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
生产项目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北京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有限公司
资质证书编号:APJ-(国)-461
2017年7月
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
生产项目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法 定 代 表 人:任 磊
技 术 负 责 人:高 扬
评价项目负责人:陈淑荣
2017年7月
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
生产项目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评 价 人 员
姓 名
资格证书号
从业登记号
签 字
项目负责人
陈淑荣
0800000000207565
009184
项目组成员
陈淑荣
0800000000207565
009184
蔡有山
0800000000103711
004647
报告编制人
陈淑荣
0800000000207565
009184
报告审核人
张连春
1200000000200602
016347
过程控制负责人
门哲清
0800000000205905
010889
技术负责人
高 扬
0800000000104671
000768
前 言
安全评价是全面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安全评价作为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现代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而且对安全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受北京市大兴区安监局的委托,北京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有限公司承担了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安全现状评价工作。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的生产经营行过程中,存在着火灾、灼烫、中毒和窒息、噪声、粉尘、机械伤害、触电等潜在危险、有害因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13号)、《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2004年7月29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 2011年5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修订)、《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66号)等有关规定,对北京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生产过程进行安全现状评价。
为便于安全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评价工作组对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了全面仔细的分析、研究,在认真进行现场检查及相关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该项目的具体情况,经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定性、定量评价,编制了《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该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得到了北京市大兴区安监局,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协助,谨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北京中安质环技术评价中心有限公司
2017年7月
目 录
前 言 I
目 录 II
1概述 1
1.1评价目的 1
1.2 评价范围 1
1.3评价报告内容 1
1.4评价依据 2
1.5评价的原则 5
1.6评价程序 5
2项目概况 7
2.1建设单位简介 7
2.2项目简介 8
2.3地理位置 8
2.4总平面布置 8
2.5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设施 9
2.6公辅工程 10
2.7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 10
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11
3.1 危险、有害物质辨识与分析 11
3.2 制衣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
3.3 电气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5
3.4 建筑物火灾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6
3.5 平面布置危险因素分析 18
3.6 安全管理上的危险因素分析 18
3.7 自然条件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19
3.8 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19
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20
4.1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20
4.2 评价单元划分 20
4.3 评价方法的选择 21
4.4 评价方法简介 22
5 定性、定量评价 23
5.1 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 23
5.2 制衣车间单元 25
5.3 电气系统单元 27
5.4 消防系统单元 28
5.5 职业危害单元 30
5.6 安全生产管理单元 32
6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35
6.1 现场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 35
6.2 有关安全生产的建议 35
7.1 危险、有害因素评价结果 35
7.2 各单元评价结果 36
7.3 建设项目安全状况综合评述 37
7.4 安全现状评价结论 37
8 附件目录 38
1概述
1.1评价目的
本项目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
1)贯彻落实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标准、规范;对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存在的危险、有害性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估本项目发生危险、危害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判断其是否可被接受,提出安全对策措施,以作为生产必须安全的根本要求。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低职业危害、最少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劳动安全卫生投资效益。
