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二文科练习.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60197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8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文科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文科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择题练习 1.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 2.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4.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 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促使先进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 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环境 5.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6. 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 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C. 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 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 7.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 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 8. 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9.1935年林语常曾痛心疚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0. “从18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基本价值。”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 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1.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 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 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 12、1925年3月20日,俄国革命家马林在一篇文章中说:“孙中山在法文月刊《社会主义运动》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中国革命的性质,提到他不期望资本主义式的繁荣,而希望看到‘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这则材料 A.证明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发生改变 B.表明孙中山已完全接受中共革命主张 C.说明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唯一出路D.说明孙中山的革命策略有所调整 平民教育委员会诸同志: 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又繁,平教委员会常务委员势难胜任,恳予准许辞职,另推一人接替。本月常务委员会议请到伯伦同志代理出席。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毛泽东 五月廿六日 13.右图是一份公函,其反映的信息符合历史史实的是当时 A.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B.中共开展土地革命 C.国共两党揭开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D.国共携手合作抗日 14.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15.图四和图五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消长和成分构成变化的基本情况,其中a年和b年分别指 图四 党员数量消长 图五 党员成分构成变化 A.1921年和1922年 B.1937年和1938年 C.1927年和1928年 D.1949年和1950年 16.“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这说明当时 A.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 17.《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 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 18 下左图为一张已经发黄的传单图片,下列关于此传单图片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容纯为欺骗宣传,与事实完全不符 B.宣传目的是为了削弱我抗战军民士气 C.此传单包藏祸心,为日本的侵华服务 D.体现了抗战初期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 19. 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这说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C. 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20、19世纪中期在欧洲兴起了一股进步的社会潮流。该潮流的一份重要纲领于1906年被节译成中文。与原文相比,译文更赋诗意,少了些激烈的语气。文中最后有“噫来,各地之平民,其安可以不奋也”之句。此句原意最有可能是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1、《共产党宣言》中写道:“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作者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 A.阶级斗争学说 B.谋求人类解放的目标 C.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D.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 22、“每个人都发来了回电。核心内容是,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我同意了……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我周围到处都是背叛、懦弱和欺骗!”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日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俄国二月革命 B.七月流血事件 C.苏联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 23、“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24、《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4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和“战争”是分别是指 A.二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B.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C.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 D.二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 25、《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说明科学社会主义 A.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B.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各种设想 C.用统一的社会生产代替私人生产 D.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26、有人认为:“战争,更正确地说,是临时政府没有能力结束战争,成了列宁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 ②“和平、土地和面包”是当时民众的迫切要求 ③“七月事件”使临时政府丧失了人民的支持 ④《和平法令》的颁布是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工业革命导致社会日益分裂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敌对的阵营,成为《共产党宣言》诞生的主要条件。下列作者表述的现象,与上述时代背景无关的是 A.司汤达:(工人)每5~6年就失业一次,他们只好在街头卖唱 B.李斯特:(里昂工人身陷)苦难和令人难以忍受的贫困环境之中 C.奥斯特洛夫斯基: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D.巴尔扎克:法律把金钱定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28、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 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B.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C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和对社会制度的探索 29、《共产党宣言》在1848年2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对《共产党宣言》做了修改。在《共产党宣言》德文新版上由两位作者签名的最后一篇序言中加了这么一句话:“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已的目的”。依据你所学史实判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加上这句话的最可能原因是 A.第一国际的瓦解 B.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C.十月革命的成功经验 D.修正主义的出现 30、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巴黎公社 A.受到18世纪启蒙思想的影响 B.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作主 C.开创了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 D.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