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534231 上传时间:2024-11-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原始社会时期:传说中的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三皇五帝。1、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元谋人。2、 我国历史最早可追溯到 距今170万年前 。3、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4、 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5、 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半坡居民 。6、 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河姆渡居民 。7、 半坡居民用 石刀 收割庄稼,主要粮食是 粟。8、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居住房屋不同的原因是:河姆渡居民地处河湖密布、潮湿炎热的江南地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而半坡居民地处北方,较为干旱,房屋类型主要采用半地穴式。9、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

2、落联合炎帝部落在逐鹿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10、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11、炎帝和皇帝之间的战争叫 阪泉之战 。12、大禹治水:禹采用疏通河道和筑堤堵水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黄河。13、尧、舜、禹时期,用民主推举部落首领的办法叫做 禅让制 。14、全球华人代表公祭陕西黄帝陵,请问皇帝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答:传说中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皇帝和炎帝部落联合后,形成了以后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他和炎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15、炎帝的贡献: 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和陶器、开辟集市 。 炎帝 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

3、始人,号称 神农氏 。16、黄帝的贡献: 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还让下属官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黄帝的妻子 嫘祖 发明 养蚕抽丝 技术。17、陶器烧造产生的最主要的历史条件是 生产力的发展 。18、我国原始陶器制作的鼎盛时期应该是 氏族聚落时代 。19、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处船型彩陶壶,反映出当时 制陶技术已经十分高超 、 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造船技术 、 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20、材料题:材料1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娥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请回答: 文中的“华”、“河”分别指的是什么?答:中华民族、黄河。 “始祖”指的是谁?“伟业”指

4、什么?答:黄帝。伟业是指黄帝领导的部落联盟走向兴盛,逐渐成为华夏族的主干。材料1 “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请回答: 这则材料与谁有关?答:大禹 他所采取的治水方法是什么?答:禹采用疏通河道和筑堤堵水相结合的方法治理黄河。 他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答:三过家门而不入。国家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灭亡)建立者: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奴隶制国家),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国家机构:有城堡、宫殿、并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链接:国

5、家的建立和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国家机构的设置是国家建立的标志。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2、 “禹传子,家天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所谓“家天下”,是指帝王把天下当做自己一家的私有财产,进行统治,世代相传。“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就是这个意思。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权利继承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时才废止。王位世袭制的特点是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重大的社会变革

6、,从此,“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就被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所替代。3、 我国社会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答:判断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主要看其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我国社会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发展到奴隶制国家,是社会进步。因为原始社会虽然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但那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极其低下的基础上的,人们的生活水平极低,生活质量很差,文化发展也极为缓慢。而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役使众多奴隶从事生产,才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更大规模的分工成为可能,从而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文化的发展繁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4、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公元前1046

7、年灭亡)建立者:汤,都城:亳(今河南商丘北)。5、 盘庚迁都: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因此,后代又称商朝为殷商。盘庚迁都的原因:商汤建国后的一百多年,王位纷争,政治动乱,水患频繁,为摆脱动乱和自然灾害,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盘庚迁殷才把都城稳定下来。盘庚迁都的意义:盘庚迁都是商朝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加强了商王室的统治,又是商朝历史由动荡走向稳定的转折点,也是商朝政治、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保障。6、 商朝的发展:政治上:国家机器更加健全和完善;经济上,农业是商代的主要生产部门,畜牧业也有发展,手工业中青铜器铸造是最重要的部门,商朝时期创造了灿

8、烂的青铜文明;文化上,商朝使用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商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商朝文明在古代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位置。7、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1046年建立公元前771年灭亡)8、 西周经济发展:土地所有: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各级贵族和平从周王那里分得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农业:农作物品种增多,已有人工灌溉。手工业:分工较细,原始瓷器使用普遍;建筑业:开始使用瓦。9、 简述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共同原因是最后统治者施行暴政,荒淫无度,最终导致灭亡。启示:

