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中访友教案及教学反思济宁市文昌阁小学 刘慧慧学习目标:认知目标: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情感目标: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难点: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
2、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三、拜访古桥,朗读体验(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得如体哦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4)交流感受。(5)体
3、会写法。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
4、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板书
5、设计 1山中访友 老桥 德高望重 大树 知己 鸟儿 交换眼神 .教后反思:山中访友是鲁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这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满好奇心的散文。教学完这篇课文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几点成功之处:一提出问题,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感知全文。课题山中访友既是全文的立意之本,又是以联想和想象构筑情境这一独特、鲜明的表现手法之凝聚。揭题后让学生猜测作者去山中访友的对象,然后让学生去文中找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明白了作者拜访的“朋友”原来是老桥、鸟儿、露珠概括地说,这山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二以读激情,交流明情。课文在叙
6、述的时候很有特色,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变换叙述人称。作者有时用第三人称娓娓道来,有时感情强烈了又用第二人称直舒胸臆。在第五自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采用了精读、品读等多种朗读方法,除了让学生读好作者跟老友打招呼,也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山中的景物跟作者打招呼,老朋友见面后的亲切感学生们完全的体会到了,这样也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那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诗一般的情怀。三放飞想象,学会表达。课文的另一特色就是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如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的描写。“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引导学生想象并写作。 教学这篇课文,学生们较有收获,他们是快乐的。教学基本上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全面的提高。但课堂还有很多不尽完美之处,比如课堂关节不够紧凑,有些环节间的过渡不自然,没能很好地照顾到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