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净沙秋思教学思路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默写天净沙秋思2、掌握有关作者马致远的文学常识,了解元散曲的文体知识3、能理解全曲所描写的意象,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4、初步具有鉴赏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方法:1、启发2、合作学习 3、诵读、想像、探究相结合教学难点:理解全曲所描写的意象,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学设施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个刚刚从小学上初一的新班级,学习诗歌,对他们来说,也许除了朗读以外可能就没有别的印象了。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乡愁的诗歌,教学中我尽量在教学中采用让学生朗读的方式去领会这
2、首小令跟我们呈现出来的节奏美,让学生还原诗歌中的画面来领会诗中展现的图画美,领会诗人表现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分钟)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精神瑰宝,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题目板书:天净沙秋思二、介绍“曲”这种文体:(2分钟)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2分钟)四、整体感知,把握大意:文本欣赏:朗读而成诵(10分钟)1、学生齐读和师范读 2、学生再齐读和师指导3、学生按节奏朗读并注意抒发情感,注意重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分角色朗读和师指导教
3、师小结:这首小令一、三、五句押尾韵“a”,二、四句押尾韵“ia”,读来朗朗上口,大家喜欢吗?我们感受一下。(朗读)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明快的节奏感。试一试。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拓无助的生存境遇。试一试。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感受悲凉氛围。五、品读明意,合作探究,感受意境美及思想感情。(20分钟)学生合作探究1、学生随着教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2、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提
4、供的信息作笔画,加深思考。3、理解全曲所描写的意象,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枯藤老树昏鸦首句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翻译)。烘托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创设出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小桥/流水/人家“小令”的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翻译)概括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诗中所描写的景致。(可以加入合理的想象)(翻译)萧瑟凛冽的秋风,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古道西风瘦马 小桥流水人家(“我”的境况) 对比 (别人的生活)通过对比,更能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苦寂寞的心情。(侧面描写)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最后一句还是
5、在描写景物吗?不是,是抒情抒发了旅人怎样的情感?思乡面对昏鸦归巢,小桥人家,孤独的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在荒远的他乡。4、互动探讨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按文章的层次作简要分析。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九种景物 渲染出悲凉的气氛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悲5、情景再现,看图描绘全曲画面,师生互动(翻译)六、小结(2分钟)七:当堂检测(3分钟)八: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首小令 抄写重点字词、词意 将这首小令改写成一首现代散文板书:天净沙 秋思 “ 秋思之祖” 马致远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荒凉 古道 西风 瘦马 流水人家 温暖凄凉( 深秋色彩 ) (普通景色 ) 安宁苍凉 夕阳西下 幽静 陪衬 反衬 断肠人在天涯 (归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