9、统治者要勤于政事、爱护百姓、政策要符合民心,用人做到唯才是举,广纳谏言,要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这失天下”。10、 西周的分封制:产生背景:西周疆域扩大,而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手段极其落后,这使周王难以对较边远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因此在西周初年,周王大规模分封诸侯,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主要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平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物。诸侯国是周朝设在各地的据点,起着拱卫王室的作用。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各诸侯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10、作用:巩固了国家统治,拱卫了王室。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经济文化的联系;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11、宗法制:西周实行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威和财产继承权的一种统治方式。(嫡长子世袭制。嫡长子指正妻生的大儿子)12、贵族、平民、奴隶奴隶制社会的阶级结构:有贵族、平民、奴隶组成。贵族以剥削平民和奴隶为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他们在贵族的驱使下进行生产劳动,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同时遭受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贵族: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大小贵族往往兼任各级官员,构成统治阶级

11、。平民(古书上称为“众”、“民”、“蜀人”、“农夫”):平民阶层隶属于贵族,被驱使进行大规模的集体劳动。它们一般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是农业和手工业部门的主要劳动者。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谈们毫无人身自由,经常被王和贵族用于赏赐和买卖。贵族除了强迫奴隶做苦役外,有时还杀死奴隶,用作祭祀祖先的贡品(人祭),或者为死去的贵族殉葬(人殉)。13、军队、刑法和礼仪教化 军队和刑法是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军队,制订了严酷的刑法。礼仪教化:产生背景:西周统治者非常注重吸取商朝的教训,一方面通过军队、刑法对人民进行暴力镇压,但另一方面也非常注重教化民心,进行“礼”

12、的教育,让人民心悦诚服地接收统治。作用:配合暴力镇压,是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起着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统治阶级通过祭祀祖先的活动,教育和感化民众,起到维护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的作用。14、西周的礼仪制度:西周的礼仪制度就是奴隶制的名分制度。“礼”就是每个人只能做和自己身份相符的事,也就是绝对的“顺从”。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维护等级制度、教化民众、凝聚宗族、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作用,也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15、如何理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答:一国大事,就是祭祀与打仗。因为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主要依据的,因此,他必然提倡尊祖,

13、对祖先的尊敬表现在祭祀典礼上,而主祭始祖的特权则掌握在大宗手中。既然任何人都必须尊祖,尊祖而自己有无权祭祖,便只有敬那个能祭祖的大宗了。这样,大宗的地位因有主祭权而异常重要和稳固了16、东周:(公元前770年起公元前221年止)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该时期因路过的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该时期因各诸侯国相互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不是国家名,而是时代名。17、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诸侯争霸的影响:一方面诸侯争霸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另一方面,争霸

14、过程大国兼并小国,加快了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18、齐桓公称霸:原因:任用管仲,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讲究争霸策略,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齐国负山面海,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经济富裕,为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同时齐桓公还提倡节俭、发展生产、改革军制。标志: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了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霸主的地位。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19、晋文公称霸背景:齐桓公称霸之后,晋楚两国竞相效仿,实行改革,图谋霸业。春秀时期楚国势力逐渐发展起来。楚国向中原扩张,却遇到北方大国晋国的强有力的抵抗。过程:公元前6

15、32年,晋、楚两国军队在城濮相遇,晋军以报答楚王的恩惠为名“退避三舍”,诱敌深入,以少胜多,打败楚军。结果:晋文公称霸中原。20、楚庄王称霸背景:城濮之战以后,楚国不甘失败,楚庄王即位后,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发展生产,为北上奠定基础。问鼎中原:楚庄王率兵北上,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大有取代周天子的架势。邲之战:楚军再次北上,在邲打败晋国,楚庄王跃升为霸主。2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成就霸业的过程和方式不同: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业勤业楚庄王:选择贤能、问鼎中原重才这些史实告诉我们:国强要革新、国立要勤业、国兴靠人

16、才,人才是醒过的关键。所以作为一名中学生要发奋读书,学习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2、合众连横: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氏、赵氏、魏氏三家瓜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既在春秋时期称霸,又在战国时期称雄的诸侯国有:齐国、楚国、秦国。“合众”“连横”原因:战国时期,除了使用武力外各国还不断展开政治、外交上的攻势。“合众”“连横”应运而生。P35.含义:从地理位置上看,秦国在西部,其它六国分布在东部,东西为横,南北为众,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称为“合众”;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纵横家:主张合众的有魏国的公孙衍,主张连横得有

17、秦国的张仪。结果:在合众连横的斗争中,东部各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时而追随秦,时而追随楚。战国后期,秦国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一系列大规模战役,力量日益壮大起来。22、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或兼并战争?答:积极方面:各国争霸和兼并的需要,进行改革,发展经济,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事战争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区域统一。消极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阻碍了生产率的发展,对社会其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23、铁农具的使用生产工具的进步。出现在春秋时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种类:锸、锄、耙、镢等。作用: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

