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交流的双边互动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基本环节。精彩的教学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发动机;是升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提问还必须遵循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知识的可接受原则。 课堂提问是集设疑、激趣、引思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单位时间内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好提问的“度”和时机、对象,充分发挥好课堂提问的效能。
2、一课堂提问要具有针对性。 首先,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在学习的动力系统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人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所以在新课导入时,可以精心设计一两个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立即回答,而在于引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出示用两块颜色不同的硬纸剪成的大小不同的两个梯形,提问:“哪一块面积大?大多少?”学生对第一个问题通过观察很快就回答出来了,但对第二个问题“大多少?”就不好回答。此时此刻抓住学生渴望了解大梯形面积比小梯形面积大多少的心理要求,很自然地进入新课。这样的课堂提问
3、,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其次,针对能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深刻性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地说出来,多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如我在教学“厘米、毫米的认识”时,当学生明白1厘米=10毫米后,让学生说出:“3厘米6毫米等于多少毫米?”在老师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的有根有据:“因为1厘米=10毫米,3厘米就是30毫米,还有6毫米,一共是36毫米。”在较复杂的应用题教学中,我进行课堂提问时是针对具体问题具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能够深入钻研思考问题并抓住题目的本质和核心,从而
4、掌握解题的规律。 第三,针对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提问。在教学实际中,对于同一条件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意识和学习习惯。例如,“甲数与乙数的比为3:4”,根据这一条件创造性地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乙数与甲数的比是几比几?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甲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乙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等等。 教师只有善于改造教材中的数学
5、问题,多角度提出问题,才能使数学事实起到更好的作用,充分体现其内在的教育价值。 二课堂提问要富有启发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究其实质是个认识过程。这种认识的发展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只有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才能使认识的主体即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提出既具有思考性和深刻性,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如在除法教学中,“127”,商到千分位时出现4,要求保留两位小数。这时,提问“要求商保留两位小数,千分位上的4怎样处理?”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从心理上处于期待状态,产生了一种渴望掌握知识的内在要求,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所学知识中去。三、课堂提问要明
6、确、具体 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教师提问应注意符合这种特点,又向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如:有一位教师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 时,引入 + 后提问: 与 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答:都是真分数,有的学生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不能直接相加?(因为分的份数不同,每份大小不同);每份的大小不同就是什么不同(分数单位不同);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那怎么办?(变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你有什么办法使分数单位相同吗?(通分)。以上一步一步提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
7、,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并能顺利准确地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 四、课堂提问要适度 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问频率的适度,问题设置应疏密相间,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否则学生无法冷静而有效地思考,从而破坏了课堂结构的严密性和完整性,但也不能没有提问。一般情况下,每一个提问后要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全面周到。另一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也要科学适度。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或抑制心理,那怎样的提问才算适度呢?3有人把它比喻成“篮球架间的高度”,篮球架的高度非常科学,过低谁
8、都能“入樽”,便失去了竞争的意义;过高,谁也不能把球投进去,使人丧失信心。同样,课堂中适度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积极的思维,促使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就可把球投入篮中,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五、课堂提问要灵活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在发出教学信息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信息(包括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课上的表情、神态等),以便对教学过程和方法及时进行调整,发现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不圆满、偏差甚至出现错误时,不是忙于公布正确答案,而是要灵活地根据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当场设计出一些问题,以调整与改善教与学的活动。4如:一位教师教了整数加减带分数后,要求学生做52 等
9、于多少。有一个学生只把整数部分相减,得出3 ;而另一个学生从被减数中拿出1化成 ,相减时5又忘减去1,得到3 。在分析这两位同学做错的原因并订正后,教师没有到此为止,而是提出:如果要使答案等于3 或3 ,那么这个题目应如何改动?这一问,立即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这一问题恰恰把整数减带分数中容易混淆和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课堂提问要注意答问对象的选择 一个班有几十名学生,所提问题让哪位学生或哪些学生回答更合适呢?一种按照教学意图来选择,根据不同的意图,有些问题可让好生回答,而
10、有些可找差生(或中等生)回答,有时所提问题只让一两名学生,而有时却要让更多学生回答,指名答问时要按“差中好”顺序进行,而有时则可相反;一种按照问题难度来选择不同的对象,对基本内容,可选择中差生回答,而对知识难度较高可选择优、良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课堂中情况纷繁复杂,变化不定,提问后教师要做到审时度势。针对各种情况机智地作出选择。如:一个问题连续找了几个差生(经过启发后)都答不对时,就要立即到中等生或优等生中重新选择;当一个问题已经有了正确答案还有学生要求回答时,要让他们充分表达,满足他们的发言欲,在他们的发言中也许有突破性的答案。再如,问题呈现后,发现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举手时,要及时给予指名,提高他们的发言积极性。 总之,提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组织形式,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十分重要。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提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作为数学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真正发挥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