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绩:产业经济学作业题目:我国银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分析姓名 张彤馨 学号 09614135 专业 工商管理 任课老师 闫邹先 学校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完成日期: 2012 年 11 月 14 日一、壁垒产生原因1、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特定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障碍。进入壁垒产生的原因: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经济性壁垒:绝对成本优势、规模优势、产品差异化,对特定资源独占优势。非经济性壁垒:政策法律制度,阻止进入的策略性行为。2、退出壁垒:企业退出某个特定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障碍。退出壁垒形成的原因:沉没成本(资产专用性)、因违约成本及企业信誉损失所面临的退出壁垒(企业签订的购销合同)、行政性
2、障碍(供电、水力、交通运输等是人民生活必需品,政府不允许退出)、市场发育不完善所造成的退出壁垒(不能有效的实行产权交易)每个行业都有一个进入障碍,他代表这新进入者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才能形成竞争力.进入障碍越低,则该行业的竞争程度越高。二、我国银行业的进入壁垒银行业进入壁垒具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银行业的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信息优势或技术等内在经济性因素引起的进入障碍,可称之为经济性进入壁垒;另一类是由政府对银行业进入所采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外在规制性因素所引起的进入障碍,一般称之为规制性进入壁垒。 1、规制性进入壁垒 我国银行业的进入壁垒主要是政策性壁垒,长期以来,中国对银行业一直实施严
3、格的政府管制政策,对现有银行以及新进入银行在市场参与、参与地域范围、参与程度等方面都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包括禁止进入异地任意开设分支行,禁止任意扩大营业范围, 禁止将分支机构任意升级,禁止抬高或压低资金成本,等等。并且,对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实行更为严格的管制。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后,商业银行设立由中国人民银行审查批准。但行政性审批透明性较差,即便申请者符合其它条件,设立与否有赖于人民银行对经济发展与银行业竞争状况所作的判断。2.经济性进入壁垒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银行物理网点分布遍及全国,贴近市场,成为百姓“身边的银行”,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经验和客户信息。并且,在储蓄客户尤其
4、是广大中小客户心中确立了重要的地位和极高的信任度。这些都构成了我国银行业新进入者的经济性进入壁垒。3、规制性进入壁垒的双重效应 银行业规制性进入壁垒具有正负双重效应:一方面,适度的进入规制是一种重要的防范银行风险的制度设计。通过对市场准入的规制,银行规制机构可以从竞争者数量上控制银行的市场竞争程度,以免银行业的过度竞争加剧金融风险,把住银行安全的第一道关,保证新银行未来的稳健经营,有效降低银行发生重大问题乃至危机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规制往往与垄断相伴,产生“规制下的垄断”,带来效率和社会福利的损失。一般而言,规制性进入壁垒越高,新银行进入越困难,银行业的市场垄断程度越高。 由于进入壁垒的存在
5、,新银行很难进入,市场供给由在位银行控制,在位银行成为市场价格的制定者,按其收益最大化定价,并获得超额垄断利润。这会使得其金融产品价格偏离自由均衡价格,导致资源“配置的非效率”,降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而且,居于垄断地位的在位银行,缺乏为降低成本、产品价格以及丰富产品种类而积极创新的激励,经营绩效低下。由上述定义可知,两种进入壁垒具有不同的性质: 经济性进入壁垒适用于所有银行,具有平等性和自发性。新银行可据此对竞争对手和进入市场后的预期收益进行分析,并做出是否进入的抉择。规制性进入壁垒对不同银行往往采取差别政策,具有外在强制性和非平等性,银行的主体能动性难以发挥。银行业规制性进入壁垒通常表现为对
6、市场准入资本要求较高、批准较严、并且往往在法律上或具体的行政审批上增加限制性条件等等。 经济性进入壁垒与规制性进入壁垒有着重要的联系。在规制性进入壁垒的保护下,在位银行可以形成经济性进入壁垒。我国银行业便是一个例证,经济性进入壁垒和规制性进入壁垒都较高,并且,长期以来在规制性进入壁垒的保护下,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但由于严重阻碍了有效市场竞争,银行业整体绩效却不容乐观。 三、退出壁垒1、退出壁垒的代价包括: (1)未用资产,退出该行业时,企业将蒙受重大损失。 (2)退出的费用,包括人员安置,库存物品处理的费用等。 (3)策略性影响,如企业形象对企业营销、财务方面的影响,等等。 (4)心理因