18、志24、牛耕:出现于春秋时期,推广于战国时期。意义:提高了耕作的效率,解放了劳动人手,是耕作技术的一大进步。25、如何理解“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答:“公作”是指贵族役使劳动者在封地田亩里集体耕作。这是一种努力只生产和剥削方式。在这种制度下,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生产积极性不高。因此“公作则迟”;“分地”是指地主把土地分给个体农民耕种,收取地租。这是一种封建制生产方式和剥削方式,在这种制度下,劳动者不在称为奴隶而称作农民,农民劳动后可留一小部分收获物供自己支配。因此他们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就叫做“分地则速”。26、各国竞相改革的原因和实质: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条件:土地私有制和封建剥

19、削方式的产生,地主和农民阶级的产生;实质:春秋战国以来,封建制度代替奴隶制度的集中反映;新兴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重大改革。27、商鞅变法背景: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个体农耕生产普遍,生产力大大提高,新兴地主阶级为了争取其政治、经济利益,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出现了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秦孝公初期,秦国还比较落后。秦孝公积极从各国引进人才,变法图强。目的:富国强兵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秦孝公、商鞅。内容:富国措施: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 强兵措施:奖励军功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作用: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

20、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28、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答:判断一场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是生是死,而在于变法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因为守旧贵族的反对,商鞅被处死,说明守旧势力的猖獗和统治者的昏庸。但是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29、商鞅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商鞅变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国家土地所有实行不下去了,就必然要由新的封建生产关系所代替。商鞅变法的措施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益,它们属于社会的进步力量

21、。 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内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力。 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又得到秦孝公的支持。30、商鞅的评价:商鞅是战国时期卫国人,后来到秦国。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推动了历史发展。商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31、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32、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因为颜色发青,所以叫青铜器。3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主张: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政治上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

22、以“礼”治国。“仁”的含义:“仁”就是要爱人,要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强加于人。具有仁德的人,无论在多么困难的环境中,也要坚持自己的理想而不随波逐流。“礼”的含义:就是要求人们能够月素自己,加强个人修养是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仁”和“礼”的关系:“仁”是“礼”的品德内化的依据,“礼”是“仁”的外在行为表现,两者互为表里。影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后市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4、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在教育领域的主要成就有:创办私学,是民间办学的开始;主张“有教无类”,使更多的人能接受教育。学习方法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教学方法上:主张

23、因材施教,是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孔子的学生有3000多人,比较著名的有72人。著作: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35、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姓李名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老人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著作:道德经。36、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 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人是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探索。 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作出了开创新

24、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含义:春秋战国时期,学派众多,历史上统称为“诸子百家”,他们互相辩驳,故称“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的“子”是指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百家争鸣”中的“百”是虚数,指派别很多。概况:学派人物代表作主张墨家墨子墨子“兼爱” “非攻”儒家孟子孟子“仁政”,民贵君轻道家庄子庄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法家韩非子韩非子“法治”,中央集权兵家孙武孙子兵法37、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修建的目的:排洪防旱(或防旱灌溉)。“堰”即挡水低坝。修筑时间:战国时期,位置:闽江中游(今都江堰市)。修建者:李冰父子(战国时期秦国人)。结构和运作原理:都江堰由“分水鱼嘴”“飞

25、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在江中修筑的“分水鱼嘴”,是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在鱼嘴的下游,凿开鱼垒山,打通内江通道,这一人工通道叫“宝瓶口”。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宝瓶口引水工程内江:灌溉都江堰分水鱼嘴外江:分洪飞沙堰溢流排沙工程历史意义:两千多年前的都江堰,代表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38、神奇的编钟:铜钟的用途:是周朝贵族在祭祀、宴会等活动中使用的乐器。特点: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音色清脆洪亮,深沉而柔美。有一类称为双音钟,同一件铜钟,能发出两种不同的乐音,身份神奇。39编钟的构成、艺术魅力和意义:

