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上科学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52454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4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科学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五上科学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五上科学第一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五上科学第一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五上科学第一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 堂 教 学 设 计手 册年级: 五 学科: 科学 姓名: 2015 学年第 1 学期德 清 县 教 育 局 研 训 中 心学 期 教 学 计 划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 帮辅对象 单 元 目 标 分 解基 本 教 学 策 略 教 学 进 度 安 排 表周 次时 间内 容备 注学 生 学 习 情 况 登 记 表序号姓名123456789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学 生 学 习 情 况 登 记 表序号姓名12345678910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

2、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学 生 典 型 错 误 摘 记时 间内 容 及 纠 正 策 略学 生 典 型 错 误 摘 记时 间内 容 及 纠 正 策 略学 生 典 型 错 误 摘 记时 间内 容 及 纠 正 策 略第( 一)单元第( 1 )课时第一学期第( 1 )课时教学课题1种子发芽实验(一)施教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教学重点知道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

3、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教学准备一个放大镜、6粒绿豆种子、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盒、四张标签、一个塑料勺、一块纸巾、一盆水预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活动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1、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2、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说明: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

4、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活动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大家说说要注意什么?(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4、完成活动单5、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5、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5、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活动三:种子的发芽实验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完成学习评价活动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我的问题: 探究方法: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猜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再将它填在下面横线上。1 2. 3. 4 5. 6. 活动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探究方法:1、选择一个假设进行验证2、确定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注意只能改变一个条件)3、设计出完整的实验过程。实验提示: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

6、实验研究。实验计划我的问题:绿豆发芽与哪些因素有关?我的假设:绿豆发芽可能与( )有关系。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让一组种子( ),叫实验组。我们可以 。让另一组种子( ),叫对照组。我们可以 。活动三:种子的发芽实验探究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2.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3.根据我们的设计完成实验,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记录:种子发芽和 的关系实验记录表实验开始时间 班级 姓名 日期种子数量实验组对照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 一 )单元第( 2 )课时第一学期第( 2 )课时教学课题2种子发芽实验(二)施教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

7、要水和适宜的温度。2.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学难点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教学准备一个放大镜、一个移植说明。预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活动一:整理分析实验信息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2、分析实验信息:(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

8、的猜测一致吗?活动二:交流实验信息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活动三: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完成学习评价活动一:整理分析实验信息探究方法:1.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从实验中获取的

9、信息。2.收集做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共同分析。实验记录: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 的实验记录共有( )个小组参加了这个实验种子总数量已发芽量未发芽数量我们的解释实验组对照组我们的实验与实验前的猜测 活动二:交流实验信息探究方法:1.小组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分析过程和结论。2.一组汇报时,其它组带着下列问题注意倾听。A.他们有什么发现?B.他们是怎样用实验中的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C.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3通过交流,我们发现绿豆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是 。活动三:种植绿豆芽探究方法:1.把实验中已经发芽的绿豆种子种植到花盆里。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2.预测哪些

10、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活动记录:我们组预测: 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 一)单元第( 3)课时第一学期第( 3)课时教学课题3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施教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教学难点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

11、,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教学准备放大镜预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活动一: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重点指导:(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活动二: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

12、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活动三:小组交流汇报完成学习评价活动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探究方法: 小组讨论:1.对问题“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做出假设,阐述自己的观点。2.阅读课本的实验方案,分析哪些是需要改变的条件,哪些是不能改变的条件。3.完成各自的实验计划。我们的研究计划我的问题: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的假设: 。 验证的方法

13、:把种有相同绿豆芽的两个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过一段时间观察。要改变的条件: 不改变的条件: 一星期后,观察两个花盆里的绿豆芽,做好记录。绿豆芽的总数量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实验说明阳光下黑暗处活动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要。探究方法:1.阅读课本第8页,了解这个实验是怎样做的。2.观察老师提供的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的实验装置。讨论下列问题:(1)这5粒种子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2)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的生长会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猜测?3提起一层吸水纸,仔细观察绿豆种子根的生长情况,发现了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活动三:观察更多的植物适

