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高效课堂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同时也是对过去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一次变革,教育理念也需随之更换。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下面,就本人在高效课堂实施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几点看法。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是在积极发言、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学习灵感就会消减。因此,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
2、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下面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或与加减有关的算式。(1)5+5+5+5+5=(2)6+6+6+6+6=(3)6+6+6+6+4=学生很顺利地将(1)、(2)进行改写,而对(3)进行改写则有些困惑。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列出了64+4,教给予肯定后,接着鼓励学生:这道题还有更简捷巧妙的解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题目特点,看看哪位同学最聪明,最早发现!学生又投入紧张的思考和热烈的研讨中,结果,有的同学列出了:65-2,还有同学对信息进行整体改组,把历来的“4”分成4个1分别加到每一个“6”中,列出了74。我不由得为学生们鼓掌喝彩!
3、同学们在参与过程中体验着拐索、发现、创新的快乐。二、激发参与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敢于创新。因此,我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由然而生。这时我
4、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整堂课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学习新知,探究的味道十分浓厚,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最后的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三、留足思维的时空,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总是和自主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生命离不开水、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因此,课堂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讨论,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意识。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面积的推导”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公式及推导方法,以及曲线转化为近似直线的过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用剪、拼、摆等方法推出圆的面积,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们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这样,就可以利用已学过的面积公式,求出的面积。显然,为学生提供自由地看、想、说、做的条件,可促进学生多角度灵活思维,可使学生学得更为生动活泼,也就促使学生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总之,面对新课堂的挑战,教师要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创设条件,让学生真正地参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中,从而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