2)是按照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综合运用国内外科学的评价方法,分析、评价本项目生产装置、设备、工艺、生产过程及公用工程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等级与可接受程度,得出评价结论,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的对策措施,在提高项目的本质安全度和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水平方面,向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提出具体要求,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3)是为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对本项目审查、安全措施落实的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1.2 评价范围
主要是针对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危险有害物质、周边环境、平面布置、工艺装置、公用工程、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现状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的生产及其附属设备设施。
1.3评价报告内容
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包括如下内容:
1)概述
2)项目概况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4)评价单元划分与评价方法选择
5)定性、定量评价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7)评价结论
1.4评价依据
1.4.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13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 修订》(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年修订)》国家主席令[2007]第65号
5)《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
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
8)《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9号)
9)《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3]第4号)
10)《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
1.4.2地方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2011年修订)》(2004年7月29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 2011年5月27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5次会议修订)
2)《北京市消防条例》(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7号)
3)《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17号)
4)《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42号)
5)《北京市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66号)
1.4.3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1)《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号,第80号令修订)
3)《生产安全事故罚款处罚规定(试行)》(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3号,第77号令修订)
4)《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
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根据第80号令修订)
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0号)
7)《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4号,根据第80号令修订)
8)《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47号)
9)《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59号,根据第80号令修订)
10)《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69号)
11)《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70号)
12)《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74号)
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88号)
14)《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国家安监总局等10部委公告[2015]第5号)
15)《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修订)》(中国气象局令第24号)
16)《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
17)《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
18)《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61号)
19)《特种设备目录》(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第114号公告)
20)《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
21)《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 3009-2007)
22)《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
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2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2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
2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2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13)
28)《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2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30)《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3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3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33)《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
3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35)《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
