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理解的语文探究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它将使我国的教育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生不再是鹦鹉学舌的模仿者,学生不再仅仅是接受知识,而变成了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变得更加的聪明,这一切,都要求学生改变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进而强调发现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自主意识,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并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探究性教学赋予学生以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自由、自动的开展求知活动,同时也将生活引入了课堂,带来了生活的新鲜气息。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
2、的一种全新体验和尝试。本人在经过新课改教学后,有如下的几点体会。一.语文探究性学习必须打造有效的探究课堂。课堂必须是探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使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种“双元互动”的关系,在课堂上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的探究发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上进心。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方式是贯穿于一切活动之中的,课堂学习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探究性教学也必须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筛选核心问题,
3、因为一节课如果探究的问题太多的话,学生往往会陷于被动的处境,结果往往会浅尝辄止的情况。而重点的问题也常常无法深入研究,因此重点知识常常得不到解决。所以,对探究性教学必须确立核心问题,一定要指导学生筛选出那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二. 语文探究性学习必须以阅读教学的探究为主渠道,以写作教学的探究为延伸。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手脑口并用,从而在更大范围里扩大自己的视野。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中的发现、疑惑以及心得体会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推敲和品味某些语句
4、在上下文中的含义与作用来让学生展开探究。所以教师应该抓住阅读教学这一主渠道,不失时机的鼓励学生对阅读过程中探究的问题集中开展讨论,先对问题在小组内进行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可以提出来在全班范围内开展探究讨论,如果所有同学都无法解决,教师就要适时加以点拨和引导,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明确,从而让学生得到深刻的认识。在写作教学中展开探究性学习,更能培养学生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审题、立意、选材、详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得出自己的认识。写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内容,同时写作教学又是检验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最好方式,因为学生在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要力求感情真挚的表达
5、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如果在写作之前让学生展开探究,更能丰富学生的思路。三.语文探究性教学必须实行高效问题导学。“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以问题引领课堂来导学,构建绿色课堂,避免了碎问碎答导致的认识肤浅与紊乱,帮助学生在关联中认识关联,在整体中认识整体,在知识学习中培养思维能力,避免水来土掩的问题应对,使学生走出“问题黑洞”。在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心理空间,适当的独立深思与合作交流,构建形成“自学自研合作交流教师点拨”的课堂结构。 “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是从学生中来又有回到学生中去,学生先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发现问题,从而调动起学生想通过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
6、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效率不高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课业负担;既要提高学生素质,又要提高应试能力;既要实现学生发展,又要实现教师发展。因此,课堂上的问题引领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认知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当中才可能实现创新。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性、独立性和批判性。我们在实施“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研究中,应认真吸收“问题导学”理论的精髓,努力完善“以学为主,当堂达标”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四.语文探究性教学应该注意的
7、误区及其应对措施(一) 存在的误区:教师在实施教学时未能考虑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对探究性教学缺乏系统性的认识,走入了以下几种误区。1.过分追求自主,忽视了探究的过程。有的老师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地位,对学生缺乏研究和了解,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成了一个旁观者,至于学生用什么研究方法,如何开展研究置之不理,出现了放羊式的“无政府”状态。2.夸大了探究的作用,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比较明显的是个别老师甚至把课本上最简单的基本知识也拿出来探究。3.讲究表面形式,忽视全员参与。尤其是学习上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本身缺乏自信,甚至对所要探究的问题缺乏兴趣,这些学生往往成了我们教师忽视的群体,造成课堂探
8、究成了优生的天地,而起不到真正的实效。(二) 如何走出误区:1.教师首先提高自身水平。语文探究性学习虽然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这并不是说不要老师的指导,实际上探究性学习对老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探究方法,而且教师的指导应该贯穿于学生探究的全过程。所以,教师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及时梳理学生探究的思路,理清研究的方向,对学生的探究进行适当的点拨。2.关注全体学生。探究性教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要在课堂上进行协商、合作,要广泛与他人展开讨论、交流。所以,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应该成为教师特别关注的群体,事先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探究问题过程当中也要不时
9、对他们进行鼓励和点拨启发。3.将探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形式,但是二者并不是完全矛盾和对立的。我们强调探究性学习但是并不排斥接受性学习。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着力于深入研究两种学习模式的有机渗透,取长补短,使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总之,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而又审时度势地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不要只重视对“经”的传授,而忽视了“人”的发展。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与此同时,对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也予以关注。以前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
10、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来学习的。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得高分,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因此关注学生发展,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得知识的,是死记硬背会的,还是大量做题练会的,还是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会的。无论是用哪种方法学会的,从试卷上看到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但是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也不一样,导致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这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第一位的,所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提出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 3 -