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数学课堂要有效转化文本知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巧妙地将教材中的文本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教学活动,学生才能有效地接受数学知识。下面是我在教学《圆柱的体积》这一内容时的具体教法: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做练习题。
茵茵的绿草地上,一直美丽的乌鸦,看到一个铁皮储水桶里有水,它口渴了,正想美美的喝上几口,可是她发现桶里的水并不多。不管怎么努力,就是够不着水喝。这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一个底半径2厘米,高16厘米的圆柱形水桶,里面只存有10厘米深的水。可乌鸦刚好16厘米高一点,她的头刚刚够得着水桶边。只见她伸长了脖子,把那长长的嘴巴使劲往桶里伸,可她的长嘴巴才4厘米长,要想喝到那水,还差16-10-4=2(厘米),这可难坏了小乌鸦,不过这只乌鸦可不是《狐狸和乌鸦》中那只笨乌鸦,她想:“我可不想就这样就眼巴巴看着有水却喝不到嘴里。”她想啊想啊,忽然,她看见旁边有24块半径1厘米,高0.5厘米的圆柱形石块,灵机一动,就把那些石头一股脑儿全部投放到水里,只见水徐徐上升。
同学们,现在这只乌鸦能喝到水吗?让我们帮她算一算。
其实,这只乌鸦不能喝着水,关键就看水的高度能不能达到16-4=12厘米。我们可以这样算“
(1)圆柱形石块的总体积:
3.14×1×0.5×24=37.68(立方厘米)
这些石块的总体积就是升高的水(圆柱体)的体积。
(2)水面能升高的高度:
37.68÷(3.14×2×2)=3(厘米)
(3)现在储水桶里水的高度:
10+3=13(厘米)
这样既以一种生动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得所教授数学内容不再显得枯燥乏味,有效地转化了文本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