36)《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3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 2.2-2007
3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
1.4.4项目文件
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1.5评价的原则
本报告将按照国家现行有关制衣车间加工生产的安全法侓、法规和标准要求对本项目进行评价,同时遵循下列原则:
1)严格执行国家、地方与行业现行有关制衣厂生产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公正性。
2)选用可靠、合理、适用的评价技术,确保评价质量,突出重点,力求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1.6评价程序
(AQ8001-2007)要求进行预评价,现状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主要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选择评价方法;
2)实施评价阶段,对生产中涉及的安全设施状况进行类比分析,辨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运用合适的评价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提出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3)报告编制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一、二阶段所得到的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提出评价结论和建议,完成安全现状评价报告书的编制,主要工作程序见图1.6-1。
前期准备
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
做出评价结论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编制安全现状评价报告
划分评价单元
定性、定量评价
选择评价方法
图1.6-1安全评价程序图
2项目概况
2.1建设单位简介
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4月7日,法定代表人王少云,注册资本50万元,注册地址为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甜园路2号,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许可经营范围为:制造、销售服装;销售服饰、针纺织品、鞋帽。(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实际地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南环路31号,是一家制造销售服装;销售服饰、针纺织品、鞋帽等产品业务的有限公司。该公司集设计,生产、销售高档男装为一体,其代表品牌BUENSITE服饰包括男士西服、衬衫、领带、T恤、羊毛衫、皮带、皮鞋、皮包等十多个系列。自1996年以来,法兹高级男士服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贵的质量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公司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我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 用心服务于客户,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
2.2项目简介
单位名称: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
项目性质:安全现状评价
项目地址: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南环路31号
许可经营范围为:制造、销售服装;销售服饰、针纺织品、鞋帽。(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
2.3地理位置
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旧宫镇南环路31号。
项目所在地
北
图2.3 本项目所在地理位置示意图
2.4总平面布置
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为四层建筑,该生产加工车间位于二层。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2.4。
图2.4 厂区平面布置示意图
2.5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设施
2.5.1 工艺流程
北京法兹服饰有限公司制衣车间 生产工艺流程:
包装
检验
整烫
缝制
印绣花
裁剪
验布
图2.5.1生产工艺流程示意框图
2.5.2 主要设备
表2.5.2主要设备名称
设备名称
数量
品牌
型号
缝纫机
65
重机
DDL-9000C
电脑钉扣机
1
重机
AMB-289
钉扣机
2
兄弟
CBB-B917-1
发生器
6
江心锅炉
14A0913
断布机
2
JUHLI
CZD-B11
净片机
2
NCA
EBK-A
锁眼机
1
DURKOPP ADLER
580
套结机
1
重机
LK-1900A-SS
压衬机
1
羽岛
HP-900LFS
珠边机
2
SHDA
SK-782
烫台
15
运晋
KUTT2
烫斗
15
上海神龙
QZY3
2.6公辅工程
1)供配电
电源由旧宫镇低压配电室接引,引入电压为380V。厂房设置有1个配电箱,主要用电设备为制衣类设备、照明等。
2)消防系统
制衣车间为丙类厂房,厂区内有室内外消火栓;全公司配置5kg干粉灭火器82个。
2.7组织机构和安全管理
该企业属于制衣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法的相关规定,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该企业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1)安全管理制度: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安全保卫制度、巡检制度度等。
2)安全操作规程:缝纫机、电脑钉扣机、断布机、锁眼机、套结机、压衬机、珠边机等设备操作规程。
3)应急救援预案:该公司提供了人身伤害专项预案、火灾事故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事件应急预案、食物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3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通常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有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但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是安全评价的基础。
3.1 危险、有害物质辨识与分析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涉及到的物料为各种布匹等,加工过程会出现噪声。无危险品。
职业病危害告知包含:噪声。
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制衣车间火灾危险性均为丙类、耐火等级属于二级。
2)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该项目布匹不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的危险化学品。
