合。为
10、提高不同参训群体的积极性,本项目对不同层次的学员、学校采取不同的绩效激励方式。全体学员通过在网络平台可完成基本的学习考核;在此基础上,项目组还通过组织“携手研修,精彩绽放”学科研修活动,研磨筛选推出精品研修成果。五、考核评价1.学员必修任务(100分)阶段课程学习(40分)研修活动(40分)课堂教学实践(20分)自我管理提交一份年度专业发展计划,计6分。平台学习含观看必修和选修课程,每30分钟计1分。线上活动每参与1个活动,计1分。发起问答每发起1次问题研讨计0.5分。资源建设每提交1篇资源计0.5分。线下活动学校(或区域工作坊坊主)综合评定线下研修成绩24分参加线下校本(区域)研修活动每学期
11、3次以上,学校综合评定线下研修成绩课堂应用(实践作业)每提交1篇作业计5分。阶段一6分6分1分/阶段二/8分1分1分1分5分阶段三/7分2分1分1分5分阶段四/7分1分1分1分5分阶段五/6分3分1分1分5分常态研修 习惯养成:参训教师在完成研修任务的同时自主参与社区学习共同体研修,通过社区积分完善个人数字成长档案袋,养成常态研修习惯,积累学习成果。社区积分无上限,作为评优参考。社区积分贡献积分写日志:2个积分/1篇发问答:1个积分/1篇活跃积分评分(作业、资源):1个积分/1次评论(课程、作业、日志、问答):1个积分/1次关注同伴:0.1个积分/1次魅力积分作业、日志被评论:1个积分/1次作
12、业被推优:20个积分/1次;资源被推优:2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10分);1个积分/次(被学友评分为8分);资源被下载:1个积分/1次2.学校管理员评价指标指标描述分值培训制度以简报形式提交一份校本研修管理和考核制度。(含校本研修组织管理,校级骨干培训者团队建设)10培训方案以简报形式提交一份校本研修年度计划和三年规划。(校本研修须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特色突出,含校本资源库建设方案及更新机制。)10研修简报提交一期分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简报、一期研修总结,每期简报10分,至少2期,本项满分20分20组织管理1.学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计10分;85%-94%:计8分;70%-84%:计6分;
13、50%-69%:计4分,50%以下不记分。302.学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计10分;80%-94%:计8分;60%-79%:计6分;50%-59%:计4分;50%以下不得分。3.学员90分以上达到15%以上:计10分;10%-15%:计8分;5%-10%:计6分;5%以下不得分。研修活动学员参与研修活动达到95%以上:计10分;80%-94%:计8分;60%-79%:计6分;50%-59%:计4分;50%以下不得分。20资源建设将资源库20%的优秀作业资源包推荐到县级及以上资源库,10分。10满分100分3.县区管理员评价指标指标描述分值管理制度以简报形式提交一份本县区项目组织管理制度。(含
14、项目组织管理结构,县级骨干培训者团队建设情况,培训、教研、电教等部门力量整合情况,职责分工,管理制度等)20培训方案以简报形式提交一份县域项目规划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将项目纳入县级培训规划。研修目标明确、主题突出、有地域特色。保证经费投入和设备条件)20监管评估以简报形式提交一份学校和机构考核评价办法,对县域内校本研修进行监管评估。10研修活动1.督促区域坊主组织县域网络学科主题研修活动15分:工作坊坊主发布研修活动率达到95%以上:计15分;80%-94%:计12分;60%-79%:计10分;50%-59%:计8分;50%以下不得分。2.督促学校组织校本研修研讨交流活动15分:100%的学
15、员线下研修活动成绩被评定:计15分;95%-99%:计12分;90%-94%:计10分;70%-89%:计8分;70%以下不得分。30资源建设将县域研修资源库20%的优秀作业资源包推荐到省和项目组资源库,20分。20满分100分4.区域学科坊主考评维度得分细则分值研修组织力组织管理学员参训率达到95%以上:计5分;85%-94%:计4分;70%-84%:计3分;50%-69%:计2分,50%以下不记分5学员合格率达到95%以上:计10分;80%-94%:计8分;60%-79%:计6分;50%-59%:计4分;50%以下不得分5研修简报撰写研修简报,包括一期本坊研修计划、一期线下研修活动情况、一
16、期研修总结,每期简报10分,本项满分30分。30研修指导力作业指导点评学员的研修作业不少于6篇,每篇2分,满分12分;推荐学员的研修作业不少于4篇,每篇2分,满分8分。20回答问题回答学员问题不少于10次,每次计1分,满分10分10研修活动发布网络研修活动,组织本学科组教师参与研讨,每次5分,至少2次,满分10分10个人学习力看课观网络课程达到400分钟(可设定),得10分10资源建设本人上传资源10篇,每篇1分,并鼓励学员上传优质资源。将资源库的优秀课程资源或研修成果推荐到县级及以上资源库。10满分100分注:区域工作坊坊主考核满分100分。作业指导、回答问题无上限,超过考核要求将纳入排行版