7、素,如经理人员或员工不愿退出该行业。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关系矩阵,它也是行业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行业利润的角度来看,最好的情况是进入壁垒较高而退出壁垒低,在这种情况下,新进入者将受到抵制,而在本行业经营不成功的企业会离开本行业。反之,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是最不利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某行业的吸引力较大时,众多企业纷纷进入该行业;当该行业不景气时,过剩的生产能力仍然留在该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激烈,相当多的企业会因竞争不利而陷入困境。2、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主要有: (1)由埋没费用形成的退出壁垒。企业投资后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特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变得特殊化,形成专用性资产
8、。在很多情况下不容易将专用性很强的固定资产转卖给他人或其他企业。当企业退出某一产业时,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设备,这些设备的价值就不能全部收回或完全不能收回。这部分不能收回的费用叫做埋没费用或沉没成本,它是企业退出产业时的一种损失,也就构成了企业退出时的障碍。埋没费用越大,退出越难,损失也越大。 (2)解雇费用形成的退出壁垒。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退出某一产业时要给解雇工人支付退职金和解雇工资。有时为了让工人改行,还需要支付培训费用和行政费用。这些费用是企业退出某一产业时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构成了退出壁垒。 (3)固定成本形成的退出壁垒,主要包括:如果企业准备退出,撕毁原本订立的购买原材料及推销产品的长
9、期合同会被罚款,企业必须支付违约成本;企业的退出会影响职工的情绪,生产能力下降,财务状况容易恶化;退出表明企业没有发展前景,增加了企业转移出去后的融资困难,使企业的信用等级降低,提高了融资成本,等等。 (4)结合生产形成的退出壁垒。结合生产在许多产业中存在,例如,在石油精炼产业中,从汽油到轻油、煤油、重油等多种油品都使用石油作原料进行结合生产。现在即使重油的市场需求显著下降,但降低重油的产量却有限度。这样,在结合生产的产业,即使一部分市场需求下降,但作为结合生产结果的一部分要单独退出是相当困难的。 (5)政策、法规形成的退出壁垒。政府为了一定的目的,往往通过制订政策和法规来限制生产某些产品的企
10、业从产业内退出。例如在电力、邮电、煤气等提供公共产品的产业中,各国政府都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限制企业的退出。 四、总结我国银行业的主要新进入者威胁来自外国银行。技术障碍不能对外国银行构成障碍,主要的障碍只是政策规则。所以,对于外国的大银行来说,中国银行业的进入障碍并不算太大.使得当前我国银行业新进入者的威胁已经比较大,而且,随着政策的不断开放,会更大。这会增加我国银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国内银行壁垒产生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 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主要存在一,二产业.银行业属于第三产业,是一种知识经济.中国银行业的主要盈利方式是存贷款利率差。存款规模上升并不一定代表贷款规模也会提
11、升,而盲目提升贷款规模又很容易造成更多的不良贷款.所以我国银行业规模经济效益低。2. 差别化程度:我国银行业的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存款和理财服务。二是贷款服务。其中第一个的差异化程度更高.有吸引力的理财方案和存款利率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存款。所以作为第三产业的银行也差异化程度还是较高的。 3转换成本: 由于最低贷款利率的规定,大规模借贷的利率几乎都设定在最低贷款利率上,使银行业的同质化更为显著。也使得借贷几乎没有转换成本。 4. 技术障碍:银行业是知识经济,需要大量的拥有很高经济专业知识的人才对市场和贷款者进行分析。而学习曲线在银行业的体现并不明显.所以银行业存在一定的技术障碍。 5. 对销售渠道的控制: 其实几乎永远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获得足够的贷款途径并不是银行的任务,关键是处理风险,获得优质贷款供给的能力。而且很少有企业需要经常性的贷款,也不存在与顾客之间的长期密切的关系。所以分销渠道并不能形成进入壁垒。6. 政策规则: 目前除了国家政策性银行,四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业银行(农信社等),只有地方政府主导的可以开设银行,私企是不能开设银行的。并且国外银行进入中国还得收资本规模等诸多限制。 总结起来,新进入者要进入中国银行业主要的壁垒是技术障碍和政策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