3)本项目中加工主要是对布匹进行裁剪、钉扣、锁眼、珠边、打包等等,因此根据物质特性分析,该项目涉及到的物料主要存在着火灾危险特性。企业应清楚本企业是火灾危险场所,并采取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的措施。
3.2 制衣车间加工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辨识,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有火灾、触电、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等;存在的主要有害因素有噪声。
3.2.1 制衣作业过程危险性分析
1)火灾爆炸
(1)火灾
在生产作业区的区域未使用适宜的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电气及静电火花也可能引发火灾;在生产作业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电气设备,如果长时间过负荷运转,容易烧毁电气设备或使电缆过负荷发热,可能引发火灾;雷电引起的火灾,如果没有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或防雷设施未起作用,雷击引燃可燃物。
布匹属可燃物品,其储存仓库和裁剪、钉扣、锁眼、珠边等岗位的火灾类别为丙类,若管理不善,现场存在明火或电火花等,仓库内安装白炽灯或存在违章动火行为,易引发可燃物燃烧,现场无消防器材或消防设施不完善、失效等有造成火灾扩大的危险。
(2)爆炸
爆炸危险环境如蒸汽发生器等区域机械通风不良;企业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操作;静电接地、跨接装置不完善;操作不规范设备缺乏检修和维护;静电防护不符合要求等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爆燃事故。
2)触电
(1)该工程生产过程用到电气设备,如存在防护设施缺陷、安全距离不够,有触电的危险;电气设备的非带电金属外壳,由于潮湿、漏电、静电感应、接地不良等原因,作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触电伤害事故。该项目生产用电为低压电,包括电气、电器设备设施,人体接触电源会造成触电伤害;用电器具漏电,接地或接零以及继电保护稍有差错,操作人员稍有误操作均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2)如果设备开关本体缺陷、设备保护接地失效,操作失误,个人思想麻痹,防护缺陷,不使用绝缘工具,或非专业人员违章操作等,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电气布线及用电设备容易产生绝缘性能降低,甚至外壳带电,特别在多雨、潮湿季节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3)在生产过程和检修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拖动设备、移动电气设备、照明线路等,上述环节均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人体触及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时的带电体发生电击;人体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当设备或线路故障(如漏电)时意外带电的金属导体(如设备外壳)发生电击;人体进入地面带电区域时,两脚之间承受到跨步电压造成电击。
(4)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PE线断线等隐患造成电击。
(5)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组织措施;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可能造成电击。
(6)配电箱、配电线路等,均存在直接电伤及间接电伤的可能。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形成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带负荷(特别是感性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误操作引起短路;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等可能造成电伤。
(7)直接烧伤是当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发生电弧时,有电流流过人体形成烧伤,直接电弧烧伤是与电击同时发生的;间接烧伤是当电弧发生在人体附近时,对人体产生烧伤,包括融化了的炽热金属溅出造成的烫伤;电流灼伤是人体与带电体接触,电流通过人体由电能转换为热能造成的伤害。
(8)厂房由直击雷、雷电感应、雷电波的电性质、热性质、机械性质的破坏作用产生雷电危险。防雷装置设计不合理;防雷装置安装存在缺陷或失效;防雷接地体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缺乏必要的人身防雷安全知识等可能造成雷电伤害。
3)机械伤害
该制衣车间生产过程中,使用了缝纫机、电脑钉扣机、断布机、锁眼机、套结机、压衬机、珠边机等;设备的外露转动部位,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或者隔离措施失效造成转动部位与人员肢体接触发生切伤、刮伤等机械事故。在进行设备的检修操作时因未采取断电措施或者误通电在检修过程中的设备而造成严重的切伤、刮伤等机械伤害事故。
4)物体打出
物体打击指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在作业过程中人为乱扔废物、杂物;设备带病运转;设备运转中违章操作等会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作业的人员应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体打击伤人的事故发生。
5)车辆伤害
企业产品运输使用机动车辆,机动车辆在行驶、停车中,发生的挤、压、撞车等车辆伤害事故。车辆伤害事故的特点是后果严重,突发性强,而且重复性事故多。
车辆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
(1)驾驶员缺乏安全技术知识教育,违反操作规程。
(2)车辆、工具有缺陷不完善、维修不当,使车辆长期带病运行、安全装置不健全等;
(3)作业环境不良,如道路不畅、标志不明、照明不适、场地狭窄等;
(4)无照驾驶,厂内机动车辆管理不严,驾驶员不固定。
(5)驾驶员和行人精力不集中,不注意观察路面情况。
(6)本公司产品体积大,如果为了抢任务,擅自加大车辆的载重,使车辆在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车、酒后驾车、违章占道行驶等易发生车辆伤害。
3.2 .2 制衣生产过程有害因素分析
1)噪声的职业危害
噪声:该项目的噪声主要由螺旋卷管机、薄管精切机、自动原纸分切机、环保型无尘包装盒开槽机、平压压痕切线机等设备产生。构成作业环境噪声的声源,主要有机械动力噪声。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有可能使人患上职业性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噪声还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与影响仪器设备等的正常运行。
