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儿童少年心理行为发育生理发育基础生理发育基础一、脑的结构与功能的发育一、脑的结构与功能的发育1 1、脑重:出生时占成人脑重的、脑重:出生时占成人脑重的25%25%,6 6个月时达到个月时达到50%50%,1 1岁末达到岁末达到60%60%,3 3岁儿童脑重量约岁儿童脑重量约10111011克,为成人克,为成人脑重的脑重的7575;7 7岁儿童的脑重约为岁儿童的脑重约为12801280克,为成人脑克,为成人脑重的重的9191。2、头围新生婴儿平均头围:新生婴儿平均头围:34cm,6个月个月42cm1岁岁47cm,2岁岁4849cm10岁达到成人头围,平均岁达到成人头围,平均52cm头大的
2、疾病:佝偻病、脑积水头大的疾病:佝偻病、脑积水“毒奶粉毒奶粉”引起的大头婴儿案例引起的大头婴儿案例3、神经元、突触发展、髓鞘化图:人脑传导系统的髓鞘化图:人脑传导系统的髓鞘化4、脑电波的发展变化、脑电波的发展变化 13岁时儿童脑电波岁时儿童脑电波波波(053次秒次秒)减少,减少,波波(47次秒次秒)增多,同时出现少量的增多,同时出现少量的波波(813次次秒秒)。之后脑电波体现出之后脑电波体现出波和波和波的相持变化阶段。波的相持变化阶段。图图3儿童脑电图儿童脑电图波与波与波的变化波的变化(Corbin&Bickford,1955)波波波波5.大脑单侧化大脑单侧化概念: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概念
3、: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性。单侧化的发展过程:单侧化的发展过程:1岁以前未分化,岁以前未分化,2岁逐渐分化,岁逐渐分化,3岁动岁动作更协调,作更协调,4岁惯用手习惯已明显。岁惯用手习惯已明显。6、皮质抑制功能、皮质抑制功能对于儿童心理发展来说,皮层抑制机能是儿童认识外对于儿童心理发展来说,皮层抑制机能是儿童认识外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基础。界事物和调节、控制自身行为的生理基础。4岁以后出现内抑制,但仍较弱。岁以后出现内抑制,但仍较弱。7、身体与动作发育、身体与动作发育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头尾原则头尾原则近远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大小原则第一节 儿童少年认知
4、能力发育 认知(cognition)指认识活动的过程,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认知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力及思维等方面。一、感知觉发育 感觉(sensation)是物质对象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脑中产生的关于它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感性认识的最初形式,分视、听、嗅、味和皮肤觉等五类。知觉(perception)是物质在脑中的整体直接反映,比感觉更进一步。它通过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形成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等。1.视觉 视敏度:精确辨敏度:精确辨别细致物体或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距离物体的能力。45月的胎儿即已有
5、了月的胎儿即已有了视觉反反应能力及相能力及相应的生的生理基理基础。新生儿。新生儿视敏度低,但敏度低,但发展很快,展很快,56月月可达正常成人的水平。可达正常成人的水平。2个月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视觉偏好(正常人脸、红色)。6月以前是视力发展的敏感期。范兹范兹(robert fantz)视视觉偏好法:婴儿对一些觉偏好法: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立体觉:立体觉:46个个月月不能区分不能区分能区分能区分 4-5个月:个月:4个月:个月:色觉色觉:2个月时:个月时:幼儿初期幼儿初期:初步辨认四种基本色。初步辨认四种基本色。幼儿中期幼儿中期(45岁岁):说出基本色,辨认近似色
6、说出基本色,辨认近似色幼儿晚期幼儿晚期(56岁岁):正确画图取色,正确地说:正确画图取色,正确地说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出黑、白、红、蓝、绿、黄、棕、灰、粉红、紫等颜色的名称。紫等颜色的名称。讨论:如何培养幼儿辨别颜色讨论:如何培养幼儿辨别颜色的能力?的能力?2.听觉 听敏度:听听敏度:听觉器官器官对声音刺激的精声音刺激的精细分辨能力分辨能力视听听协调能力。能力。儿童在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感受性一直在增长,8岁比比6岁儿童的听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幼儿晚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到
7、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含的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族语言包含的各种语音。各种语音。注意幼儿听觉缺陷,尤其注意注意幼儿听觉缺陷,尤其注意“重听重听”现象。现象。3.味觉(婴儿、儿童期发达)味觉是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觉。能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能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方式对甜、酸、苦、咸方式对甜、酸、苦、咸4种基本味种基本味道作出反应。道作出反应。4.皮肤觉 最发达的是触觉,痛觉、冷觉、温度觉逐渐产生并发展。触觉尤其以嘴唇、手掌、脚掌、前额和眼睑等部位特别敏感。23岁的幼儿能很好地辨别各种物体的不同属性,如软的、硬的、冷的、热的、粗糙、光滑
