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教学方法方法教学方法可能是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中随时代变化最为频繁的一项内容。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法,从听说法到交际法,再到近年来争议不断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这些方法无不反映着时代特征和人们对英语学习过程、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的认识,都具有其不同的优势和局限性。Prabhu(1990)通过研究认为不存在一种最佳的外语教学方法,要结束对于方法的盲从和寻找最佳方法的幻想,对于教师而言更重要的是形成个人的教学理念。教师的创造性就在于合理选择最适合自身环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王蔷,2006)。教学方法的选择需要建立在备学生和备内容,以及教师对本人、学校和当地实际情况的分析基础之上,为学生的外
2、语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服务。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学习成效对学生的意义不庸赘述,对学习过程的强调是课标基本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习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只有在语境中对真实语言进行接触、体验和理解,才有可能发现目标语言(英语)的规律,掌握相关的语言技能,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进行语言学习。任何有可能使学生通过以上方式融入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都是适合您的最佳英语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而言关注对
3、学生学法的指导要比关注教法的使用更为重要。任务型教学途径源于Prabhu在印度班加罗尔进行的教学实验。该实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教学成果,因此随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教学途径的核心就在于鼓励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强调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值得注意的是,该教学途径强调综合使用关注语言形式的教学和关注语言知识的教学(王蔷,2006)。参考文献:1. Prabhu, N. S., 1990. There is no best method- why. TESOL Quarterly, (24).2. 王蔷 主编,2006,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