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扬州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化学期中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 P—31
C1—35.5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2010年“世界水日”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下列有关说法或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科学使用农药、化肥,减少水体污染
B.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需净化处理,坚持达标排放
C.为了节约生产成本,可将造纸厂、化工厂建在水源地上游
D.合理开发水资源,建立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2H6和C4H10一定是同系物 B.C2H4和C4H8一定都能使溴水退色
C.C3H6不只表示一种物质 D.烯烃中各同系物中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3."辛烷值"用来表示汽油的质量,汽油中异辛烷的爆震程度最小,将其辛烷值标定为100,右图(图3—1—1)是异辛烷的球棍模型,则异辛烷的系统
命名为
A.1,1,3,3-四甲基丁烷 B.2,2,4-三甲基-戊烷
C.2,4,4-三甲基戊烷 D.2,2,4-三甲基戊烷
4.与CH3CH2CH=CH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 B.
C. D.
5.制备氯乙烷的方法合理的是
A.乙烯与氯化氢加成 B.等量的乙烷与氯气取代
C.乙烯与氯气加成 D.乙烯加氢后再氯代
6.已知化合物A(C4Si4H8)与立方烷(C8H8)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右图:则C4Si4H8的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A.3 B.4 C.5 D.6
7.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
A.同系物 B.同分异构体 C.同素异形体 D.同位素
8.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的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9.可用来鉴别乙烯、四氯化碳、苯的方法是
A.酸性高锰酸钾 B.溴水 C.液溴 D.硝化反应
10.下列化工工艺可得到汽油的是
A.裂化 B.常压分馏 C.裂解 D.催化重整
11.下列关于丙烯(CH3—CH =C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烯分子有8个δ键,1 个∏键。
B.丙烯分子存在非极性键。
C.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
D.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只要总质量一定,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也总是定值的是
A.丙烷和丙烯 B.乙烯和环丙烷 C.乙烯和丁烯 D.甲烷和乙烷
13.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L的戊烷所含的分子数为0.5NA
B.28g乙烯所含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C.标准状况下,11.2 L二氯甲烷所含分子数为0.5 NA
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g,其原子数为3NA
14.自然科学史中很多发现和发明都是通过类比推理法提出来的。现有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是
CH3
CH3
CH3—C=C—CH2—CH2—CH=CH—CH3
,它与过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得到下列三种化合物:CH3COCH3,CH3COCH2CH2COOH,CH3COOH。若化合物B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且A、B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得到的产物相同,则化合物B的结构简式正确的是
A.CH3CH=C(CH3)—CH2—C=CHCH3
CH3
)
2
(
B.(CH3)2C=CH—CH2—C=CHCH3
CH3
)
2
(
C.(CH3)2C=C(CH3)—CH2—CH=CHCH3
)
(
2
D.(CH3)2C=CH—CH2—CH=C(CH3)2
)
(
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15.(1).按系统命名法命名.
①.有机物CH3CH(C2H5)CH(CH3)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一个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则这种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如:。C7H16的同分异构体中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_______种, 写出其中一种的名称 _____ 。
(2).写出下列各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①.2,3-二甲基-4-乙基已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式量最小的烷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有机物,可能是(A)相同的物质、(B)同系物、(C)同分异构体等,请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填对应的字母)
①2-甲基丁烷和丁烷______________②正戊烷和2,2-二甲基丙烷______________。
③间二甲苯和乙苯_____________ __ ④1-已烯和环已烷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腈纶(人造羊毛)的主要成份是聚丙烯腈(丙烯腈:CH2=CH—CN),由乙炔和氢氰酸(HCN)生产聚丙烯腈所涉及的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反应所属类型分别为_____ _____、____ _____。
16.已知可简写为。降冰片烯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
(1).降冰片烯属于__________。
A.环烃 B.不饱和烃 C.烷烃 D.芳香烃
(2).降冰片烯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3).降冰片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含有一个六元环的单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4).降冰片烯不具有的性质__________
A.能溶于水 B.能发生氧化反应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17.0.1 mol某烃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各0.6 mol,则该烃的分子式为 。
(1)若该烃不能使溴水或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简式为 ,名称是 。
(2)若该烃能使溴水褪色,且该烃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在一个平面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写出该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8.(1)有两种芳香烃结构如下:
萘: 联苯:
它们的分子式分别为 和 。
(2)分子式为C4H6的某烃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最近国外研究出一种高效的水果长期保鲜新技术:在3℃潮湿条件下的水果保鲜室中用一种特制的低压水银灯照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使水果贮存过程中缓缓释放的催熟剂转化为没有催熟作用的有机物。试回答:
①可能较长期保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图3—1—6),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领域作出的卓越贡献。烯烃复分解反应如下所示(炔烃也能发生此类反应):
即从总效果看,是双键断裂后部分重新组合。
(1)以下反应不属于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丙炔与丙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烯烃复分解反应可以合成其他反应难以合成的物质,写出制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在上世纪50年代已发现了烯烃复分解反应,到了70年代由伊夫•肖万揭示了反应机理,并制得了钛、钨、钼等金属卡宾。烯烃复分解反应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则后两位化学家所作的贡献应是___________(填序号,多项选择)。
(a)找到了更价廉的金属卡宾
(b)找到了在更多化学环境都有催化活性的金属卡宾
(c)使反应原理转化为实际应用
20.已知:C是一种合成树脂,用于制备塑料和合成纤维,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它可以催熟果实。根据以下化学反应框图填空:
(1)写出A的电子式 ;C的结构简式 ;
(2)写出苯和液溴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 ;
其反应类型为 。
21.(8分)某混合气体由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组成,在同温同压下,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在标准状况下,将56.0L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溴水,溴水质量增重35.0g,通过计算回答:(写出计算过程)
(1)混合气体中气态烷烃的化学式: ,
(2)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
(3)写出混合气体中气态烯烃可能的结构简式: 。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扬州市第一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化学期中答题卷 成绩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答案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
15.(20分)(1).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 _____ 。
(2).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__ ④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
16.(8分) (1). _____ _____。 (2). ______ ____。
(3). ______ ____。(4). ___ _______
17.(10分) 。(1) , 。
(2) , 。
18.(10分)(1) 和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分)(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20.(7分)(1) ; ;
(2) ; 。
21.(8分)(1) ,
(2) ,
(3) 。
(高二化学第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