8、等。触觉在触觉在3岁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岁前儿童的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随后逐渐与视听觉紧密结合,到幼儿期让随后逐渐与视听觉紧密结合,到幼儿期让位于视觉和听觉。位于视觉和听觉。5.知觉 婴儿在3个月时具有了分辨简单形状的能力,6个月以前的婴儿能够辨别大小,23岁的幼儿能辨别上下方位。这些空间知觉的产生,是婴儿视觉、听觉、动觉、平衡觉等多种感官功能协调的结果。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形状知觉: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形状知觉: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3岁的幼儿能区别一些几何图形。岁的幼儿能区别一些几何图形。44岁半辨认几何图形的正确率增长最快。岁半辨认几何图形的正确率增长最快。5岁幼儿能
9、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岁幼儿能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大小知觉:幼儿常常不懂得近物大,远物小,近物大小知觉:幼儿常常不懂得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楚,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清楚,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觉信号。方位知觉:方位知觉:3岁辨别上下,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岁开始辨别前后方位,5岁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幼儿岁幼儿虽然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虽然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四个方位,但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左右仍感困难。以左右方位的相对性来辨别左右仍感困难。练习方位的游戏介绍练习方位的游戏介绍幼儿园小班语言活
10、动:小猫收鱼干(方位词练习)幼儿园小班语言活动:小猫收鱼干(方位词练习)时间知觉幼儿前期:依据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幼儿前期:依据人体内部的生理状态。幼儿初期: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幼儿初期: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昨天”、“明天明天”,也能运用,也能运用“早晨早晨”和和“晚上晚上”等词,等词,幼儿晚期:能辨幼儿晚期:能辨“前天前天”、“大后天大后天”等;并能学会等;并能学会看钟表等。看钟表等。对幼儿讲时间问题,应该结合具体事情。对幼儿讲时间问题,应该结合具体事情。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常规,音乐
11、、体育活动中有节奏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常规,音乐、体育活动中有节奏的动作,观察自然界的规律性变化,对幼儿时间知觉的动作,观察自然界的规律性变化,对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都很有帮助。的发展,都很有帮助。埃莉诺埃莉诺.吉布森吉布森视觉悬崖装置视觉悬崖装置深度知觉深度知觉二、注意力及记忆力的发展 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注意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是人们获得知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前提。记忆(memory)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一)注意的发展婴儿一出生就具儿一出生就具备注意能力。注意能力。新生儿期会对大的声音或者明亮的物体会引起视线的片刻停留,这种无条件定向反
12、射是最原始的初级注意。婴幼儿期无意注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学龄前期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学龄前期依然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水平低,稳定性差。学龄期有意学龄期有意注意逐渐发展起来,随着年注意逐渐发展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的情绪色彩逐渐减弱。龄的增长,注意的情绪色彩逐渐减弱。学龄期儿童注意的发展:1.注意稳定性的 2.注意范围的:和年龄与思维发展密切相联 3.注意的分配与转移:小学高年级甚至初中后,才能慢慢学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易受强度和兴趣制约。(二)记忆的发展 婴幼儿时期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主要以无意
13、记忆为主,有意识记成分在逐渐增加。学龄前期记忆的有意性发展开始明显。学龄期有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青少年期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进入青少年期以后对抽象材料的记忆能力也明显增强。1.记忆量的发展记忆量的发展随年龄增加,幼儿记忆容量显著增加,但是达不到成随年龄增加,幼儿记忆容量显著增加,但是达不到成人的记忆广度。人的记忆广度。视觉和听觉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视觉和听觉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再认保持量)(再认保持量)2、记忆在保持时间上的发展、记忆在保持时间上的发展2岁岁3岁岁4岁岁7岁岁再认:再认:weeksmonths1yea
