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课题数学课堂中教师“追问”策略研究报告巴彦县第三中学 姜明月 2014新骨干 一、问题的提出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1、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2、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
2、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4、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这种提问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5、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
3、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6、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二、问题的原因分析课堂提问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实现有效互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前些年,我们着力反对“填鸭式”教学,反对“满堂灌”,主要是针对部分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双边”活动割裂开来,单方
4、面强调教师“教”的做法而提出的。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有效互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有些教师却错误地把课堂有效互动简单地理解成了“教师问、学生答”。于是,“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这样一变,看起来确实挺热闹,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然而经实际一检验,效果仍然不好。 问题出在哪儿呢?只要走进课堂我们就不难发现,个别教师的提问,随意性很强,技巧性很差。尽管“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齐声回答且答案唯一的提问充斥整个课堂,尽管各式各样的问题“轮番轰炸”每一个学生,但真正有价值、有效果的提问却是很少。这些形式上的互动实质上还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不过是“应声虫”罢了。学生随着年
5、龄的增长,他们不再像低年级时那样在课堂积极举手发言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由于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思维独立性和自尊心迅速增强引起的。如果忽视这一特点,在课堂就会出现教师提问后没人回答或举手答题的人寥寥无几的情况,最终教师只好自问自答,越俎代庖,使课堂教学效果差,有时甚至影响整个一堂课的教学。三、问题解决的措施和方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对5堂公开课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并在学生中下发调查表进行调查。总结如下:1100的学生希望老师能注意到他,并给他发言的机会。这说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能通过回答问题获得教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感受一下学习的成就感。290%的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
6、的问题,但能完整、准确回答的只占50左右。这说明我们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佳,需要尽快改进。3学生在站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喜欢求助他人,基本上75的学生在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周围同学会在边上小声提示。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不足,不善于以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4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回答提问的学生人数随年级的增加呈锐减趋势,七年级约有80%,到九年级只1-2人,而且每堂课都有2人左右连老师的问题也不知道。这说明部分学生随年级的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大大下降,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我们的课堂提问有些不能引起学生共呜,称不上有效。5学生们在调查中提出有效的提问是:老师提问清楚,一听就知道怎么回答(16);老师
7、提问,然后学生讨论回答(29);若有学生回答不出,老师再适时启发、引导(35);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20)。这些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教师更好地在提问中采用恰当的提问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6大多数的学生(670%左右)喜欢的课堂提问是有一定难度的,有一定思维量的;喜欢探究性强的;能体现智慧的,这说明学生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信心。7在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有其他同学提出了改进意见以及不同的观点(32%左右)。这个数据体现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我们推进课堂有效提问的动力所在,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抓手和突破口。有效体现着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三个方面的涵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强调的是“教师
8、目的明确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和探究,促进学生学习发展,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的提问效果”。中学数学课程的发展前景是良好的,但当前我国初中数学学科的课堂提问存在着诸如:问题的目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教师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把握不足,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价值欠缺,师生间缺乏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得不到提高等问题,出现了课堂提问“低效”的情况。结合初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师生互动理论的支持下,本文遵循目的明确、方法科学、提问适度、难度分层、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提高学习兴趣、增进情感交流、贴近学生生活、拓展思维发散、以及促进深度感悟等角度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实践,旨在提
9、高中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角度1:提高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受年龄、心理特征的影响和认知水平的限制,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思维积极性常常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和真实的场景。因此,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认知特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但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新知识的运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尝试考虑学生视觉、触觉和听觉方面的感受,结合周围生活中的实例,利用新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的矛盾冲突引发学生质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教学情境。角度2:增进情感交流在课堂提问中,根据交流对象和教学方式的不同,可将提
10、问分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其中,师生间的交流包括师生问答和生师问答,学生间的交流则包括生生问答和小组间合作问答等模式。角度3:贴近学生生活角度4:拓展思维发散在上文角度2中提到的四种提问模式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师生回答”模式占主要地位。实际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的情况:学生对教材的基本知识掌握得非常牢固,但不会做题和应用,这是学生缺乏发散思维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要问题的开放性,一方面,对一个问题采取多种提问方式,如“能否一题多解?”,避免答案的唯一和狭窄;另一方面,尝试引申拓展或者从相反的角度进行提问,如“同学们还有什么看法呢?”“如果这样是不恰当的,你会怎么做呢?”
11、等。开放性的问题,可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得到较高层次的发展。角度5:促进深度感悟问题的提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一个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常常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交流过程,教师必须加强提问的整合度,一方面,要把握提问的时机,捕捉学生回答中的引申点,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修正或补充;另一方面,要控制提问的密度,强调提问的引领作用。提问并不是越多越好,要目的明确、密度适中,切合整个教学过程的节奏。成功的教学反映的是“在有限的课堂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课堂提问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发掘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感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
12、性。四、取得的初步成效能通过研究提供思想品德课课堂提问的策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更好的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让提问不仅能助教师完成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而且能启发学生思考和质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能力、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当然,课堂提问最重要的发乎于情,晓乎于理,最好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要做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要善于用好启发,利用一切有利因素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提问收到良好效果,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五、评估与反思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
13、么,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中的一个石子,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心灵的浪花。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能给学生更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研究不但教师观念转变并认识到位,而且促进教师课堂提问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通过调查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教师有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形成一套有效提问的设计方法技巧及策略。促进教师通过各种途径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课堂提问能力。课堂有效提问,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其有效实施与教师的个人素质、问题意识密切相关。在实施课题过程中,我可以深切体会到部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艺术课堂的实施需要逐步引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