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作坊:16年城东区小学数学5坊
学校: 西宁市国际村小学
讲授内容:《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科:数学
年级:五年级
姓名:马海燕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微课教学设计
名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知识点来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39页。
知识点描述: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测量鸡蛋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知识点背景:
“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个单元的一节内容,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这两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之后教学本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奠定基础。由于学生对规则的立体图形已有了感性积累,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让学习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感受数学生活化的魅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基础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学类型:探究型,演示型,合作型,情境教学型,生本型。
实用对象:小学五年级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
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先进行猜想,然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温故而知新。
1、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2、 出示课题:学习《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方法和计算。
3、 引出“等体积变形”思想方法
渗透“等体积变形”这一数学思想,这样用数学自身的思考力度来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展示(思考)
出示三个小朋友测量石块的体积,用什么方法呢?
三. 动手实验操作
实验一:将石块放入有适量水的容器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1、在量杯里注入一定量的水(能将石块全部淹没),观察水的高度,做好记录。
2. 将石块放入量杯石块浸没水中后,水面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水面会上升。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是因为量杯内一部分水所在的空间被石块体积占据,被排挤出的水就会向上升,上升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石块的体积。观察这时水的 高度并做好记录。
实验二: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溢出部分水的体积)
在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里,将溢出的水倒入量杯中。观察并做好记录。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四. 合理计算。
利用实验测得的两组数据来计算这个石块的体积。
会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计算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 交流
哪些不规则物体可以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它的体积呢?哪些不规则物体不适合用用这种方法测量出它的体积呢?
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以及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归纳
不同的方法本质上都是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都是通过等体积变形进行转化,转化的前提是体积不变。转化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在理解“上升、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水中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