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罗兴群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这些名言都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许多事实表明,善于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提问能产生认知困惑,有困惑,才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为培养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发现创新精神、发展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认识提问重要,使学生
2、“要问”只有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要我问到我要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内在推动。1、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张衡要是没有“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事,用什么方法抓住这一刹那的震动?”的疑问,就不会制成地动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进入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去探索,不要让我们的学生光学不问,不要让我们学生眼中的问号逐渐变成句号。 2、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教育学生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解
3、决问题才能实现。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也就无创新可言,将影响个人的成长。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二、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敢问”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1、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
4、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如在图形的全等教学中,要求学生将上图分为两个全等图形,一个从不发言的学生主动举手,我不假思索地叫他,结果他回答错了。我没有指责这个学生,而是说“今天这个同学敢于积极主动地发言,说明他很有胆识和勇气,单凭这一点大家应给予掌声鼓励。”课后这名同学积极探索,想出在课堂上大家都没想到的一种分割法。在第二节课上我让全班同学观摩他的做法,极大地鼓舞了这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那一节课后,不仅这位学生经常举手,而且其他学生也更加积极主动发言,课堂气氛更加融洽。2、碰到冷场
5、时,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如:谁来试一下,说错了不要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就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3、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如:对课本进行质疑,课本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规律并不严密;对各种媒体进行质疑,有些报刊杂志经常犯一些科学错误,有意识让学生
6、纠正;对权威进行质疑,如亚里士多德能撬动地球吗?判断王冠掺假是否属实;在习题讲评中质疑,该题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识点?三、创设数学情景,使学生“愿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置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它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设计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上,应着力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7、勇于置疑、大胆创新。1、从课本情景提出问题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细微处并比较与日常不同,再提出问题。如:教学三角形认识(1)这课时,我在电脑画面中展现课本中插图,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这些三角形之后,教师就创设启迪质疑情境:看到这些图,你有什么想说或想问?学生思考后,争着提出如下问题:房子屋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难道不可以做成四边形或其他形状吗?三角形的特点是什么?房子的面积该怎么求?体积呢?虽然有些问题在本节课中可能解决不了,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后自己提出来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对这些知识特别注意听,学起来也感到特别亲切。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质疑要点,往往会提出很多意想
8、不到的好问题。2、从生活情景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数学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这个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求知欲。如:在学习镶嵌这节时,我带领同学们到校园路上观察,地面上有用正方形瓷砖铺设的,有用正六边形铺设的,也有用不规则但形状、大小一样的四边形石板铺设的。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尽管图案不一,但都能铺满整个地面。这时,我取出一叠正五边形纸板,让同学们铺在地面上,可怎么摆都会留下缝隙,同学们可奇怪了,纷纷探究其中的奥妙。最后通过计算大家明白了,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边长一样而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时,就拼
9、成了一个平面图形。 3、从课题的揭示中提出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新课程是以对相关问题情境的研究作为开始,强调数学学习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式求解解释与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问题情境是知识发生的框架,是学生了解和学习知识的有效切入点,知识产生于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研讨,逐步展开相应问题的学习。因此,在新知识导入阶段,可以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借助课题的揭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能动状态,进而唤醒学习者的问题意识,产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兴趣,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如在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时,导入新课,确
10、定平行线定义后,教师提出:学习平行线定义后,你们还想知道平行线的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出想知道的一些问题:平行的直线有怎样的判定方法?有几种方法可以判定两直线平行,如何表达这些判定方法?借助课题的揭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想象空间,提出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4、从现实的生活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而好奇心是创造的起点,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教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时,设计一例题:两班学生步行到郊外旅行,一班的学生组成前队,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二班学生组成后队,速度为6千米/小时,前
11、队出发一小时后,后队才出发,同时派一名联络员骑自行车在两队之间不断地来回进行联络,他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2千米/小时,根据以上事实提出问题并完成解答。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如:后队追上前队时用了多少时间?后队追上前队时联络员行了多少路程?后队追上前队时离始发地已走了多少路程等等?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与同桌邻桌去交流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么一个开放性的问题既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又熟练地掌握了用方程解答的方法。同学们面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十分感兴趣,因为问题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做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亲切感,而问题又贴近生活有实际意义,探究欲望更强。四、教会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1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1、教会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形式很大一部分学生并非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可问,而是不知道如何问?教学中教师应作示范性的提问,教会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形式。如教学“某工程队要修一条长1200米的水渠,甲队独修10天完成,乙队独修5天完成,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时,可设计选择题:设两队合修x天完成,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A、(
13、)x = 1200B、()x = 1200C、()x = 1D、()x = 1教师给出题目后自然地提出如下的问题:(1)这几个方程,哪些是正确的?为什么?(2)哪些是错的?为什么?(3)哪一个正确方程较简便?教师的提问,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质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个提问的基本形式。要让学生多问,教师的示范是关键。只有让学生先学会浅层次地提问的方法,才能慢慢地提高学生质疑能力。从敢于问“问题”到善于问“问题”是一个飞跃的过程,只有多问、勤问才能最终实现这个飞跃。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学面前提问题,但跟他同桌就不同了。在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惊喜。4、适当出一些探究题,设置一些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检验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