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语文下模拟试卷.docx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43016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模拟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模拟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模拟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模拟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模拟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6-2017学年下八年级语文期末模拟试试题卷 卷面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雉从梁上飞。(十五从军征)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兴来每独往 ,胜事空自知。 , (终南别业)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 _,_。 请采薇默写完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_,_ 。 _,_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她步履pn shn( )地走了几步,忽然站住,定定地打量着路边的一课古槐。 普鲁士骑兵也从侧面向cng hung( )逃窜

2、、疲于奔命的法军冲过去,只听得一片惊恐的尖叫声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ngj( )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最真实、最难忘的悔,也就是永久的悔,那也是tu shu k d (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刘晓娅走起路来抑扬顿挫,风风火火的,丝毫不像个女孩子。 B. 他旁边那个正襟危坐的军官,威严而稳重,但是酒过数巡,这人却渐渐活跃起来。 C. 三奶奶对亲家老爷说起上海滩,只说那里不比家乡,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 D. 老师把这件事交给小刚做,是因为平时他做事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最近发

3、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 B. 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将“原来”改为“因为”) C. 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删去“和发展”) D. 凭借太阳的后裔爆红的男神宋仲基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在“欢迎”前加“是否”)。 5请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补充完整,使之与前面句子构成排比。(4分) 大自然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从冰雪

4、的消融中,我们读出了春天的脚步; _ ,_ ; _ ,_ 。二、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8题。(10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6.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渔人甚异之(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 欣然规往 ( )7. 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_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6、3分) A. 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 “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 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二)(9分)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n)粥

7、不充,日昃(z 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节选宋明臣言行录) 9解释下面加点的字。(2分) 再适长山朱氏( ) 往往馕粥不充( ) 10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 11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摘录一句。(2分) _ 12告诉我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3分) _ (三)(10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鲁云 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呆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

8、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呆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

9、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呆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

10、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培养“

11、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 本文有删改) 1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话题,然后逐层论证,最后提出中心论点:“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B.第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

12、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 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D.作者善于运用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事例典型,说理充分,特别是引用名 人名言,既让读者信服,又增添了文采。 13.下面不能证明第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 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3分)A.“板凳要坐十年冷”,“十年磨一剑”,克服浮躁,保持安静,终能有所收获。 B. 达摩面壁,静坐九年,影嵌入壁,终悟得大道,开少林寺一脉,传之千年而不衰。 C. 李时珍翻山越岭,遍尝百草,历时27年,终于完成医学巨著本草纲目。D.“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

13、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14.第段中“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全文,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 _ (4分)(17分) 拉亮了灯等你 冬天的夜,来得早。 电话铃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我急忙应道。打电话的是我班上最调皮的男孩。“昨天一早,侯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6点在学校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我不假思索。“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1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

14、生在他们身上?早晨6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我细数着钟表的嘀嗒,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的发现了我。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般朝我跑来。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她们我有多么担心。 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光亮。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

15、点点头表示歉意。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找所有的照明开关。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点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的泪水涌动。“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站在土坡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颠一颠。黑暗中闪烁着

16、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欢呼。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忽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是的。虽然在

17、冬季,我却收获了。16.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3分) 约定送行 _ _ _ 17.文中画线句“整整一夜,我的心潮起伏,难以释怀”,我“难以释怀”的原因是什么? _ (4分)18.作者引用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句话,揭示了什么内涵?(4分) _19.本文结尾说“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我”收获了什么?假如你是即将告别老师和同学的侯婕,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对同学又想说点什么?(6分) _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幸福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们一直在追问、在寻找。其实,幸福也许是父母给你的一杯清茶,是老师给

18、你的赞许的目光;也许是你给别人的一声喝彩,你对别人的一次宽容;也许是亲近自然的经历,战胜自我的心路;也许幸福就在你手上,也许幸福是因为你拥有爱请以“幸福在_ ”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 把文题补充完整; 自选文体; 不少于500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13题。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

19、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其次要推出人来拟电稿。 “何必推举呢?自然是主张发电的人罗。”他说。 我觉得他的话又在针对我,无理倒也并非无理的。 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而且很可恶。天下可恶的人,当初以为是满人,这时才知道还在其次;第一倒是范爱农。中国不革命则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须将范爱农除去。 然而这意见后来似乎逐渐淡薄,到底忘却了,我们从此也没有再见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乡做教员,大概是春末时候罢,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见了一个人,互相熟视了不过两三秒钟,我们便同时说: “哦哦,你是范爱农!” “哦哦,你是鲁迅!”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1.联系原著,概括鲁迅与范爱农交往的三件事。(3分) _2.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3分) _3.选文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突出范爱农的性格?请举一例分析。(4分) _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