14、r3years再现再现:2岁岁3岁岁4岁岁57岁岁daysmonths1yearweeks3.记忆在有意性、抽象性上的发展记忆在有意性、抽象性上的发展4岁出现有意识记,以成人任务为主岁出现有意识记,以成人任务为主56岁有意性发展明显,能主动提出记忆任务,会简单岁有意性发展明显,能主动提出记忆任务,会简单的记忆方法。的记忆方法。表表1 不同年龄幼儿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不同年龄幼儿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效果比较效果比较年龄(岁)年龄(岁)有意识记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无意识记45.44.556.25.366.95.777.76.2三、思维和想象能力发展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15、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一)思维能力的发展 婴儿具备初步分类能力。婴幼儿时期的思维主要是直接行动思维。幼儿期是从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阶段。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而学龄前晚期,则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言语在思维发展中的作用增强,出现思维活动的内化。图图婴儿运动的发育婴儿运动的发育皮亚杰皮亚杰“三座山实验三座山实验”反映儿童自我中心反映儿童自我中心 学龄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这是思维发展过程中质的变化。青春期少年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处于优势地位,逻辑推理能力加强,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
16、现实的种种可能,形成假设并根据假设进行推理。(二)想象能力的发展 想象(imaging)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而产生的。12岁的婴幼儿出现想象的萌芽。3岁时,逐渐产生了具有简单想象的游戏。34岁时想象力迅速发展,但基本是自由联想。学龄前儿童有意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内容进一步丰富,想象力集中表现在游戏活动中。随着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学龄期和青少年的想象的有意性、创造性、丰富度等逐渐增加。重点:1.儿童少年认知能力包含的主要方面。2.儿童少年注意力及记忆力发展的规律。3.儿童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难点:1.思维和想象的关系。2.不同时期占主
17、导地位的记忆形式。重点难点总结重点难点总结关键词汇关键词汇 认知(cognition)感觉(sensation)知觉(perception)注意(attention)记忆(memory)想象(imaging)表象(representation)思思 考考 题题1.感觉和知觉各包含哪些方面?2.想象和表象的关系是什么?3.儿童期记忆发展有哪些特点?五、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 言语(language)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是一种社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由词汇(包括形、音、义)按一定的语法构成的。婴幼儿的言语发育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言语发展的准备期(从出生到1周岁)单词句时期(11.5
18、岁)多词句时期(1.53岁)。前言语阶段 在婴儿掌握语言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言语发生的准备阶段,称为“前言语阶段”(pre-speech stage)。一般是指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言语发展的准备期:1.新生儿期(新生儿期(01个月)个月)反射性发声反射性发声2.发音游戏期(发音游戏期(23、4个月)个月)咿呀学语阶段咿呀学语阶段3.语音修正期(语音修正期(58、9个月)个月)开始理解言语开始理解言语4.学话萌芽期(学话萌芽期(1011月)月)5.开始言语期(开始言语期(1岁左右):大约听懂岁左右):大约听懂1020个词个词幼儿的言语发展:幼儿的言语发展:语音:掌握
19、民族、本土语音语音:掌握民族、本土语音词汇:词汇:1200发展到发展到30004000个词个词语法:简单句到复合句语法:简单句到复合句口语表达: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口语表达: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语音的发展语音的发展1、发音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发音的正确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发音错误多为翘舌音和齿音发音错误多为翘舌音和齿音2、34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岁为语音发展的飞跃期34岁语音扩展岁语音扩展4岁以后言语发音机制稳定,趋向方言化岁以后言语发音机制稳定,趋向方言化3、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幼儿对韵母的发音较易掌握,正确率高于声母声母4、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社会
20、环境有关、幼儿语音的正确率与社会环境有关5、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识、逐渐出现对语音的意识词汇的发展词汇的发展1、词汇数量的增加、词汇数量的增加词语爆炸现象:词语爆炸现象:1.52岁。岁。3岁幼儿词汇约为岁幼儿词汇约为800至至1,100个,个,4岁为岁为1,600至至2,000个,个,5岁则增至岁则增至2,200至至3,000个,个,6岁时词汇数量可达岁时词汇数量可达3,000至至4,000个。个。2、词汇内容丰富化,词汇抽象水平逐渐发生和形成、词汇内容丰富化,词汇抽象水平逐渐发生和形成 幼儿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词扩大到与日常幼儿从掌握与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词扩大到与日常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
