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道路网:各级城市道路组成的四通八达的网城市道路网:各级城市道路组成的四通八达的网状系统。状系统。国家道路网国家道路网 省路网省路网 市路网市路网全国路网结构规划全国路网结构规划“79187918”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网陕西省路网结构规划陕西省路网结构规划“2367”“2367”网络网络12.1 12.1 城市道路功能及分类城市道路功能及分类1.1.功能功能(1 1)交通运输)交通运输(2 2)地下工程管线埋设提供空间)地下工程管线埋设提供空间(3 3)城市骨架)城市骨架(4 4)体现城市规划好坏、风貌)体现城市规划好坏、风貌(5 5)防灾避难所)防灾避难所(6 6)环保、日照、通风要求)环保
2、、日照、通风要求2.2.分类分类(1 1)快速路()快速路(2 2)主干道()主干道(3 3)次干道()次干道(4 4)支路)支路uu快速路快速路快速路快速路: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快速路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是解决城市长距离是解决城市长距离是解决城市长距离是解决城市长距离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快速路进出口应采用全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快速路进出口应采用全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快速路进出口应采用全快速交通的主要道路。快速路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或高速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或高速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或高
3、速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或高速公路相交公路相交公路相交公路相交,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应设置中间隔离设施,分隔对向车流。两侧不应设置中间隔离设施,分隔对向车流。两侧不应设置中间隔离设施,分隔对向车流。两侧不应设置中间隔离设施,分隔对向车流。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两旁的视野要开阔,部分路段可采用高架的形两旁的视野要开阔,部分路段可采用高架的形两旁的视野要开阔,部分路段可采用高架的形两旁
4、的视野要开阔,部分路段可采用高架的形式。式。式。式。uu主干路主干路主干路主干路: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平面交叉口间距以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平面交叉口间距以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平面交叉口间距以非机动车应分道行驶;平面交叉口间距以800-800-800-800-1200120012001200mmmm为宜为宜为宜为宜,主干路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主干路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主干路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主干路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口。口。
5、口。机动车、非机动车要分流,交叉口之间的分隔机动车、非机动车要分流,交叉口之间的分隔机动车、非机动车要分流,交叉口之间的分隔机动车、非机动车要分流,交叉口之间的分隔带要尽量连续,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带要尽量连续,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带要尽量连续,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带要尽量连续,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uu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为区域交通为区域交通为区域交通集散
6、服务集散服务集散服务集散服务,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配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起到广泛连起到广泛连起到广泛连起到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作用。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作用。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作用。接城市各部分与集散作用。3.3.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城市道路网规划主要技术指标(1 1)路网密度路网密度 路网密度体现了城市道路网建设数量和水平路网密度体现了城市道路网建设数量和水平路网密度体现了城市道路网建设数量和水平路网密度体现了城市道路网建设数量和水平。uu支路:支路:支路:支路:支路为联系各居住小区的道路支路为联系各居住小区的道路支路为联系各居住小区的道路支路
7、为联系各居住小区的道路,解决地区交通、解决地区交通、解决地区交通、解决地区交通、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直接与两侧建筑物出入口相接,以服务功能为主。以服务功能为主。以服务功能为主。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支路应满足公共交通线路行驶的要求。次干路和支路两侧可以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次干路和支路两侧可以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次干路和支路两侧可以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次干路和支路两侧可以设置吸引大量车流和人流的公共建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交的公
8、共建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交的公共建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交的公共建筑、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公交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支路两侧还可以设沿街商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支路两侧还可以设沿街商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支路两侧还可以设沿街商站点和出租车服务站。支路两侧还可以设沿街商店。店。店。店。(2 2)道路面积率道路面积率 是城市各类等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是城市各类等级道路占地面积与城市用地总面积之比。之比。(3 3)人均道路面积人均道路面积(4 4)各类指标建议值各类指标建议值。4.4.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规划原则城市道路网等级结构规划原则(1 1)远近分离)远近分离(2
