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记金华的双龙洞
无锡沁园实验小学 邓云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突兀森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画游程图,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
3.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窄小的特点。
4.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 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 指导学生学会通过自己旅游时的见闻、感受,把景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难怪人们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多出处走走,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吧,来,读一下课题。
2、读了课题,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游记(板书 游记)所以,这个“记”我们可以换成——?对,这是游记性文章一般的命题方式。
3、为什么叫双龙洞呢?谁来说说?课文中有一句话点明了双龙洞名字的来历,谁能快速地把它找出来。让我们一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了解游程
1、这二条龙是自然形成的石龙,龙头在洞口,龙身、龙尾在内洞。下面让我们走进双龙洞。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
2、检查字词
浙江 金华 罗店
杜鹃 油桐
突兀森郁 石笋
(1) 发现了什么?(都是地点)对,三个地点告诉了我们双龙洞的位置是在---浙江省金华市----罗甸镇附近。
(2) 看,这就是杜鹃,它也叫映山红。它色彩缤纷,其中红色居多。它还是我们无锡的市花呢!我们校园里就有美丽的身影。这是油桐,因树像梧桐,种子可榨油而得名。
(3)突兀森郁在文中指什么?指山怎么样?(山很高,山上树木很茂盛。)
(4)一起再来读一读。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别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上圈出有关词语,和同桌合作完成作业单上的游程图。
4、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写的游程?
( 金华) (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 出洞 )
(点评:真不错,一个都不落,全说对了)
5、你能根据游程图,把作者的游览过程说具体吗?结合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说一说
6、谁来试试!(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到了孔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点评:你把作者的游程讲得很清楚,这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游程)
7、那么,在这个游程中,哪些是作者游览的主要景点呢?(对,这是作者在游洞),前面写的是作者去双龙洞的——(路上),最后写的是原路(返回)通过游程图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游览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作者先写了在途中,再写了——游洞,最后写——返回。
三、品读课文,学习表达
1、那么,在游洞的过程中,哪一处景点让作者最好奇,最刺激,留下的感受最深?(板书:孔隙)
2、理解:孔隙。(1)孔是什么?(很小的洞)
(2)隙在字典中有5种意思:隙:
1. 裂缝 感情上的裂痕 闲,空 机会,空子 际,接近
(3)孔隙是什么意思呢?(很小的裂缝)
(4)那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孔隙的特点是什么吗?(窄小)
(5)那孔隙有多窄,老师找一段资料。出示:双龙洞外洞和内洞相距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
A、看一看这一段话用什么方法写出孔隙的窄小呢?(列数字)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数字。
B、小结:这一段话用具体的数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孔隙的窄小。
3、那作者又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呢?请大家用自由轻声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写写自己的体会。
4、好,我们一块来交流交流。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1)这二句写了什么?
(2)船小到什么程度呢?“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
(3)怎样并排,哪二个上来演示一下。为什么要紧紧地靠在一起?(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看,作者描写得多具体啊!
(4)作者仅仅在写船小吗?
(5)小结:作者通过看到的小船的小,也就是它的见闻,写出了孔隙的窄小。板书(见闻)
(6)谁来通过朗读读出孔隙的窄小。(点评:这只小船真够小的!这样的小船,估计二个胖子是挤不下了。)
▲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作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
(1)这二话写了什么?(船进出的方式)
(2)这种独特的进出方式也是孔隙所独有的。也可以看出孔隙的窄小。一起来读一读。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1)这句话写了作者过孔隙时的仰卧的姿势。这里有一个生字,一起读一下。
(2)“臀”是月字旁,这里还有几个字偏旁相同,这样字说明都与什么有关?那“臀”是哪个部位呢?
(3)凡是与船底接触的部分都写到了,有哪些呢?(边摸边说)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也就是每一处都贴着船底了。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啰嗦,直接写每一处都贴着船底不就行了吗?
(4)这样具体、细致地描写,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了孔隙的窄小。
(5)谁来读好这句话。(点评:通过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作者过孔隙的好奇和小心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1)为什么找这二句,谈谈你的理解。
(2)这二句写了作者过孔隙的感觉,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孔隙的窄小?(挤压、稍微准会)
(3)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作者过孔隙时心情怎么样吗?(害怕,紧张、担心、好奇、刺激)
(4)作者正是用过孔隙的感觉,也就是他的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窄小。(板书 感受)谁来读好这二句话。
(5)现在就让我们一块跟着作者乘小船,过孔隙。游客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6)你是怎么躺的?(指读)游客们,你们都躺好了吗?你们是怎么躺的?(齐读)
(6)行了,那就开船吧!(音乐起)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动,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是啊,此刻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
你能不能动?你会不会动?游客们,你们敢不敢动?因为,我又感觉――
(7)要是把肩背稍微耸起一点儿,准会擦伤肩背。要是把脚稍微翘起一点,准会擦破裤子,擦伤膝盖。那要是把臀部稍微拱起一点儿,准会划破衣裳,刺伤肚皮。)
(8)终于,过了孔隙啦!游客们,你又有什么感觉?
(9)同学们,在描写孔隙窄小时,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据写出孔隙的窄小,而是用过孔隙的见闻和感受,写出了孔隙的窄小,读后,让我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拿好书一起来读读这一节。
四、迁移运用,练笔实践
1、同学们,我们祖国还有许多姿多彩的景点。你们瞧,这是黄山著名的景点一线天。课前,邓老师了解到我们班好多同学去过了。来看看图片,这个一线天有什么特点?(窄小)
2、谁能联系自己过一线天的经历,说说你在一线天看到了什么?过一线天,你又有什么感觉呢?
3、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来写写一线天,没去过的同学,我相信看了图片,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也能写好。写时我们可以用上书本上的语句,也可用上平时积累到的,注意书写规范、整洁,开始吧!
4、生交流
5、同学们,学过这种写法,我们不仅能写好一线天,还能写出自己游览过的每一处景点,那双龙洞的其他几个景点,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景点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5自然段。
2、仿照第五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你游览过的景点。
板书设计 游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程
见闻 孔 隙 : 窄 小
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