21、掌握具体的词汇扩大到掌握生活距离稍远的词,从掌握具体的词汇扩大到掌握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3、词汇范围的扩大、词汇范围的扩大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其中在幼儿词汇中,主要是意义比较具体的实词。其中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又以名词为最多,其次是动词,再次是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幼儿也逐渐掌握了一些比较抽象、不后才是副词。幼儿也逐渐掌握了一些比较抽象、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虚词。如:介词、连词等。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的虚词。如:介词、连词等。幼儿常用的动词词汇主要有三类:反映人物幼儿常用的动词词汇主要有三类:反映人物动作和行为(动作和行为
22、(80%);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和);反映人物心理活动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反映趋向和能动等活动和行为(后两类较少)反映趋向和能动等活动和行为(后两类较少)幼儿掌握和使用形容的特点:幼儿掌握和使用形容的特点:外形特征类(外形特征类(30%),颜色类(),颜色类(20%)是)是幼儿使用最频繁的。幼儿使用最频繁的。4、积极词汇的增长、积极词汇的增长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积极词汇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积词汇指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汇。消积词汇指或者不能理解,或者有些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幼儿已经掌握了许多积极词汇,但也有不少幼儿已经掌握了许多积
23、极词汇,但也有不少消极词汇,因此常常发生乱用词的现象。消极词汇,因此常常发生乱用词的现象。例如:把例如:把“粗粗”说成说成“胖胖”,把,把“解放军解放军”一词与一词与“军队军队”混用,以致把敌军说成混用,以致把敌军说成“敌人解放军敌人解放军”等等等。等。注重教育幼儿积极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注重教育幼儿积极词汇,促进消极词汇向积极词汇转化。转化。语法的掌握语法的掌握1、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2岁左右孩子所说句子,简单句占岁左右孩子所说句子,简单句占965,幼儿中期,简单句仍占多数,复合句发展幼儿中期,简单句仍占多数,复合句发展4岁以后,出现了各种从属复合句,还能运用岁以后,出
24、现了各种从属复合句,还能运用适当的连接词构成复合句以反映各种关系。适当的连接词构成复合句以反映各种关系。2、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在整个幼儿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最基本在整个幼儿期,简单的陈述句仍然是最基本的句型。其他形式的句子,例如疑问句、祈的句型。其他形式的句子,例如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也开始发展。其中,疑问句使句、感叹句等也开始发展。其中,疑问句产生得较早。产生得较早。对一些复杂的句子形式不能理解而发生误解。如:对一些复杂的句子形式不能理解而发生误解。如:对双重否定句很难正确理解,于是把对双重否定句很难正确理解,于是把“哪个盒里没哪个盒里没有一个娃娃不是站
25、着的。有一个娃娃不是站着的。”误解为误解为“没有娃娃站着没有娃娃站着”或根本不理解。或根本不理解。3、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造句造句看图说话看图说话小作文小作文大作文大作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3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对话形式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对话形式 34岁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岁能主动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 但不顺畅但不顺畅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情景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景时,才能使听者理情景性言语只有在结合具体情景时,才能使听者理解说话
26、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需要用手势或面解说话者的思想内容,并且往往还需要用手势或面部表情甚至身体动作辅助和补充。部表情甚至身体动作辅助和补充。连惯性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连惯性言语的特点是句子完整,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使听者仅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逻辑性强,使听者仅从语言本身就能理解所讲述的意思,不必事先熟悉所谈及的具体情讲述的意思,不必事先熟悉所谈及的具体情景。景。3岁前儿童的语言主要是情景性语言。岁前儿童的语言主要是情景性语言。34岁幼儿的语言带有情景性,他们在说话岁幼儿的语言带有情景性,他们在说话中运用许多不连贯,没头没尾的短句,并辅中运用许多不连贯,没头没尾的短句,并辅以一些手
27、势和面部表情。以一些手势和面部表情。45岁幼儿说话常常还是断断续续的;不能岁幼儿说话常常还是断断续续的;不能说明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只说明事物、现象和行为动作之间的联系,只能说出一些片断。能说出一些片断。67岁幼儿才能比较连贯的说话岁幼儿才能比较连贯的说话内部、游戏、问题语言内部、游戏、问题语言内部语言在幼儿内部语言在幼儿4岁左右开始产生,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岁左右开始产生,其特点是出声的自言自语。游戏语言:语言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如:游戏语言:语言完整,详细,有丰富的情感和表现力。如:幼儿一边搭积木幼儿一边搭积木长江大桥,一边发出声音长江大桥,一边发出声音“这里
