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五个要素 阳城县润城中学 陈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五个要素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离不开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互动性、立体化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多媒体课件(以下简称课件)制作现搞得也很热闹。但热闹不见得一定是好事。许多人制作课件,出发点不是为整体的教学服务,而是为了偶然上公开课。公开课吗,课件就要好看,内容要丰富,最好要带视频带动画。能充分显示出“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这就是许多人运用计算机上公开课的心态,为此花很多的时间(可能是几个星期,也可能是半个学期
2、)来制作课件。我觉得这样做课件就没有必要,出发点错了,还费时费力!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工具,在应用中,我们大部分人都能体现这一现代化工具的优势。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是个新东西,说它新,这“新”,主要不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而在于它启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想。所以不能用传统的眼光和角度来参考和评价计算机课件设计,要有全新的眼光,全新的角度。我觉得,这个新的评价标准就是:这个课件是否真正体现了计算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的优越性,是否简洁明了具有流通性,是否与学科属性相吻合,是否有助于减轻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不妨从这一点出发,我谈谈现今流行的课件制作中的几个要素。第一
3、:是任课教师必须熟练地操作计算机,熟练地应用常见的多媒体软件,如microsoft powerpoint 、author ware 或flash等。如果一个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还需要别人帮他开机关机,这个课件质量的优劣(包括课件的作者是不是他本人)就很值得怀疑了。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教师应该是关键的关键!教师的理念、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教师的学科素养等等是能不能成功做好一个好的课件的关键!目前,不少学校还有很多任课教师对计算机知之甚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以下方面,一是一些教师认识有偏差,他们认为身边有个别懂计算机的教师就可以了,对计算机发展所引起的教育变革缺乏了解和认识;二是教师对计算机存在恐
4、惧感,或者忙于应付*常教学,懒得为此劳神费心;三是课件制作相对繁琐,现成课件的使用又不能得心应手,损伤了教师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积极性。要改变这种现状,各个学校还要加大计算机的普及和多媒体的推广力度。 第二:课件制作要有通用性方面的考虑。通用性是考察课件效率和效益的最重要的标准。像本文开头那种情况搞出来的课件,大部分都是很好看的。交流时我们最常听到的评语是:课件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课堂气氛很好,信息量很大,效果比传统教学方式好等等。我想:“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未必是好处,假如这些时间精力花得不值呢!“课堂气氛很好”,学生也不经常在多媒体课室上课,偶尔一两次,感觉很新鲜,又加上是公开课,有那么
5、多的老师来听课,课堂气氛能不好吗?“信息量大”,“效果好”,大多数的多媒体公开课课例,信息量是大的,这是事实;这个课是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个小时的艰辛劳动弄出来的,效果当然会显得好一点。但这就等于效率和效益高了吗?其实,每个课件都应当是“量身定做”的,但“量身定做”不能因为公开课的原因就另起炉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共享资源,比如市场上出售的各种素材光盘、因特网上浩如烟海的资源、一些商家开发的多媒体产品、以及其他教师自制的课件等,根据教师各自的要求加以优化组合,以减少重复劳动。如果一个课件通用性很强,不仅制作它的老师用,全校都能用,全市都能用,甚至全国都能用,这样的课件,别说花三十个小时,就是再多
6、花一些个小时、也是值得的。因为节省了别人的时间。 第三:要做到课件为教材服务,内容力求简洁明了,切勿片面追求“技术含量”搞的花里胡哨、主次颠倒。许多教师希望多媒体课件“好玩”一点,“花”一点,“档次”高一点,大量三维动画使一个课件动辄数十兆(不利于交流传播),画面背景复杂,按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似乎没有众多动画,没有美妙音响,就算不得有水平。这样片面追求“技术含量”的结果,表面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际上往往会分散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课件整体要简洁明了,为教学目标服务,不做教材上已有知识的重复,要做到教材内容的有效拓展、知识结构的有效延伸,使知识目标的难易形成阶梯,这样便
7、于学生掌握学科知识。课件真正做到有效瘦身,完成教学目标就足够了。否则,功能强大的信息技术就只是可供教师换取一两声喝彩的花拳绣腿和表演道具;过分 “精美”的课件就会沦为让教师迷失教学目标和学生迷失学习目标的毒品和迷幻剂。第四:课件制作要体现计算机的优势。不能为课件而盲目使用计算机,忽略常规教学。计算机课件的优势在于超文本功能、人机互动功能和网络功能。目前许多已制作出来的课件,还不能体现这三大功能,都只不过是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罢了。与其花那么多时间、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录像来得方便省事。要避免利用课件做“黑板搬家”“书本搬家”的工作。现在的
8、课件大多侧重于教会学生知识,把教材内容中抽象的化为形象的,理性的化为感性的,主要呈现原本需要教师讲解、学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东西,不少课件充当的是电子图书的角色。像一些自然科学学科,有实验课不在实验室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却在多媒体教室用动画演示。我觉得这样就没必要。它并不能完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且跟素质教育思想是大相径庭的。课件应当符合启发性原则,能体现计算机的优势。不管是常规教学,还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只要是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全部越俎代庖。第五:课件的内
9、容要与学科属性相结合。我想我们的课件制作还是需要首先考虑“学科属性”,再来考虑“多媒体”怎样运用。其实就是依据学科内容,学科属性,学习者特点、教师特点选择合适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习能力的信息工具,促进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像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这些自然科学,理论往往抽象难懂,许多理论本身就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这些学科的课件动画演示就要适当的丰富点,且增加互动性,给学生要留充足的思考空间。而语文、英语、政治和历史这些学科相对就比较直观些,它们的课件图片,视频素材就要丰富一些。这些也是课件制作时要考虑的要素之一。总之,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首当其冲的是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多媒体教学的推广和普及,具体来说就是课件制作。在课件制作过程中至少体现上述五大要素,如果不能做到这几点,还是不要用计算机的好。笔者认为:计算机要么不用,要用就得用在点子上。讲求实际,要真正地体现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越性,那就得使计算机的使用真正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的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