14、应环境的图片。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 一)单元第(4)课时第一学期第(4 )课时教学课题4蚯蚓的选择施教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2.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教学重点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教学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教学准备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预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见过蚯蚓

15、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活动一:蚯蚓与环境(1)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做2次。4、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二:蚯蚓与环境(2)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

16、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4)再做2次。4、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活动三: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完成学习评价活动一:蚯蚓与环境(1)我的假设:蚯蚓喜欢( )环境。探究方法:阅读课本第9页。实验记录: 蚯蚓与环境实验记录表(1)实验次数呆在明亮一端的蚯蚓数呆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呆在黑暗一

17、端的蚯蚓数我们的解释123活动二:蚯蚓与环境(2)我的假设:蚯蚓喜欢( )环境。探究方法:阅读课本第10页。实验记录: 蚯蚓与环境实验记录表(2)实验次数呆在干燥土壤里的蚯蚓数呆在盒子中间的蚯蚓数呆在潮湿土壤里的蚯蚓数实验说明本小组123其它组123活动三: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 一 )单元第( 5)课时第一学期第( 5 )课时教学课题5食物链和食物网施教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

18、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教学准备蔷薇、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鸟等图片预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导入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活动一:谁吃谁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

19、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完成活动一3、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6、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活动二:水田的食物网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书13面图,生物有: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

20、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4、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5、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6、拓展: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完成学习评价活动一:谁吃谁探究方法:阅读课本第12页,小组讨论交流。讨论记录: 活动二:水田的食物网探究方法:阅读课本第13页,小组讨论交流。讨

21、论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一)单元第( 6)课时第一学期第(6 )课时教学课题6. 做一个生态瓶施教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2.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教学重点生物在一定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教学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教学准备做一个生态瓶的容器、一个盛满了水的水桶、一些洗干净的沙子和石子、一把小铲、一个漏网、一张标签、一张记录纸等

22、。预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活动一:池塘里的生态群落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活动二:设计生态瓶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活动三:制作生态瓶1、说明制作步骤:(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再放入小动物。(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

23、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完成学习评价活动一:池塘里的生态群落探究方法:阅读课本第14页,小组讨论交流。 1.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2.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动物为植物的生长作了哪些贡献? 3.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我知道的池塘生态群落: 活动二:设计生态瓶我准备让 来生活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得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我的设想:1. 2. 3. 4. 活动三:制作生态瓶探究方法:阅读课本16页的相关内容

24、,小组合作制作出自己的生态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 一 )单元第( 7)课时第一学期第( 7)课时教学课题改变生态瓶施教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教学重点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教学难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教学准备小鱼若干、水草若干、漏网预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活动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

25、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活动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4

26、、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完成学习评价活动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我的问题:将生态瓶里的水倒掉一半,保持生态瓶里生物的数量不变,生态瓶的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我的预测:生态瓶的生物可能会: 。实验记录: 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1次观察第2次观察第3次观察我们的解释水多时水少时活动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我的问题:将生态瓶里的水草增加一倍,其它不变,瓶里的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我的预测:生态瓶的生物会 实验记录: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记

27、录表生态瓶的情况第1次第2次第3次观察我们的解释水草多时水草少时我的问题:将生态瓶里的小鱼增加一倍,其它不变,瓶里的生物会发生什么变化?我的预测:生态瓶的生物会 生态瓶的情况第1次第2次观察第3次观察我们的解释小鱼多时小鱼少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第( 一)单元第(8)课时第一学期第( 8 )课时教学课题8维护生态瓶施教时间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2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28、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学准备鹰、兔、草的图,有关沙尘暴、发菜等资料预设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活动一: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2、设想一下:(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面表示出来。(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活动二: 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29、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3)最终结果是什么?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完成学习评价活动一:鹰、兔、草探究方法:1.阅读课本19页,画出鹰、兔和草之间的食物链。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完成下题。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或草的减少?活动二: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探究方法:1.阅读课本20页资料,思考下列问题,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最终结果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2.小组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较为完整的观点,准备向全班交流。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