9、 2)通达分离)通达分离(3 3)快慢分离)快慢分离(4 4)容量调控)容量调控(5 5)道路功能划分)道路功能划分5.5.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选择城市道路交叉口形式选择 表表12-1-412-1-46.6.路网形式路网形式(1 1)环形放射式)环形放射式该形式干道网一般都是由旧城市中心区逐渐向外该形式干道网一般都是由旧城市中心区逐渐向外该形式干道网一般都是由旧城市中心区逐渐向外该形式干道网一般都是由旧城市中心区逐渐向外发展,由旧城市中心向四周引出放射干道的放射发展,由旧城市中心向四周引出放射干道的放射发展,由旧城市中心向四周引出放射干道的放射发展,由旧城市中心向四周引出放射干道的放射式道路网演
10、变过来的。式道路网演变过来的。式道路网演变过来的。式道路网演变过来的。放射式道路网虽有利于市中心对外联系,却不利放射式道路网虽有利于市中心对外联系,却不利放射式道路网虽有利于市中心对外联系,却不利放射式道路网虽有利于市中心对外联系,却不利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因此,通常加上一个或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因此,通常加上一个或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因此,通常加上一个或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因此,通常加上一个或几个环城道路,便形成了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几个环城道路,便形成了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几个环城道路,便形成了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几个环城道路,便形成了环形放射式道路网。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
11、、市区周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周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周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周围相邻的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非直线系数较小。围相邻的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非直线系数较小。围相邻的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非直线系数较小。围相邻的各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非直线系数较小。缺点:交通组织不灵活,街道不规则,市中心区缺点:交通组织不灵活,街道不规则,市中心区缺点:交通组织不灵活,街道不规则,市中心区缺点:交通组织不灵活,街道不规则,市中心区交通易集中。交通易集中。交通易集中。交通易集中。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适
12、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典型城市:巴黎、莫斯科。典型城市:巴黎、莫斯科。典型城市:巴黎、莫斯科。典型城市:巴黎、莫斯科。(2 2)方格网式(棋盘式)方格网式(棋盘式)优点: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优点: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优点: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优点: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交通组织简便,有利于机动灵活地组织交通。通组织简便,有利于机动灵活地组织交通。通组织简便,有利于机动灵活地组织交通。通组织简便,有利于机动灵活地组织交通。缺点:对角线方向交通不方便,道路非直线系数大。缺点:对角线方向交通不方便,道路非直线系数大。缺点:对角线方向
13、交通不方便,道路非直线系数大。缺点:对角线方向交通不方便,道路非直线系数大。适用: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适用: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适用: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适用: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局部地区。典型城市:北京、石家庄、开封。典型城市:北京、石家庄、开封。典型城市:北京、石家庄、开封。典型城市:北京、石家庄、开封。(3 3)方格网)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环形放射式(4 4)三角式)三角式少见,干道间成锐角相交,交通组织不便,不安全,少见,干道间成锐角相交,交通组织不便,不安全,少见,干道间成锐角相交,交通组织不便,不安全,少见,干道间成锐角相
14、交,交通组织不便,不安全,不美观。不美观。不美观。不美观。(5 5)六角形)六角形 不常见,小区内道路有,要求速度低。不常见,小区内道路有,要求速度低。不常见,小区内道路有,要求速度低。不常见,小区内道路有,要求速度低。(6 6)自由式)自由式以结合城市地形为主,路线弯曲无一定的几何图形。以结合城市地形为主,路线弯曲无一定的几何图形。以结合城市地形为主,路线弯曲无一定的几何图形。以结合城市地形为主,路线弯曲无一定的几何图形。优点: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道路工程费用。优点: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道路工程费用。优点: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道路工程费用。优点: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节约道路工程费
15、用。缺点: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并造成建筑缺点: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并造成建筑缺点: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并造成建筑缺点:非直线系数大,不规则街坊多,并造成建筑用地分散。用地分散。用地分散。用地分散。(7 7)混合式)混合式是三种干道网形式的混合,如使用得当,既可以是三种干道网形式的混合,如使用得当,既可以是三种干道网形式的混合,如使用得当,既可以是三种干道网形式的混合,如使用得当,既可以发挥它们的优点,又可避免它们的缺点。发挥它们的优点,又可避免它们的缺点。发挥它们的优点,又可避免它们的缺点。发挥它们的优点,又可避免它们的缺点。7.7.城市环路与放射路城市环路与放射路(1