3.3 电气系统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该项目的电气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加工的电气设备。电气设施如设计失误、线路老化、绝缘老化、线路短路等故障将导致火灾、触电的危险。该项目电气系统存在的可能导致危险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接地短路。电力、电气设备接地引起其外露可导电部分带电。如果保护接地或保护接零等措施失效,人体触及带电体将引起人身触电事故;而短路可能是单相短路或两相、三相短路,此时将产生较大的短路电流,如有可靠、灵敏的电气保护,将使短路故障迅速切除,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否则会导致电气设备烧毁,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2)电力、电气设备发生短路处于作业工位,电气火花将会导致其他爆炸和火灾事故,系统内发生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停电,后果十分严重。
3)电气系统产生过电压(包括操作过电压、外部雷电过电压等)引起电力、电气设备绝缘击穿,发生短路故障,引起火灾或人员伤亡。
4)电气设备缺相运行或机械设备卡住引起电气设备过载,温度骤升,引起绝缘热击穿短路或接地、造成设备烧毁或触电等事故。
5)电缆的设计、选择与敷设不合理,或与热力管道靠近敷设,引起着火,造成火灾事故,一旦电缆着火不但会烧毁电缆,而且使事故扩大,设备烧损停止运行,发生重大的设备事故,并迫使生产停顿。
6)人为误操作、违章操作,引起两相或三相弧光短路,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
7)运行人员巡视检查或检修人员与带电的电气设备的裸露部分安全距离不足,引起触电或弧光短路烧伤,造成人员伤亡。
8)防护设施欠缺。低压配电装置室通风孔未设防护网罩,或配电装置室与配电柜相连的电缆线路的孔、洞未封堵,门窗关闭不严等缺陷,小动物的窜入引起电气短路、造成电气火灾、设备损坏。
9)雷击危险性,建设项目地区多年平均雷暴日达35.6d,如电气设备受到雷击,易导致电气设备损坏,甚至引起火灾等事故。
10)电气设备绝缘损坏和老化,存在触电的危险性。24V可移式电动工具在潮湿多汗等情况下,如绝缘损坏和老化、外壳带电,也存在着触电的危险性。
11)配电装置、电动机、电缆以及各种照明设备不符合危险分区的要求而导致火灾。
12)电流过载导致的火灾。
3.4 建筑物火灾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建筑火灾的起火原因多种多样,如建筑布局不合理、建筑结构材料选用不当、在建筑结构、装修中大量采用易燃可燃材料或消防及疏散设施缺陷等,极易增加建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发生火灾后疏散的时效性等,该建设项目建筑物加工车间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建筑防火设施缺陷
(1) 建筑物本身的防火设计如耐火等级、防火防烟分区、疏散设置、建筑构造、装修等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建筑施工、装修质量低劣,不按相关部门审批合格的设计图纸施工,施工中擅自更改。
2)安全疏散设施
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主要有疏散楼道、疏散走道、安全出口、应急照明系统(包括事故应急照明、应急出口标志及指示灯)和疏散指示标志等组成。安全疏散设施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有:
(1)杂物占据消防疏散通道。
(2)疏散指示标志安装不符合规范要求、种类不符合场所要求、数量不足、重一次性投入而疏于日常维护等。
3)消防器材
(1)未按规定摆放消防器材。
(2)消防器材质量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对消防器材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查检验。
4)不规范用电、用火
(1)电缆或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受外力损坏而发生的短路火花;
(2)电缆或电气设备过负荷后而过热引发的着火;
(3)供电线路上未装设过负荷、短路保护装置或保护装置失灵;
(4)违章吸烟而引发的火灾;
(5)违章使用电炉子而引发的火灾;
(6)临时用电线路主要是用于突击性工程及使用时间短暂的用电。临时用电一般线路敷设简便,安装不规范,乱拉乱接现象普遍,负载多,导线截面小,容易导致导线过热、导线碰线短路或接触不良打火而造成火灾;
(7)雷电产生的数百万伏乃至更高的冲击电压毁坏电力变压器、断路器、绝缘子等电气设备的绝缘,烧毁电线;绝缘损坏可能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
3.5 平面布置危险因素分析
1)安全通道:厂房内的操作通道和安全通道狭窄或无安全通道,造成操作人员被挤伤。
2)采光因素:工作场地光线不良、照度不足、视线不清等,会影响视力,产生误操作,造成伤害事故。
3)易燃、易爆场所的设置如不符合相关要求,则加大了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
4)安全标志及安全色:对有关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特别是易燃易爆作业场所和特种设备,没有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标志、号或标志不规范,容易导致人员的误操作和错误判断等,造成伤害事故的发生。
3.6 安全管理上的危险因素分析
1)指挥错误
由于指挥错误或不按有关规定指挥,造成设备、人员伤害,这主要是基本功不够,心理素质差或感知迟钝、对事故无预见而造成的。
2)操作失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误操作、违章操作等,易发生设备损坏、人员伤害等事故。
3)监护失误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监护人员的监护不利,甚至判断失察或监护失误造成事故。该工程各工序中都可能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而导致火灾爆炸、起重伤害等事故发生。行为性危险因素若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纠正,极有可能造成范围广、性质严重的安全事故,往往伴有人员的伤亡发生,因此要特别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
4)维护巡检
检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过程中,由于未挂检修标识牌,导致在检修过程中设备突然运转,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事故。或检修人员不具备检修资质,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5)安全管理不到位
安全管理制度、动火制度、维护检修制度、操作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监督工作不到位,安全培训不及时,操作人员未持证上岗等,可能会造成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事故。
3.7 自然条件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
1)雷电:根据北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分析,北京市年平均雷暴日为35.6d,属于中雷区,该地区很有可能雷电伤害。雷击可能毁坏该项目建筑物等造成火灾、破坏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这里还要说明雷电同样能击毁装置、设备、造成财产的重大损失。
2)地震:项目选址所在地区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有地震灾害影响的可能性。
3)暴雨和洪水: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当地日最大降雨量137mm,年降雨量665.3mm,在雨水季节要注意暴雨的侵袭,防止机电设备受潮造成二次事故发生。
4)高低温:该地区极端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21℃,冬夏季室内外作业如果未采取保暖、降温措施、通风不良等则可能发生高低温危害。