26、构成:古代常把几件铜钟组成一套,他们形状相同,大小不一,称为编钟。最初的编钟往往是三件一组,以后发展到十几件、几十件一组。大型编钟往往悬挂在钟架上,有的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是低音区,用来演奏和声,上层是高音区,用来演奏旋律。艺术魅力:编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音域宽广浑厚。代表作品:湖北随州出土的战国青铜曾侯乙编钟。40、为什么都江堰能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答:都江堰水利工程既能防洪又可灌溉,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它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自然资源。具有科学性,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建设水平。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人类征服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成功典范。41、我国最早使用圭表、

27、漏刻等计时器,开始于春秋时期。42、机械钟我们常用的一种报时器。我国历史上曾发明能发出不同声音机械报时钟的科学家是元代郭守敬。最早发明自鸣钟的是唐代僧一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1、秦王扫六合秦统一的原因:战国以来,随着各国经济文化联系不断加强,政治上的分裂状态阻碍了社会发展,统一称为大势所趋。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不断兼并领国的土地。长平之战后,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秦国的强大是秦统一的主观条件,而历史发展的趋势是统一的客观因素。统一的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经过:秦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建立者:秦始皇

28、。都城:咸阳。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征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一个崭新的阶段。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各地反秦斗争仍在继续。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领导起义军,以少胜多打败秦军。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咸阳,秦朝灭亡。2、陈胜吴广起义: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徭役、兵役沉重、赋税沉重、严酷的刑罚,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直接原因:公元前209年夏,一些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队伍在大泽乡遇到大雨,因道路被冲毁而无法

29、按期到达。按照秦朝的法律,误期就要被处死。于是陈胜和吴广杀死押送的军官,率众起义。概况:时间:公元前209年。地点:大泽乡。领导人:陈胜、吴广。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些王侯将相,难道真的是天生的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贵族权利发出质疑和挑战,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觉醒。)建立政权:张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他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3、楚汉战争:时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双方: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目的:为争夺天下。性质:统治阶级内部战争。结果:刘邦打败项羽,建立西汉王朝。4、P68页阅读材

30、料回答问题。答:秦朝的统治非常残暴。广大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承重;刑罚严酷;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在这种情况下,陈胜吴广发动的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秦末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5、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废分封、立郡县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秦统一后,秦始皇根据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韩非子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制度,其主要职能是镇压人民,经济基础是封建土地私有制。)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以为功德无量,领群臣商议国君的称号。大臣李斯认为秦王的功业高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秦王把“黄”“帝”连接起来,自称“始皇

31、帝”,后代称二世、三世黄帝,以致千世万世。并规定黄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诏”)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守称郡守,县的长守称县令。各级官员均由朝廷直接任免。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机构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伺候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秦为什么实行郡县制?郡县制和分封制有什么区别?答:分封制和郡县制之争:秦朝统一后,君臣只见围绕在地

32、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李斯指出周初所分王侯众多,各国日渐疏远,互相攻伐,造成诸侯混战,周朝因此而亡。秦始王认为李斯的话有道理,决定实行郡县制。分封制与君限制的不同: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管职是世袭的;而郡县制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官吏是皇帝直接任免的。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目的:保证车辆通行,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措施:秦始皇下令,拆除一切路障,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的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为六尺,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此外还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书同文:原因:秦统一前,“语言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各地的文化交流造成障碍。措施: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字体,颁行

33、天下。后来又推行以中心的字体隶书。作用:秦统一文字,对于中央集权国家政令统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国文字的发展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统一货币、度量衡: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各国使用的尺寸、升斗、斤两的标准也不一样。措施:秦始皇规定以秦国圆形方孔的钱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又规定了度、量、衡制度。作用: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并对以后中国的货币和计量单位产生了重大影响。修筑长城:目的:防御匈奴进攻。起止点: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场一万余里。如何看待秦始皇修筑长城?万里长城的修筑,保障了中原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

34、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但它也是秦朝统治者奴役人民的见证。焚书坑儒:目的:加强思想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措施:秦始皇下令,除政府以外,民间只可以收藏医药、占卜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焚毁。他又把暗中诽谤他的儒生400多人全部活埋。影响:“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充分暴露了专制主义的残暴。评价“焚书坑儒”:一方面从秦朝的统治来讲,“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另一方面“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充分暴露了专制主义的残暴。评价秦始皇:评价秦始皇应一分为二评价,秦始皇有功亦有过。功大于过。其“功”主要表现在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和混战的局面,奠定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推动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等,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其“过”主要表现在:推行暴政,压迫人民,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埋下了秦亡的祸根;“焚书坑儒”实行了文化专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妨碍了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