28、面可以这里面可以走人,桥洞里可以过船,走人,桥洞里可以过船,”。问题语言,这种语言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问题语言,这种语言简短,零碎,常常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出现,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等。或困难时出现,表示困惑,怀疑,惊奇等等。45岁幼儿的问题语言最丰富。岁幼儿的问题语言最丰富。67岁幼儿已能默默岁幼儿已能默默地用内部语言进行的思考。所以问题语言相对较少,地用内部语言进行的思考。所以问题语言相对较少,但在遇到较难任务时,问题语言又活跃起来但在遇到较难任务时,问题语言又活跃起来 学龄期儿童的语用能力有很大提高,体现在:详细的叙述自己的意思;有效地运用策略;对言外之意了解加深;能够维持会话活动
29、的时间长度与会话主题。学龄期儿童的内部语言逐渐发展起来。内部语言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过程:一是出声思维期;二是过渡期;三是无声思维期。五、书面语言能力发展 一般来说学龄前儿童只能运用口头言语,还没有掌握书面言语。儿童真正掌握书面言语,是从入学学习以后才开始的。书面语言的掌握一般要经过识字、阅读和写作三个过程。重点难点总结重点难点总结重点:1.儿童少年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阶段。2.语音、词汇和语法、口头语言发育的一般规律。3.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经历的三个过程。难点:1.婴幼儿言语发展的三个阶段。2.儿童内部语言发展经历的三个过程。关键词汇关键词汇 语言(language)前言语阶段(prespeech
30、 stage)词语爆炸(vocabulary explode)思思 考考 题题1.婴幼儿的言语发育可以划分为哪三个不同的阶段?2.前语言阶段是指什么?3.内部语言的发展的过程有哪些?4.书面语言能力发展的主要过程?第二节 儿童少年情绪情感发展 情绪(emotion)由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反映客观事物与人需求间的关系。情感(feeling)与人的高级社会需求是否满足相联系,是在社会交往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如友谊感、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等,这是人类独有的一种情绪状态。一、情绪情感的发育阶段 愉快和不愉快,是新生儿最初的情感分化。哭是儿童最初的原始情绪反应之一。儿童的哭逐渐分化为因饥饿、
31、寒冷、疼痛、恐惧成人离开、焦虑等不同原因引起的哭。初生儿初生儿5种情种情绪化反化反应:惊奇、:惊奇、伤心、心、厌恶、初步的微笑和初步的微笑和兴趣(伊扎德)趣(伊扎德)笑,婴儿初生就有笑,是积极情绪的反应,是婴儿与人交往的重要手段,可分为自发性微笑和社会性微笑两个阶段。自发性微笑是一种生理反应,多出现在05周,属于反射性微笑。社会性微笑约在出生后的第5周以后,分为无选择性的社会微笑和有选择的社会微笑。1、反射性微笑:内源性微笑(、反射性微笑:内源性微笑(3周前)、诱发性周前)、诱发性微笑(微笑(4-5周)、周)、2、无选择(、无选择(5周周-3.5月)月)/有选择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社会性微笑(3.
32、5月后)月后)34个月出现愤怒和悲伤个月出现愤怒和悲伤哭:表达愤怒和苦恼,哭:表达愤怒和苦恼,46月后引发哭的刺激扩大月后引发哭的刺激扩大 在23岁时,当儿童获得自我认知和评价自己行为的标准时,会出现尴尬、骄傲、内疚和害羞等次级情绪。随着年龄增长,有了许多新的需要,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渐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高级社会情感,如友谊感、集体荣誉感等。幼儿期易出现焦虑、恐惧、强迫、退缩等情绪问题。学龄期后,随着脑神经系统发展的更加成熟,儿童情绪已基本具有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情绪表现形式,情绪稳定性逐步提高。情感体验不断深刻,情绪表达逐渐内化;与学习、人际关系有关的社会性情感增多;情绪的稳定性和调控能力逐
33、渐增强。青春期是情绪和情感迅速发展时期,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情感虽已趋于成熟、稳定,但与成人相比又显得热情有余而理智不足。二、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一)婴幼儿情绪情感发育特点 1.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 2.是儿童与生俱来的遗传本能,具有先天性 婴儿天生具有情绪反应的能力,无须经过后天的学习。(二)学龄前儿童情绪情感发育特点 1.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2.情绪情感以外显性为主,内隐性逐渐增强 3.情绪情感以易变性为主,稳定性逐渐发展 (三)学龄期儿童情绪情感发育特点 1.情感的内容逐渐丰富 2.情感的深刻性和稳定性逐渐增加 3.高级情感逐渐发展 小学阶段儿童的道德情感和理智感
34、发展起来,并且具有美感体验,对美的特征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四)青春期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 1.情绪和情感都迅速而强烈,有两极性 2.内隐性和表现性共同存在 3.高级情感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重点难点总结重点难点总结重点:1.情绪、情感的定义。2.儿童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难点:不同时期儿童少年情绪情感发育的特点。关键词汇关键词汇 情绪(emotion)情感(feeling)自发性微笑(spontaneous smile)社会性微笑(social smile)思思 考考 题题1.婴儿的笑分为哪两种?2.学龄前儿童情绪情感发育特点?第三节第三节 儿童少年个性及社会化发展儿童少年个性及社会化
