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课改下阅读方面的教学经验.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52876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阅读方面的教学经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课改下阅读方面的教学经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阅读方面的教学经验 云棋小学 谢江华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阅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阅读能力,对一个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比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在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扩大视野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中小学校,特别是学校的语文教师应该将阅读能力作为中小学生的一种重要能力来培养。 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一是教师没有有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二是学生缺乏浓厚阅读兴趣。三是学校缺少良好的阅读氛围。四是没有热爱读书的家庭环境。五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 (二)、本色阅读 长期以来,对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人们公认不讳。用教育理论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审视这一教育现象,就不难看出,是由于尚待完善的语文教学为阅读设置了太多的障碍,可以说是“作茧自缚”。要扭转阅读教学的被动局面,就应破除为阅读教学所设置的重重障碍,使其恢复阅读的本色。 阅读,有的把它定义为“看或者读别人写的文章”。也有定义为“是人类通过文字符号获得信息的方式和过程”。它们说明人类这种活动是由读者自身(主体)向信息载体的文字符号(客体)的一种探求。这种在阅读中对未知领域的了解和掌握,一般是由阅读者自己对文字载体传输的或概念、语义,或人事、景物,或内容、材料,或传统、习俗,或理念、意义,或情感、态度等等的一种自然的、独立的理解摄取,就是本色阅读。 为什么要本色阅读?因为:一、内容的理解离不开本色阅读。二、对文章的感悟需要本色阅读。三、阅读能力的养成需要扎实的本色阅读。四、语文学习要教会学生本色阅读。 (三)、阅读教学的本旨 阅读的本旨可以包括旨趣和目的。旨趣主要出于本性的兴趣,目的出于有外力要求的功利,它们的不尽一致有一部分是因为年龄段的差异,但二者也是有交叉的。阅读的旨趣,可以是休闲、情感的沟通、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满足;阅读的目的,可以是获取信息、修心养性、培养写作能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旨趣、目的有所不同,但总的它们是可以统一的,休闲之中、满足好奇心之中,并不排除同时也可以获取信息,可以修心养性,等等,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写作能力就自然上来了。所以阅读还是有它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本旨的。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的本旨除了上述内容,还特别要提出,书中不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包含着做人做事的道理、经验和观察分析世间万物的方法,这些更应该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而潜移默化、自然掌握的。如果说,阅读由于休闲、满足情感沟通和好奇心,是一种快乐,那么让学生通过阅读而自然获得这种教育,正是寓教于乐。 (四)、阅读原本是什么 自从叶圣陶先生提出“阅读也是一种能力”以来,“提高阅读能力”可以说是得到了变本加厉的恶性发挥,以致于把中小学阅读教学搞得付出愈来愈多,收获愈来愈少,愈来愈违反认知规律,教师教得费力而不讨好,学生学得非常厌烦,师生负担超重,成效却每况愈下。用一种过去的习惯说法,叫做“少、慢、差、费”。前不久作家王蒙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语文是什么?”诚然,我们的语文教学搞了这么多年,现在应该也必须回头想一想“语文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了。我认为现在的“阅读教学”搞的这一套,基本内容已经不再是“语文”,而是“语文学”。 真正的阅读世界路径有三:一、破强加于阅读的种种束缚,给阅读以充分的自由。二、充分尊重阅读者的个性,对文本不可求强解、求统解、求全解。三、阅读必须回归到“读”上,练好“念”功和“诵”功。 (五)、阅读就是与文本作者心灵对话 《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句早已脍炙人口,传为美谈。如用合乎时下的术语来套,“求甚解”约相当于“精读”,“不求甚解”则与“泛读”相似。陶渊明之“不求甚解”也许与他厌恶汉儒死抠章句、崇尚皓首穷经有关,姑且撇开这一点不说,就读书方法而论,精读、泛读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可偏废。书必精读,既无可能也无必要;一味泛览,陶渊明必不可能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文中紧接着下面一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特别是“会意”二字真正点出了读书的奥秘所在,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对话”暗合。 阅读教学自然不同于阅读,但我认为它也应该是对话,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四重对话的交织。主体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实践,学习如何与文本对话,从而培养起与文本对话的能力。学生作为对话者一般比较稚嫩、肤浅,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但这种引导、帮助,决不是教师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强加就更是错上加错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指点如何与文本对话的门径,帮助克服在对话中遇到的困难。 (六)、“读之甚少而求甚解” 阅读,应当尽早考虑读经典。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的最高成就。正由于学生处于成长期,学习时间宝贵,所以更应当直接了解民族与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直接进入精神文化的“制高点”。学生需要文学的熏陶,需要陶冶情操,需要培养人文精神。我认为,一个人应当在他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打好语文的“底子”,进而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社会群体文化素质的低下,必然会影响独立个体的素质;反过来,独立个体素质的普遍不高,也就不可能构成高素质的社会文化群体。时下社会风气讲究实用,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人们重视金钱的作用,也就会相对比较重视自然科学而忽略人文科学的学习。“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流行了40多年,至今仍有市场,道理何在?读书仅仅是为了“不怕”,这种学习观是培养赚钱机器和精神侏儒的。自然科学给人以机械的力量,而人文科学给人以精神的力量。如果阅读中没有了“人文”,也就没有了“制高点”;没有了“真、善、美”,自然就只有庸俗。如此下去,青少年的理智、道德和情感又将会是什么样的呢? 总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得到逐步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