16、 1)环路)环路 按城市规模、环路位置、交通功能等不同,分按城市规模、环路位置、交通功能等不同,分3 3类:类:a.a.高速环路高速环路:位于大城市区边缘,承担过境交通和长:位于大城市区边缘,承担过境交通和长距离交通,全封闭距离交通,全封闭“截流穿越截流穿越”b.b.快速环路快速环路:位于高速环路和市中心区之间的,截流:位于高速环路和市中心区之间的,截流部分通向市中心区的车流,汇集市区车流,向外疏导部分通向市中心区的车流,汇集市区车流,向外疏导车流,部分或完全控制。车流,部分或完全控制。C.C.一般环路一般环路:位于市中心区位置,为客运服务,疏导:位于市中心区位置,为客运服务,疏导市内交通,尽
17、量把市中心区交通疏导到区外,减小中市内交通,尽量把市中心区交通疏导到区外,减小中心压力。心压力。(2 2)放射路)放射路连接城市中心与郊区之间,城市和外界方便车辆进出连接城市中心与郊区之间,城市和外界方便车辆进出,与环路互补,同时矛盾。,与环路互补,同时矛盾。a.a.环路环路:吸引车绕行,缓解环内交通压力。:吸引车绕行,缓解环内交通压力。b.b.放射路放射路:满足直达要求,减少车绕行距离,即放射:满足直达要求,减少车绕行距离,即放射路能将外围车引入到市中心而增加中心交通压力。路能将外围车引入到市中心而增加中心交通压力。二者配合好,在不将外围交通引入城市内部基础上,二者配合好,在不将外围交通引入
18、城市内部基础上,来实现放射路的直达作用。一般将放射路终止于不同来实现放射路的直达作用。一般将放射路终止于不同层环上。层环上。12.212.2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布局的因素影响城市道路网规划布局的因素1.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直接影响因素直接影响因素地形地质、河流等。地形地质、河流等。2.2.城市规模城市规模3.3.城市用地布局城市用地布局4.4.对外交通设施对外交通设施5.5.社会与人为因素社会与人为因素12.3 12.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原则与要求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原则与要求1.1.原则原则(1 1)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交通流畅、快速安全、体系完整u联系各功能用地联系各功能用地u根据各城
19、市的实际情况决定交通体系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决定交通体系u路网间距路网间距主干路:主干路:6001000m6001000m;次干路:;次干路:300500m300500m;支路:;支路:200300m200300m。u道路密度道路密度主干路:中心区主干路:中心区4km/km4km/km2 2,一般一般23.3 km/km23.3 km/km2 2u交叉口布局交叉口布局(2 2)利于环境,美化城市)利于环境,美化城市u与主导风向的关系与主导风向的关系 废气扩散、抵御寒风。废气扩散、抵御寒风。u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减少噪音和尾气污染 过境车辆不超越城市区;控制货车和有轨车辆超越过境车辆不超越城市区;
20、控制货车和有轨车辆超越居住区;在道路宽度上考虑必要的防护绿地;沿街布居住区;在道路宽度上考虑必要的防护绿地;沿街布置建筑物时,在建筑设计中应作特殊处理。置建筑物时,在建筑设计中应作特殊处理。u将自然、人文景观引入城市将自然、人文景观引入城市干道组织借景、对景。干道组织借景、对景。(3 3)结合现状、节约用地)结合现状、节约用地u山区与平原城市路网不同山区与平原城市路网不同 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要山区城市路网应符合地形,不要追求宽大平直,要考虑地质、水文情况,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考虑地质、水文情况,尽量利用原有设施,避免拆迁量过大。量过大。u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
21、施相协调道路设计要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协调 管线综合;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管线综合;地下交通和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2.2.要求要求(1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骨架”要求要求(2 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密度之,边缘交通量较少,因此,中心区道路网密度应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最小。即中心区道应较大,市区中部次之,边缘最小。即中心区道路间距为路间距为300400m300400m,密度为,密度为5
22、6km/km56km/km2 2;市区中;市区中道路间距道路间距500m500m左右,密度左右,密度4km/km4km/km2 2左右;边缘区左右;边缘区道路间距为道路间距为600800m600800m,密度为,密度为3km/km3km/km2 2;(3 3)满足环境的要求)满足环境的要求(4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3.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评价方法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评价方法(1 1)规划步骤)规划步骤a.a.现状调查和资料准备现状调查和资料准备b.b.城市道路系统初步方案城市道路系统初步方案c.c.方案比选方案比选d.d.对优选方案完善对优选方案完善e.e.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f.f.完成规划说明书。完成规划说明书。(2 2)规划的评价)规划的评价1 1)评价内容)评价内容a.a.综合评价综合评价技术性能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性能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环境影响评价。b.b.质量评价质量评价运行质量和建设水平运行质量和建设水平2 2)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目标目标评价项目评价项目1 1(任务(任务1 1)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评价值评价值1 1评价项目评价项目2 2(任务(任务2 2)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评价值评价值2 2评价项目评价项目3 3(任务(任务3 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评价值评价值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