35、发展 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个体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概念内涵丰富,它是复杂的、多维度、多侧面的,包括一个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以及自我意识三个方面的内容。气质(temperament)是婴幼儿期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0%10%20%30%40%50%平易型平易型困困难难型型缓缓慢型慢型中中间间型型托马斯、切斯划托马斯、切斯划分婴儿气质类型分婴儿气质类型一、个性的发展 婴幼儿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婴儿期个性的各种成分已初步产生,到幼儿期逐渐出现了兴趣、爱好的个别差异,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画画等,但这种兴趣是不稳定的,很容易随着外界
36、条件而改变。学龄期儿童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需要更加丰富和深刻,兴趣范围逐步扩大,价值观从个人价值观向群体价值观过渡。学龄期儿童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方面都进一步发展。青少年的个性品质也在不断发展,其突出特点是表现出个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极端性。这一阶段青少年的兴趣、理想、世界观和价值观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个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世界观的形成是青少年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人格的基本形成。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等几方面。自我体
37、验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我的情绪感受。自我概念(self-concept)是指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是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成分和主要标志。自我体验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我的情绪感受。幼儿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顺序依次为:自我认识-自我命名-自我评价。1.5岁以前的儿童还不能自己区分自己,23岁,开始学会说话,学会自我命名,如把自己称为“宝宝”变成把自己称为“我”,这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3岁以后,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了简单的自我评价,但能力不明显。5岁时,大多数儿
38、童已经能进行自我评价。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的内容仍主要局限于身体特征、年龄、喜爱的活动等可观察到的特征及特定的兴趣和行为,还不会描述内部心理特征。56岁幼儿的自我体验逐渐产生,并由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体验(愤怒、愉快)不断向社会性情感体验(自尊、委屈、羞愧感)深化和发展。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非常迅速,从从幼幼儿期的身体自我儿期的身体自我转化化为概括性的概括性的认识心理自我。心理自我。主要以学校为中心发展自我意识。学龄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处于客观化的时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总的总的自尊自尊学业学业自尊自尊语语文文数数学学其他其他科目科目社会性社会性自尊自尊同同伴伴关
39、关系系亲亲子子关关系系身体身体自尊自尊身体身体能力能力外貌外貌长相长相图图童年期儿童自尊的等级层次结构童年期儿童自尊的等级层次结构 青春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增强了对自我的关注,自我意识迅猛发展并日渐成熟。(1)对自我的自我的发现和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自我形象的关注(2)自我体自我体验强烈烈(3)自我自我评价能力提高价能力提高(4)独立意向独立意向强烈烈,但又容易但又容易产生盲目反抗生盲目反抗三、社会化的发展 儿童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指儿童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形成适合于该社会与文化的人格,掌握该社会公认的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即儿童个体经过一系列的社会学习而将
40、社会文化逐步内化的过程。婴幼儿的早期同伴关系发展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主体中心阶段(6个月1岁)2.简单交往阶段(11.5岁)婴儿之间的行为开始具有应答性。3.互补性交往阶段(1.52.5岁)两岁以后的婴幼儿逐渐习惯与抚养者分离,与同伴在一起交往。学龄期儿童社会化的丰富性,促使儿童进一步加深对自我、他人的认识和了解,使其自身的个性和社会性都有了新的发展,逐渐认识到他人有与自己不同的思维和情感,开始理解他人行动的目的性,对他人的认识也逐渐趋于客观和深刻。青少年的人际关系更为丰富,家庭关系和同伴关系是重要的人际关系,此外还会发展更复杂的社会交往。出现了真正意义的社会互动,伴随着个体与社会环境的互动,逐步形成稳定的个性。社会化使儿童个体成为合乎社会文化要求的社会成员,由于每一个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也由于社会文化对不同个体的影响和要求不同,个体社会化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既表现出普遍性又表现出特殊性,需要辩证对待。谢谢谢谢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