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有感于于漪老师对一次课堂教学以外的处理.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38290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感于于漪老师对一次课堂教学以外的处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有感于于漪老师对一次课堂教学以外的处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有感于于漪老师对一次课堂教学以外的处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有感于于漪老师对一次课堂教学以外的处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有感于于漪老师对一次课堂教学以外的处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有感于于漪老师对一次课堂教学以外的处理师: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我请大家预习了。现在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生(异口同声):我们不喜欢!(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教师很惊讶,于老师也感到意外)师:不喜欢?拿就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这是于漪老师上课的一段实录。对此,于漪老师进行了认真总结。她在教学后记中这样写道:“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文的教学,未考虑叙事散文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当即因势利导,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叙事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实际应作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着眼睛捉麻雀

2、的错误,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以上是上海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在上吴伯箫记一辆纺车一文的公开课时,课堂上出现的意外和意外出现后于老师的临场处理,以及课后于老师对此教学片断进行的课后反思。案例中所呈现的课堂教学情境看似意外却很常见,于老师对意外的处理简单而又自然,课后反思短小精悍而又切中恳綮。我们从这常见的意外和对意外的处理以及课后的反思中,充分领悟到特级教师于漪民主的课堂教学管理思想、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深刻的自我反思精神。一、民主的课堂教学管理,培养的是自信,增强的是勇气在于漪老师提出“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这一问题时,她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不喜欢!”这

3、一回答,不仅令于老师感到意外,也让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老师很惊讶。于老师感到意外,是因为她在备课时,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了学生会回答“喜欢”的判断。而随堂听课的老师的惊讶又是为何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借班上课的示范课、公开课的课堂上,上课教师经常向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而我们所听到的几乎都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喜欢!”。其实,对于这种类型的提问,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在“喜欢”于“不喜欢”的答案中老练地做出选择,因为他们知道教师最希望听到的是什么。即使自己不喜欢,也要说“喜欢”,以此来满足教师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在设计这样的提问时,大多都是按照自己对学生的了解,得到“喜欢”的回答的,

4、并据此对后续的教学设计进行充分的准备。即便有的教师预先做了相反回答的准备,大多也是以防万一。更何况今天于老师面对的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还有那么多的教师听课,凭着大家的经验,学生理所当然地会做出“喜欢”的回答。正因如此,当学生回答“不喜欢”时,听课教师才会感到很惊讶。为什么学生会有这样的表现呢?这正是于老师在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民主教学管理结出的果实。课堂教学中,要对某个问题(现象)做出分析判断时,教师会习惯性的根据自己的经验或教学要求,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成熟的”思维方向进行分析思考,从而最终得出早已设计好的结果,学生没有机会、甚至没有权利,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理解,分析判断

5、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得看教师的脸色、揣摩教师的心理,生怕答案和教师的不一样,不敢把自己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在于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不喜欢!”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真实、一种勇敢,是学生内心真实思想无拘无束的自然表达。这种“无拘无束”、“自然”来自于教师长期的民主教学管理。我言自我愿,我行我自愿。教师倡导的是真实,鼓励的是勇敢,学生树立的是自信,增强的是勇气,学生没有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真实思想的表达。二、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彰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当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出“我们不喜欢”的回答时,于老师深感意外。可以看出,对此于老师备课时并没有预料到,

6、当然不会有设计好的应对之策。意外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随时都可能发生,正因为是意外,教师课前没有任何的准备,所以对临时发生的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够真实地反映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意外就成了教师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一次良机。处理好了,意外就成了本节课的出彩之处;反之,教师就会手足无措,课堂教学就会限于混乱的境地。因此,很多教师都很重视意外事件的处理。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面对于自己的预设完全相反的回答,老师们会怎么做呢?很多有经验的教师会通过引导启发,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自己的设计上去:同学们在认真地回忆回忆(阅读),仔细地寻找一下,这篇文章中有没有你喜欢的(段落、句子或词语)。老师一再的启

7、发,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喜欢”,然后,按照设计好的方案继续进行下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常见的处理。因为它最能够符合老师的教学设计的需要,所以这也是我们较为常见的、老师们最容易想到的处理方式。然而,面对这样的意外,于老师则因势利导,追问学生“不喜欢,拿就说说不习惯的原因!”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强调该篇叙事散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喜欢是学生自己的感受,自然就会有不喜欢的原因。从人的心理特点来看,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时,注意力会更集中,兴趣更浓、效率会更高。一句简单的反问,于老师吧问题又抛给了学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课文更为深入的研读和思考。两种方法相比,在学生回答“不

8、喜欢”时,都选择了让学生找的策略。但不同的是,前者有违学生的意愿,后者则因势利导,激活学生探究的欲望。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两种不同的做法,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前者是基于教师的教学设计,突出的是教师的教,强调的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完成,体现出课堂教学以教师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后者是基于学生的学习生成,突出的是学生的学,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体现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三、深刻的自我反思精神,是特级教师成长的基本前提其实,在现实的课堂上,出现意外时很正常的事,对比,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在学科知识、理解能力、学习经验等方面,相对于学生而言,都会胜

9、出一筹,并且,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期间,有一定的学习行为规范,因此,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时,作为处在强势地位的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教师,后很习惯地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学生或家长,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是因为学生学习不认真或者是家长督促不力。教师很少从自己角度寻找原因,于老师的这节课出现了意外,她也完全可以认为学生预习马虎,不认真,然后于老师毫无责备学生之意,把意外产生的原因归于自己,“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并总结出“对学生的实际应作出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着眼睛捉麻雀的错误,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的经验。多么令人尊敬的老师啊!正因为有这样的自我解剖、自我反思的精神,于漪老师才有成为著名特级教师的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