17、积分,作为坊主评优的参考依据。项目还将设置对工作坊坊主的“学员满意度”评价,也将纳入排行版积分,作为坊主评优的参考依据。六、组织管理1.双线管理结合项目实际,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行政、业务双线并行,多方联动。首先,形成省市县校“多级”行政组织管理网络,具体负责项目管理和培训质量监控;其次,形成培训机构指导团队区域学科坊主团队“两级”专业指导体系。2.组班方式按区域分学科组班建坊,原则上50-100人组建一个教师工作坊,每个工作坊配备1名工作坊坊主。坊主为区域教研员或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本坊学员的学习管理,相关学科研修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向区域管理员汇报。3.各角色职责(1)各级管理员工作职责A.建章
18、立制。制订本区县、校(园)项目实施方案。结合本区县、校(园)实际与项目要求,制定组织管理、考核激励等制度和办法,将本次学员和指导教师的培训纳入本地继续教育管理,并给予学时学分认定;提供研修的活动经费、场地、设施、设备及时间等必要保障。B.组建团队。确定分学科指导团队负责人,分学科建立教师工作坊。支持并推动工作坊组织跨校主题研修或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现场活动。C.督促学情。参与中国教师研修网组织的学情通报会,了解项目进展,督促学情,及时回答并解决相关问题。D.培育典型。提炼区县、学校培训工作经验,推出样板学校、样板教师工作坊,遴选并提炼优质生成性资源成果;定期编写研修简报,包括研修计划、总结及不少
19、于一期分阶段研修活动及成果简报。(2)各级工作坊坊主工作职责A.制订计划。参照项目实施方案,根据本区实际情况,结合本区县、学校教研工作,制定研修指导方案与计划。B.专业引领。根据项目要求,结合本区县、学校研修工作,每年组织开展不少于四次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主题研修活动,促进学研用相结合,推动研修进入课堂,帮助学员把网上学到的知识与经验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之中。激发教师学习兴趣,活跃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共同体,让学员在学习能够体验到成就感,归属感和影响力;C.答疑解惑。参与答疑活动,汇总学科问题;跟踪项目,及时给与解答学员问题;批改本学科学员的自荐作业或被推荐作业,并从中进一步遴选优秀作业
20、继续逐级推荐点评。D.汇聚成果。注重培训成果向教学成果的转化,组织本区域评课、大赛、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做好成果提炼、推优与积淀工作;定期编写研修简报,包括一期区域研修计划、一期研修总结。4.服务保障项目组提供平台实时监控服务,保证系统运行稳定;提供专业系统的各层次技术培训,保证各角色顺利使用平台;运用随机问题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员研修过程的监管;制定专门的应急预案,对突发情况做到快速有效应对,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七、跟踪指导1.依托学习共同体,开展跟踪指导服务培训结束后,研修网将依本地培训团队及项目组专家做好项目跟踪指导工作,做好项目回访,跟踪项目效果,了解参训学校、教学点、教师的
21、变化,指导学校结合实际继续开展常态化网络校本研修。2.依托网络社区,提供常态化跟进服务中国教师研修网是教育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试点项目”的唯一承担机构,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示范学校搭建研修社区,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示范学校广大参训教师继续使用,支持区域培训者队伍做好后续在线跟踪指导。即使培训项目结束,“网络社区”仍常态运营,跟进指导,以满足参训教师教育教学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教师研修网将继续提供资源、工具、活动等助力日常教学工作和常态研修。3.依托教研队伍,提供教学咨询服务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以下简称“课程教材中心”)指导、各省级教研部门支持、中国教师研修网具体负责运营的首个服务全国教研工作和广大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公益性专业网络平台“教研网”(),拥有一批专业教研队伍,定期组织各类网络研修活动,聚焦教师教学热点难点,为一线教师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4.依托研修工具,提供日常教学助手服务一是提供各种供教师更方便的备课、上课及对学生进行诊断和跟踪反馈的教学助手工具。二是提供支持训后跨校研修活动组织、调查统计等丰富的协同研修工具,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和跨校研修提供研修网独创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师研修活动工具平台(国家软件著作权证书:软著登字第0690972号),包括各种协同研修工具。中国教师研修网201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