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遗憾,但要成长
--小记一堂需反思的英语课
这是一节高中三年级上学期的英语高考复习课,所回顾的内容是牛津版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 的语言点。本课主要分为两块,首先复习本单元的知识点,然后处理学生与本单元知识点相关的前置作业中出现的问题。
作为一名工作了若干年的老师,我明白不存在无懈可击的完美课,因为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天衣无缝的课会让人有高处不胜寒的胆颤,因为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无懈可击的课又让人觉得遥不可及,因为教学永远是无法一一预见的,因此我心中的优质课、应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段情感交流过程,是一种对生活的体验过程。是一次智慧的火花相撞升华的过程。它可以不花哨,但一定不可以失去趣味;它可以不新奇,但一定不可以失去创新;它可以不热闹,但一定不可以失去激情。然而这堂课却是偏离了我的目标,令我万分沮丧,需要我认真反思。下面就是这堂课的简单描述。
一、关于这堂课的描述
Step I. Lead in
由于刚刚上课,学生的心思还沉浸在下课的乐趣当中,注意力还未转到课堂上来,我就先展示了一些广告宣传画。
Step II. Revision
接下来我就开始检查学生自己已经预复习过的本单元的知识
点。有知识点填空,看图造句,知识点对比,中英文连线,选择题
等方式,主要采取个人回答和集体回答两种形式。
Step III. Pre-assignment
在检查复习了知识点后,留出时间给学生自己订正与之相关的前
置作业,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尚有疑问的题目。
Step Ⅳ Summary
对本单元知识点再次复习,并要求学生根据其完成一篇相关文章
的填空,达到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目的。
二、这堂课的失败之处
一堂英语课能否上好,有诸多因素在内,上完这堂课,通过总结,我谈谈这堂课主要的失败且需要反思的地方。
1.没能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
《超级教学》作者、美国超级营地创建人之一埃立克﹒詹森相信影响学习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即创造学习的适当的精神状态,“策略”代表授课风格和方式,第三个当然是内容,“内容”即主题。在我们每堂好的英语课中,都会有这三者。但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忽视了“状态”,而它是三者是最重要的。“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那“门”是一种情绪性的东西---学习的门卫。为了打开学习之门,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媒体协调课堂环境,试图创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但在这一堂课中,虽然注意到学生刚上课,注意力还未完全集中,但选用的材料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并未很好的结合起来,有种为展示而展示的僵硬感。开始运用多媒体手段向他们展示了一些他们所熟悉的广告时,学生们都很兴奋,但引导向知识点的过程缺乏技巧,使得课堂又陡然沉寂了下去。
另外对学生自我预习效果的过高估计导致教师讲课速度太快,学生来不及思考反应,从而使得课堂出现急躁和沉闷的氛围。在学生出现跟不上的苗头时教师虽做了一些调整,但学生的积极性已遭受了打击,课堂氛围已被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没有了最佳的学习状态,就很难集中注意力从而自然地接受新传授的知识。
2.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成功
应该说,这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一直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科学伟人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成为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浓厚的兴趣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然而,中学生随年龄的升高,学习外语的兴趣在逐步下降,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最终产生厌学的不良后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熟悉教材,在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的前提下,采用生动有趣、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新的探究活动。英语中有句谚语说得好“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强迫他学习也是没有用的,只有激发他的学习积极性,让他自主地去接受知识,挖掘知识,才能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效果。
正因为如此,我就绞尽脑汁,试图设计出一套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案。因为“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是这套教材的特点之一,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是枯燥的知识点,学生并不感兴趣,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引起学生的这种兴趣而让学生学到知识呢?这是我在备课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对于知识点的复习我采用了知识点填空,看图造句,知识点对比,中英文连线,选择题等多种方式。形式是多样的,但并未能很好的考虑到最适合不同知识点的与之相匹配的检查题型, 其中一些知识点没能复习到位。例如,在复习break系列动词短语时,设计了中英文连线的题目,完成度虽然很高,但忽视了其颇高的情境性要求,学生反应明显不是太积极。如果将这一知识点修改为不同的学生更熟悉或感兴趣的情境填空题,应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且会有更好的掌握效果。
同时在课堂上,有学生表现不错,但表扬的语言略显贫乏,不能很好地鼓励学生。若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扬和鼓励他们,具体一点,煽情一点,例如,I love the end of your story. It is so surprising. 又如,You did a great job. I’m proud of you.这节课学生们一定会更活跃。
3.未能很好的激励创新思维发展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日益加快,衡量一个人素质的主要标准不再仅仅是他占有知识的多少。国外学者指出,一个人在未来社会必须通过教育拥有三张“通行证”,即学术性通行证,职业性通行证,以及事业心和开拓技能(创造力)的通行证。人们不难获得一个共识:新的世纪更加强烈地呼唤着教学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特别注意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也就是说我们提的问题要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各抒己见,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而非纯知识性,同时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这堂课显然做得不够好,太多问题局限于单一的答案,同时缺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引导,留给学生讨论总结提问的时间太少。例如在复习persuade说服某人做某事这个知识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踊跃思考不同的表述方式而无需限制于persuade这一种表述。又如最后Pre-assignment环节由于之前的复习环节耗时太多, 没能留出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讨论思考,结果还是教师自说自话。若多留出哪怕5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质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学生知识的自我消化和应用将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三、成长在此刻与未来
课堂的组织与开展过程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诚然一堂好的英语课很难用某些固定的条纹和标准来衡量,但要上好一堂课,作为课堂的导演——教师,只要用心投入了,认真准备了,应该是能做到的,关键是要用心,用情对待每一堂课和每一个学生。
曾经有人说过,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者,积极地研究者,经常性的反思者。“经验+反思=成长”,教育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使我们明确自己在职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始终保持一种敬业、开放、发展的心态。总之,只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才能多一点教学的灵感,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帮助自己不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