3.8 危险、有害因素分布
表3.11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存在部位一览表
序号
危险有害因素
存在场所
危险因素
有害因素
火灾爆炸
触电
机械伤害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噪声
蒸汽
1
制衣车间
√
√
√
√
√
√
√
4 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
4.1 评价单元划分的原则和方法
评价单元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的需要,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有限的确定范围而分别进行评价的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划分评价单元是为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服务的,便于评价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价工作的准确性。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流程、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结合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进行划分。还可以根据评价的需要,将一个评价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评价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
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为:
1)以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为主划分
(1)按工艺方案、总体布置和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将整个系统作为一个评价单元。
(2)将具有共性危险、有害因素的场所和装置划为一个单元。
①按危险、有害因素类别各划分一个单元,再按工艺、物料、作业特点(即其潜在危险、有害因素不同)划分成子单元分别评价。
②进行职业卫生评价时,宜按有害因素(有害作业)的类别划分评价单元。例如,将噪声、辐射、粉尘、毒物、高温、低温、体力劳动强度危害的场所各划归一个评价单元。
2)按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
(1)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
(2)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
(3)按工艺条件划分;
(4)按贮存、处理危险物质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质的数量划分;
(5)按事故损失程度或危险性划分。
4.2 评价单元划分
根据该项目的特点,生产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和生产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出6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即:
1) 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
2) 制衣车间单元;
3) 电气系统单元;
4) 消防系统单元;
5) 职业危害单元;
6) 安全生产管理单元。
4.3 评价方法的选择
根据该项目的生产实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情况,本次安全现状评价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进行分析评价。
表4.3-1安全评价选用的评价方法表
序号
评价单元
选用的评价方法
1.
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
安全检查表法
2.
制衣车间单元
安全检查表法
3.
电气系统单元
安全检查表法
4.
消防系统单元
安全检查表法
5.
职业危害单元
安全检查表法
6.
安全生产管理单元
安全检查表法
4.4 评价方法简介
安全检查表检查(SCL)简介:安全检查又称为过程安全检查(Process Safety Review)、设计检查(Design Review)、避免危险检查(Loss Prevention Review),安全检查是对过程的设计、装置条件、实际操作、维修等进行详细检查以识别所存在的危险性。安全检查主要用于识别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事故的装置条件或操作程序,这种方法可用于工艺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对正在进行的工艺过程,评价人员可针对设计文件给出的图纸进行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有普遍性安全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专项设备(设施)安全检查等,应用十分普遍、广泛。
1)安全检查目的
(1)让评价人员对工艺过程可能的危险性保持警惕;
(2)有利于对控制和安全系统的设计依据进行评估;
(3)有利于发现由于设备或工艺改变所带来的新的危险;
(4)有利于对新的安全技术应用于已存在的危险进行可靠性检查。
安全检查通常瞄准主要的危险,枝节问题不是安全检查的目的,当然这些枝节问题也是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安全检查还应吸收其他工艺过程的安全经验,尤其是类比工程或以往的事故案例。典型的安全检查包括对类比工程进行的安全检查(调研)。
2)安全检查方法
(1)安全检查由三个步骤组成:检查的准备(包括组成检查组);进行并完成检查;编制检查结果文件。
(2)安全检查报告包括: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所引起的安全问题;偏离规定的操作规程所引起的安全问题;新发现的安全问题。
安全检查表见表4.4-1。
表4.4-1 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和内容
检查依据
检查记录
检查结果
5 定性、定量评价
5.1 选址及总平面布置单元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该项目选址及总平面布置等方面的合理性,运用安全检查表方法进行评价。
5.1.1 选址与周边环境评价
该建设项目选址与周边环境的具体检查项目和内容见表5.1-1。
表5.1-1-1 选址及周边环境安全检查表
序
号
检查项目和内容
检查依据
检查情况
检查结果
1
厂址选择应符合国家的工业布局、城镇(乡)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3.0.1条
选址在镇里,总体规划符合要求。
符合
2
厂址应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发展所必需的水源和电源。水源和电源与厂址之间的管线连接应尽量短捷,且用水、用电量(特别)大的工业企业宜靠近水源及电源地。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3.0.6条
水电能满足要求。
符合
3
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第3.0.8条
水文地质条件满足要求。
符合
4
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厂址不可避免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时,必须采取防洪、排涝措施;
2 凡受江、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