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为了大山的呼唤
彭一小:冉石全
每当我听见“这是爱的奉献……”这首歌时,就勾起了我脑海中永远抹不去的记忆,那是在我曾经工作过的学校的一所村小,有一名年纪已过半百的教师赵老师。他没有荣耀的光环,但他对教育事业的付出,可说是呕心沥血,一点也不为过。他曾经的工作足迹,虽不是惊天动地,但足以堪称师德的典范,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一、心系教育 执着坚守
赵老师曾经是一名民办教师,从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在离场镇较远、一直没有公路的村小工作,那里到中心校不但要走两个小时左右的路,而且中间还隔着一条河流,遇到夏天涨水来去极不方便,但他从没有因为条件的艰苦和收入的低微而放弃过。特别是在二千年代左右,随着改革开放脚步越来越快,在当地形成了到外地务工的打工潮,一月的收入可抵得上他一个代课教师一年的收入,有人曾对他说:“教了几十年了,还没有转正,收入又那么低,连养家糊口都难,何时是个头哦,还不如出去打工算了。”连自己的妻子也经常埋怨。可他却说:“在我们这个地方,连路都不通,我们当地的人都走了,还有谁愿意来,这里的孩子怎么办,难道让他们从小就上不了学吗?”这样一直坚持着,直到2007年,上级政策给了他们一个通过考试转正的机会,才真正成为一名公办教师。
二、为校发展 无私奉献
赵老师所在的村小,一直是几间木瓦房,时间久了,出现了多处安全隐患,为了让孩子们住上安全的房子,能够安心的读书,让老百姓放心,在他不懈的努力奔走之下,终于决定拆除重建。但摆在面前的问题就是,学校还有一百多号孩子还要上学,这些孩子应安置在哪里?在学校附近,要么是房屋太窄,不合适,要么就是合适,即使拿钱老百姓都不愿意。无赖之下,他只好商量和自己同住一个院子的邻居,把自己的房子全部腾出来,无偿的拿给孩子们做教室,自己一家却只能搬到隔壁邻居家住。这样,孩子算是有了安身之处,但他一方面要监管修建学校的工程质量和进度,另一方面又要给孩子上课,只好每天疲于奔走在教室和工地两处。在他的辛苦之下,学校教学楼很快就建成了,半年过后,让孩子们搬进了安全明亮的新教室。在这期间,他没有要求任何代价,为了当地的孩子无怨无悔的付出这一切。
三、为了孩子 倾尽一生
赵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他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在学习上,他除了在课堂上,精心的为孩子讲解以外,在课外还时常为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课余辅导,基本上每天放学后,都要花大概一节课的时间,为部分孩子耐心补习当天的功课,直至每一个孩子弄懂为止,从来不收取任何报酬。由于他的带动,使得他们学校的教学成绩在每年的全乡评比中,总是名列前茅,于是声明远播,隔壁村镇有不少孩子也到他们学校就读。在生活上,时刻心系着孩子的安危,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但凡遇到下大雨,他早上总会到有学生经过的沟河边去接学生上学,下午放学后把学生一个一个的送过河,让每一个孩子安全回到家中。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不辍学,当个别孩子家里困难拿不出学费时,他还时常用自己微博的工资给孩子垫上。由于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导致家里的农活完全靠自己的妻子完成,自己根本上帮不上什么忙。不幸的是,在11年他检查出自己换上了食道癌,但当时他上的是六年级,他考虑到孩子们马上就要毕业了,换个老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一直不肯去就医,最后在大家的劝导下,最后才依依不舍的告别那些孩子,踏上了求医的征程。他离开学校的那天,全班学生含泪和他道别,有的孩子还说:“赵老师,您快点好起来,我们都等着您回来。”经过2年的治疗,他的身体有所好转,在他的主动申请下,又回到了学校,继续着他教育梦想。
赵老师的这些事迹,看起来太平凡不过了,但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像他这样,为了自己的梦想,是那么的执着,是那么的无私,他那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执着理念当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让我们为了明天的教育事业,携起手来,用这一份执着和爱共筑明天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